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秋夜里的京都晚安 ...
-
京都的秋天来得悄无声息,校园里的银杏叶渐渐染成金黄,风一吹,就像撒了满地的星光。刘砚之和叶云舒的大学生活,在满课的课表、图书馆的灯光和巷子里的烟火气里,慢慢铺展开来。
他们果然像约定的那样,一起选课、一起上课。每天清晨,刘砚之会提前在女生宿舍楼下等叶云舒,手里拎着从校门口早餐店买的豆浆和饭团——就像高中时那样,只是饭团里多了京都特有的海苔碎,甜咸交织,像极了他们此刻的日子。
“今天上午有现当代文学课,听说老师会讲京都的文人故事。”叶云舒咬了一口饭团,眼睛亮晶晶的,边走边和刘砚之分享。
“刚好我上午的计算机课在隔壁楼,下课后我去接你,我们一起去图书馆。”刘砚之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笑着点头。
大学的课堂比高中更自由,却也多了几分挑战。叶云舒的中文系要读很多古籍,遇到生僻字时,她会在笔记本上画个小问号,课间就跑到刘砚之的教室外等他,拿着笔记本让他帮忙查资料;刘砚之的编程课经常要做实验到很晚,叶云舒就会在图书馆占好位置,带着温热的奶茶等他,陪他一起改代码到闭馆。
这天下午没课,两人约好去学校的图书馆。推开厚重的玻璃门,熟悉的书香扑面而来,和高中图书馆的味道很像,却又多了几分厚重的历史感。他们沿着书架慢慢走,刘砚之忽然停在一排书架前,笑着对叶云舒说:“你看,这里有《经济学原理》。”
叶云舒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本熟悉的书脊映入眼帘,瞬间勾起了高中时图书馆初遇的回忆。“那时候我还差点被书砸到呢。”她忍不住笑了,指尖轻轻碰了碰书脊。
“现在不会了,我会帮你拿。”刘砚之拿起那本书,翻到扉页,上面还留着淡淡的铅笔痕迹——那是高中时他做的标记。他把书递给叶云舒,“送给你,算是我们图书馆相遇的纪念。”
叶云舒接过书,心里暖暖的。两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刘砚之拿出编程作业,叶云舒则翻开古籍,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安静又美好。偶尔,叶云舒会抬头看一眼刘砚之,他正皱着眉盯着电脑屏幕,指尖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认真的样子和高中时一模一样。
闭馆铃声响起时,外面已经黑了天。两人收拾好东西,并肩走出图书馆。秋夜里的风带着点凉意,刘砚之很自然地把外套脱下来,披在叶云舒的肩上,就像高中时雪夜里那样。
“我们去吃巷口的关东煮吧?”叶云舒拉了拉身上的外套,外套上带着刘砚之身上的味道,让她觉得很安心。
“好,我知道你想吃里面的萝卜和鱼丸。”刘砚之笑着点头,牵着她的手往巷口走。
关东煮的小摊前冒着热气,老板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这一个月来,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吃一碗。叶云舒捧着温热的关东煮,咬了一口软嫩的萝卜,暖意在舌尖散开。刘砚之坐在她对面,把自己碗里的鱼丸夹给她:“多吃点,晚上别饿。”
吃完关东煮,两人沿着路灯下的小路慢慢走回宿舍。路上的学生很少,只有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今天在图书馆,我忽然觉得像回到了高中。”叶云舒小声说,“那时候我们也这样,一起自习,一起回家。”
“但现在更好,”刘砚之握紧她的手,“我们在京都,在同一所大学,能每天都在一起。”
走到女生宿舍楼下时,叶云舒把外套还给刘砚之,抬头看着他:“明天早上还是老时间,我想吃你买的饭团。”
“好,我会早点来。”刘砚之点点头,看着她走进宿舍楼。
叶云舒走到楼道口,又回头看了一眼,刘砚之还站在原地,对着她挥手。她笑着挥了挥手,转身走进楼里。回到宿舍,她把刘砚之送的《经济学原理》放在书架上,和高中时的错题本、樱花便签放在一起。然后拿出手机,给刘砚之发了一条信息:“京都的夜晚很好,有你更好,晚安。”
很快,刘砚之的信息就回了过来:“晚安,云舒。明天见,我的女孩。”
叶云舒看着信息,嘴角忍不住上扬。她趴在窗边,看着楼下刘砚之离去的背影,心里满是甜蜜。她知道,高中时的樱花约定已经实现,而大学的日子里,还有无数个和他一起的清晨、午后和夜晚,等着他们一起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