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红土赛季与她的视频诊断 ...
-
许晓溪那个短暂的周末来访,像一道划破漫长冬季的暖阳,在顾清珩心里留下了持久不散的余温。那枚啄木鸟书签被她珍重地夹在训练笔记的扉页,每一次翻开,都能让她想起小镇覆雪的街道和许晓溪专注看着木雕的侧脸。
冬训在充实和偶尔的思念中接近尾声。当春天的气息开始融化阿尔萨斯地区的最后一点积雪时,网球学院的红土赛季备战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顾清珩的滑步日渐流畅,对上旋球的处理也多了几分从容,但高强度训练带来的身体负荷也与日俱增。她的右肩旧伤开始隐隐作祟,在一次大力发球练习后,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刺痛感。
她没有立刻告诉远在海德堡的许晓溪,只是更加注重冰敷和拉伸,试图靠自己调整过去。她不想显得太过依赖,尤其是在许晓溪也有繁重学业和研究压力的时候。
然而,疼痛并没有如她所愿地消失,反而在一次队内模拟赛中加剧,影响了她反手位的击球质量和稳定性。李教练看出了她的不对劲,训练结束后严厉地询问了她。
“有点不舒服,可能是肌肉疲劳。”顾清珩含糊地解释。
“疲劳?”李教练眉头紧锁,“清珩,职业赛场不会给你‘可能’的机会。一个细微的技术变形,都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伤病。你需要准确的判断!”
当晚,顾清珩独自在公寓里,对着镜子反复活动着右肩,试图找出疼痛的准确位置和诱因,却只觉得一片混沌。挫败感和对伤病的恐惧再次悄然蔓延。她拿起手机,点开许晓溪的对话框,输入又删除,反复几次,最终还是没能发出求助的信息。
就在她准备放弃,关灯睡觉时,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许晓溪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
顾清珩的心猛地一跳,几乎是手忙脚乱地接了起来。
屏幕那端,许晓溪似乎还在实验室,穿着白大褂,背景是排列整齐的仪器和冰冷的金属架子。她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眼神依旧清明。
“你的肩部活动度,在最近三次发到你云盘的技术录像里,呈下降趋势。”许晓溪开门见山,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了主题,“最后一场模拟赛,第七局的那个反手切削,角度比标准值低了大约百分之十五。怎么回事?”
顾清珩愣住了。她没想到许晓溪连她上传给团队做技术分析的录像都看得如此仔细,甚至注意到了如此细微的数据变化。
“我……”她张了张嘴,一时不知该如何说起。
“把手机摄像头对准你的右肩,做几个标准的外展、内旋和外旋动作。”许晓溪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像在指导一个不配合的病人,“慢一点,让我看清楚活动轨迹和你的表情。”
顾清珩依言照做,忍着不适,慢慢活动着肩膀。
屏幕里,许晓溪微微蹙着眉,目光锐利地追随着她动作的每一个细节,偶尔会出声打断:“停,在这个角度保持一下……好,继续。疼痛点在哪里?菱形肌下角?还是冈下肌附着点?”
她的问题专业而精准,引导着顾清珩去感受和描述那模糊的痛感。
“好像……更靠近肩胛骨内侧缘,手臂外旋到极限的时候最明显。”顾清珩努力描述着。
许晓溪沉默了几秒,似乎在脑海中构建着解剖图谱。“尝试做一个抗阻的肩关节外旋,用你的左手抵住右手的肘关节外侧,向右用力,右手尝试向外旋转对抗。”
顾清珩按照指示做了,一阵清晰的疼痛让她倒吸了一口冷气。
“力量有明显衰减吗?”许晓溪追问。
“有一点,使不上全劲。”
屏幕那端的许晓溪点了点头,表情更加凝重。“初步判断,可能是肩袖肌群,特别是冈下肌或小圆肌的轻微劳损或肌腱炎,不排除伴有肩胛骨位置异常。需要立刻减少 overhead(过顶)动作的训练量,重点加强肩胛稳定肌群的力量和激活度训练。我会给你发几个针对性的康复动作示意图和注意事项。”
她语速很快,条理清晰,隔着屏幕,完成了一次精准的“远程诊断”。
“还有,”许晓溪看着屏幕里顾清珩有些苍白的脸,补充道,语气稍微放缓了一些,“心理焦虑会加剧肌肉紧张,形成恶性循环。接受现状,把康复训练当作当前阶段最重要的‘比赛’。”
顾清珩听着她冷静而专业的声音,看着她隔着屏幕却依旧专注的神情,一直紧绷的神经奇异地松弛了下来。那种被理解、被精准接住的感觉,再次包裹了她。
“嗯,我知道了。”她低声应道,鼻子有些发酸,“谢谢你,晓溪。”
许晓溪似乎不太适应这种直白的道谢,移开了视线,看向旁边的仪器:“明天开始,每天睡前把康复训练的视频发给我。”
这是要求,也是承诺。她会持续跟进。
“好。”顾清珩用力点头。
视频通话结束后不久,许晓溪果然发来了详细的康复计划和动作示意图,甚至附上了一些相关的文献摘要链接。
顾清珩看着手机里那些详尽的信息,心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力量。许晓溪没有因为她隐瞒伤情而生气,也没有说任何安慰的空话,她只是用她最擅长的方式,在她需要的时候,提供了最坚实、最有效的支持。
这一次,她们之间隔着物理距离,但那种紧密的连接感,却比许晓溪站在她身边时,更加清晰和深刻。
顾清珩按照许晓溪的指导,调整了训练计划,将重点放在了肩部的康复和稳定性训练上。过程依然枯燥,疼痛也并未立刻消失,但因为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远方的“监督”,她不再感到迷茫和恐慌。
她每天睡前都会认真地录制康复训练的视频,发给许晓溪。许晓溪的回复通常会在几个小时后,或者第二天清晨出现,有时是简单的「动作标准,继续保持」,有时会指出某个细节需要微调,偶尔,还会在指出问题后,附上一张海德堡深夜实验室窗外的星空照片。
没有多余的言语,但顾清珩知道,在那片星空下,有一个人,正以她独特的方式,陪伴着她度过这段略显艰难的康复期。
红土赛季的号角即将吹响,前路依旧挑战重重。但顾清珩觉得,只要那道来自海德堡的、冷静而坚定的目光依旧注视着她,她的肩膀,就一定能重新积蓄起足够的力量,去迎接任何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