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试探交锋 ...
-
宁殊的病在殷天傲“亲自探视”后,好得奇快,病好了七分,便不敢再“安心”休养。或许是太医用的药对了症,又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听雪轩的药香渐渐淡去。
但不知为何殷天傲来听雪轩的次数,却莫名地多了起来。有时是午后,有时是傍晚,并不总是有事,有时只是坐下来,看他读书、临帖,或是下一盘棋。
宁殊心中隐隐有种不安的预感,却又说不出究竟为何。每当殷天傲到来,他总能感受到那道视线如影随形,仿佛要将他的一举一动都烙印在心中。那种被凝视的感觉让他既紧张又困惑,就像被猎食者盯上的猎物,却又察觉不到明确的危险信号。
他试图分析殷天傲的用意。是因为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兴趣?还是单纯的监视?抑或是别的什么更深层的原因?但每次当他想要深入思考时,那双深邃的眼眸就会适时地移开,让他捕捉不到任何确凿的线索。
这种若即若离的距离感让宁殊内心越发忐忑。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就像走钢丝,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而殷天傲就是那根钢丝上唯一的支撑点,他既不能完全依赖,也不敢彻底疏远。
这日,殷天傲又来了。宁殊刚刚放下手中的《史记》,听到脚步声便知道是他。那种沉稳而有力的步伐,在整个东宫都是独一无二的。
“殿下。”宁殊起身行礼,心中暗自调整着呼吸,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从容淡定。
这次,殷天傲身后还跟着两名内侍,抬着一个半人高的紫檀木箱。箱子看起来颇为沉重,两名内侍都显得有些吃力。宁殊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打开。”殷天傲示意。
箱盖开启的瞬间,宁殊的瞳孔微微收缩。里面竟是满满一箱书籍,并非常见的经史子集,而是涉及天文、地理、农工、水利甚至一些浅显兵法的杂书。其中不少还是孤本、珍本,有的甚至连书脊都泛着岁月的古旧光泽。
书香瞬间弥漫开来,那种独特的墨香混合着纸张的淡淡霉味,让宁殊几乎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些书籍的价值,恐怕连他都难以估量。
“听闻你好读书,东宫藏书阁的书,你尽可去看。这些,是本王私人收藏,你先看着解闷。”殷天傲的语气依旧平淡,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宁殊却听出了话中的深意。东宫藏书阁的书,多是正统的经典著作,而这些私人收藏,显然更加实用,也更加敏感。
他的目光快速扫过那些书脊上的标题,心中的震动越来越强烈。《水经注疏》、《农书集要》、《兵法要义》、《大渊地理志》...这些书籍几乎涵盖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正是他目前最需要了解的大渊国情。
宁殊的心中掀起巨浪。殷天傲此举,绝非无心之举。他是在试探自己的反应,还是真的想要培养自己?抑或是想通过这些书籍,让自己更好地了解大渊,从而更彻底地归附?
每一种可能性都让宁殊感到既兴奋又恐惧。兴奋的是,这些书籍确实是他梦寐以求的珍贵资源。恐惧的是,殷天傲的用意太过深沉,他担心自己会在不知不觉中掉入对方精心设计的陷阱。
“殿下厚赐,宁殊...受之有愧。”他斟酌着用词,便要躬身行礼。
“免了。”殷天傲摆手阻止了他的动作,“本王给的,你便受着。”
这句话说得云淡风轻,但宁殊却听出了其中不容拒绝的霸道。殷天傲从来不是一个会征求别人意见的人,他的馈赠,更像是一种宣告——宣告对宁殊的占有和掌控。
殷天傲在窗边的榻上坐下,随手拿起宁殊刚才临摹的字帖看了看。那是一份《兰亭序》的摹本,宁殊临得颇为用心,每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
“字不错,风骨已成,只是力道稍弱。”殷天傲的评价简短而中肯,没有太多的褒贬,但宁殊却从中听出了一丝欣赏。
随即,殷天傲极其自然地从身后靠近,右手绕过宁殊身侧,覆上了他执笔的手。
这个动作来得太过突然,宁殊完全没有防备。殷天傲的手掌宽大温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完全包裹住他微凉的手指。
“握笔当如是。”他的胸膛几乎贴着宁殊的后背,温热的呼吸拂过宁殊的耳廓。
宁殊的身体瞬间僵硬如石雕,指尖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他能清楚地感受到身后传来的体温,那种炽热几乎要将他灼伤。更让他无所适从的是,殷天傲的心跳声就在他耳边,沉稳而有力,仿佛在诉说着什么不可言喻的秘密。
殷天傲的引导下,毛笔在纸上划过,留下沉稳而遒劲的笔迹。在旁边的宣纸上,一个“傲”字逐渐成形,笔力遒劲,锋芒毕露,一如写字之人的性格。
“感觉到了吗?”殷天傲的声音近在咫尺,低沉而充满磁性,“力从地起,贯于指尖,而非仅凭腕力。”
宁殊努力集中精神在笔法上,却发现自己的心跳也乱了几分。殷天傲身上淡淡的龙涎香味钻入他的鼻息,那种独特的香气带着一丝危险的诱惑力,让他几乎无法正常思考。
写完后殷天傲并未立刻松开手,反而就着这个近乎拥抱的姿势,在宁殊耳边低声问道:“那日病中,你倒是大胆。”
宁殊的眼睫轻颤,立刻明白他说的是喂药之事。那一刻的冲动和失控,现在想起来仍让他羞愧不已。他微微侧头,试图避开那过于灼热的呼吸,轻声道:“病中失仪,殿下恕罪。”
“失仪?”殷天傲低笑,非但没有退开,反而靠得更近,唇几乎贴上宁殊的耳垂,“本王倒觉得,那时的你,比现在这副恭顺的模样,有趣得多。”
他的语气带着戏谑,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仿佛在等待着宁殊再次展现出那种不受控制的真实。
宁殊的心中警铃大作。殷天傲这是在试探他的底线,想要看他在什么情况下会露出真实的一面。但同时,他也从对方的话中听出了一丝复杂的情绪——似乎是对那种真实的渴望?
这个发现让宁殊既困惑又不安。殷天傲究竟想要从他身上得到什么?是单纯的征服欲,还是别的什么更深层的东西?
宁殊沉默片刻,心中快速权衡着利弊。完全的恭顺会让他失去价值,但过分的张扬又会招来杀身之祸。他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让殷天傲失去兴趣,又不会触碰到对方的底线。
忽然,宁殊手腕微转,笔尖在纸上轻轻一勾,带出一抹灵动的飞白,巧妙地脱离了殷天傲的掌控。这个动作既不显得突兀,又恰到好处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他向前半步,转身,与殷天傲面对面。两人之间的距离恰好,既不显得畏缩,也不过分亲近。宁殊微微仰头,清澈的眸子里映着对方的身影,没有畏惧,也没有挑衅,只有一种淡然的坦诚。
“殿下是希望我...一直那般'有趣'?”他问,语气恢复了平静,带着一贯的清朗,但又仿佛藏着小小的钩子。
这个问题问得很巧妙,既是在试探殷天傲的真实想法,又在暗示自己并非完全没有原则的软弱之人。宁殊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但很快就被他掩饰住了。
殷天傲看着宁殊主动拉开距离,又用这样带着一丝挑衅的眼神看着自己,非但不恼,眼中的兴味反而更浓。他上前一步,再次逼近,手指伸出,轻抚过宁殊的脸颊。
“本王希望你,”他的指尖停留在宁殊的脸颊,目光深邃得仿佛要将人吸入其中,“做你自己。无论是锋利的,还是柔软的,在本王面前,都不必隐藏。”
这句话说得极其认真,没有半分戏谑。殷天傲的手指轻柔地拂过宁殊颊边不小心沾染的一点墨痕,动作带着一种罕见的温柔,与他平日里强势霸道的姿态形成了奇异的反差。
宁殊怔住了。他原本以为殷天傲只是在玩弄自己,没想到对方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这种被完全接纳的感觉既陌生又温暖,让他一时忘了应该如何反应。
他看着近在咫尺的俊颜,感受着脸上轻柔的触感,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这个男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为什么总是能在他以为看透对方的时候,又展现出全新的一面?
“来,写个字看看。”殷天傲放开宁殊,将笔递回他手中,眼神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殷天傲的善变让宁殊几乎跟不上节奏。刚才还在说什么做自己,转眼又变成了考验。这种莫测的性格让宁殊既佩服又害怕,他知道自己必须时刻保持警觉。
他艰难地收回了差点失守的心神,重新调整状态。这又是一场殷天傲随手而为的考验,他不能掉以轻心。
宁殊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他不能写得太好,以免引人忌惮,也不能写得太差,辱没了“宁国才子”之名。这个度的把握,需要极其微妙的平衡。
他沉吟片刻,脑中快速思考着应该写什么字。最终,他提笔蘸墨,在那个“傲”字旁边,写下了一个“殊”字。
这个选择颇有深意。“殊”字既是自己的名字,又有特别、不同的含义。与“傲”字并列,既不显得刻意迎合,又暗示着两人之间的某种联系。
宁殊的字清秀飘逸,灵动的笔意中带着内敛的坚韧,与旁边那个霸道的“傲”字并立,竟有种奇异的和谐。一刚一柔,一张一弛,仿佛天生就该如此搭配。
殷天傲凝视着纸上那两个并肩而立的字,眸光在“傲”与“殊”之间缓缓游移。他的瞳孔微微收缩,仿佛从这简单的墨迹中看到了什么不寻常的东西。那个“殊”字,笔锋内敛却不失灵动,与他霸道张扬的“傲”字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让他心中涌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既是欣赏,又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
他的手指在桌案上轻敲了几下,每一下都像是在思索着什么。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烛火摇曳,将他的侧脸映得明暗不定。突然,他抬起头,那双深邃的眼眸直视向宁殊,仿佛要将对方的心思看透。
“你对大渊现在的朝廷格局,有何看法?”这个问题从他唇间溢出,声音依然低沉磁性,却带着一种突如其来的锐利。这个问题与刚才的书法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仿佛是从另一个维度突然闯入的利刃。
宁殊手中的毛笔瞬间僵住,细微的颤抖从指尖传递到笔杆,又传递到他的整个身躯。他的心脏在胸腔内剧烈跳动,仿佛要撞破肋骨飞出来。这个问题比之前那幅《边塞秋风图》更加凶险,简直就是一个埋伏在看似平静对话中的陷阱!
朝廷格局,这四个字在他脑海中炸开,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这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是整个国家的命脉所在。涉及到的是权力的分配,是各方势力的博弈,是无数人的生死存亡。而他,一个别国的质子,一个在大渊朝不保夕的俘虏,又岂敢对这样的问题妄加议论?
宁殊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能感受到每一滴汗水的存在,它们仿佛都在提醒着他此刻的危险处境。他缓缓放下手中的毛笔,那支笔轻触桌案发出细微的声响,在这寂静的殿内显得格外清晰。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声音尽量保持平稳,躬身行礼道:“殿下,此乃大渊内政,宁殊不敢妄言。”每一个字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每一个音节都透着小心翼翼的谨慎。
然而殷天傲显然不打算轻易放过他。那双眼睛依然锁定着他,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威压。“本王准你言。”他的声音如同寒冬的北风,冷冽而强势,每一个字都带着绝对的权威,“说说看,恕你无罪。”
这句话看似是恩赐,实则是命令。宁殊心中苦笑,他知道自己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进退两难。他的思绪如闪电般急速运转,在脑海中快速权衡着各种可能性和后果。
他不能展现过多的才华和洞察力,那会引来猜忌和忌惮,让殷天傲觉得他是个威胁。但若一味地装傻藏拙,恐怕也会让这位桀骜的王爷觉得他毫无价值,失去继续“驯养”的兴趣。他必须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既不能太聪明,也不能太愚钝。
宁殊在心中快速整理着自己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那些相对公开、不会触及核心机密的情报。他要像走钢丝一样,在危险的边缘小心翼翼地前行。
他再次深吸一口气,抬起头来,眼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忐忑和谦逊。“宁殊浅见,或有不妥......”他的声音轻柔而谨慎,每一个字都经过了仔细的斟酌,“曾闻大渊杜相,鞠躬尽瘁,为人处世堪称楷模,对国事公正严明,以致吏治......清明。”
他故意在“清明”二字前稍作停顿,仿佛是在小心翼翼地寻找合适的词汇。这样的表达既显示了他对朝政的基本了解,又不会触及任何敏感的内容。
“而殿下风华绝代,军政之能均非常人之姿,与杜相共称为大渊双擎,若能上下同志、勠力同心,或可使大渊愈加强盛。”宁殊点到即止,绝不多言。他知道,在这样的对话中,说得越多错得越多,适可而止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殷天傲静静地听着,他的表情在烛火的映照下变得更加深不可测。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这种沉默让宁殊的心跳愈加剧烈,他能听到自己血液在血管中流淌的声音。
终于,殷天傲的唇角轻扬,笑了起来。这次的笑声与以往截然不同,不再充满算计和冰冷的恶意,反而带着几分真实的欣赏和认可。这笑声如春风般温暖,却也让宁殊感到更加不安。
“果然聪慧。”殷天傲缓缓起身,他的动作优雅而充满力量感。当他走向宁殊时,那高大的身影再次带来强烈的压迫感,仿佛一座移动的山峰向他倾压而来。“看得准,也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他的手抬起,指尖如羽毛般轻柔地拂过宁殊的鬓角,将那缕不听话的发丝温柔地别到耳后。这个动作轻得像微风拂过水面,却让宁殊浑身僵硬如石雕。他能感受到殷天傲指尖的温度,那种温暖让他既渴望又恐惧。
“宁殊,留在本王身边。”殷天傲的声音降得更低,带着一种致命的诱惑力。那声音如同丝绸般顺滑,却又充满了绝对的掌控欲,“做本王的人,本王可以给你想要的一切。”
这句话的后面,仿佛还有一个无声的但是——除了自由,和故国。这些未说出口的字眼在空气中回荡,比任何明言都更加残酷。
宁殊缓缓抬起眸子,对上那双深邃如海的眼睛。在那双眼睛里,他看到了欲望,看到了占有,也看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他知道,这不是一个请求,而是最后的通牒。没有商量的余地,没有拒绝的可能。
他正站在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决定他的生死。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而即使踏对了,等待他的也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毁灭。
他的内心在激烈地挣扎着。是继续用智慧和隐忍,在这险象环生的夹缝中寻求那一线渺茫的生机?还是......顺势而为,踏入这看似温柔实则致命的陷阱,用自己的屈服换取与至亲的片刻安宁?
阳光依然透过雕花的窗棂斜射进来,将两人并肩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投映在冰冷的青石地面上。那两个墨迹未干的字——霸道张扬的“傲”和内敛坚韧的“殊”,在阳光下静静对视着,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又仿佛在预示着他们之间那无法分割、纠缠不清的未来。
窗外,不知何时又飘起了纷纷扬扬的细雪,那些洁白的精灵无声地覆盖着庭院,覆盖着整个世界。殿内,烛火依然温暖如春,墨香氤氲缭绕,两人就这样对视着,空气中流淌着一种无声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的东西。
那是一种微妙的化学反应,是冰与火的碰撞,是刚与柔的交融。宁殊能感受到这种变化,它让他既恐惧又眷恋,既想逃离又不忍离去。
冰雪初融时,最是动人,也最是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