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红桃粿香,根脉永续 ...
樟林小学的课间,总是弥漫着一种混杂着汗水、灰尘和零食味道的喧嚣。孩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分享着从家里带来的点心,这是属于他们这个年纪最简单的快乐。
然而,这快乐与姬南乔无关。
她通常只是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着窗外,或者假装整理书包,努力让自己显得不那么突兀。但今天,空气里飘散开一股奇异的、带着油炸香气的味道,强烈地冲击着每个人的嗅觉。
坐在前排,小名“大力”的男生,得意洋洋地从印着大大“M”标志的纸袋里,掏出了一包金黄色的、细长条状的食物,又拿出了插着吸管的深色饮料,和一个裹着生菜和肉饼的圆形面包。
“哇!大力,你这是啥呀?”几个孩子立刻围了上去,眼睛发亮。
大力挺起胸脯,用带着炫耀的响亮嗓门说:“这你们就不懂了吧!这是我阿爸从城里带回来的洋快餐!这叫薯条,蘸这个番茄酱吃!这叫可乐,可甜了!还有这个,汉堡包,里面有肉有菜,外国人天天吃这个!”
他像个小皇帝般,慷慨地把薯条分给围上来的同学。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伸出手,接过那金黄的条状物,学着大力的样子蘸上红色的酱料,塞进嘴里,发出“咔嚓咔嚓”的脆响,脸上立刻露出新奇而满足的表情。
“好吃!” “这个可乐气好足,鼻子痒痒的!” “大力你阿爸真好!”
喧闹和赞叹声像一层无形的屏障,将角落里的姬南乔隔绝在外。她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口水,那香味确实诱人,是她从未尝过的味道。她看着同学们兴奋的样子,心里有一丝好奇,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
大力分发了一圈,目光扫过孤零零的南乔,嘴角撇了撇,非但没有给她,反而故意提高了音量,举着那半包薯条在她眼前晃了晃: “有些人啊,土里土气的,怕是见都没见过这么好的东西吧?只配回家吃那些拜完老爷的冷粿条!”
哄笑声像针一样扎在南乔的耳朵上。她的脸瞬间涨得通红,血液仿佛都冲到了头顶,又迅速地冷却下去,变得一片冰凉。难堪、委屈、还有一种被赤裸裸羞辱的愤怒,交织在一起,让她恨不得立刻消失在原地,或者真的如她所愿,打个地洞钻进去。她死死地低下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里,才能勉强忍住快要夺眶而出的眼泪。
那一天剩下的课,她一个字也没听进去。耳边反复回响着大力的嘲讽和同学们的哄笑,还有那挥之不去的、属于“洋快餐”的油炸气味。那味道仿佛成了一种标志,标志着她的落伍、她的寒酸、她与这个群体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放学的铃声如同赦令。她几乎是逃也似的冲出了教室,没有像往常一样和路队走,而是独自一人,沿着榕溪边的小路漫无目的地走着。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细长,像她此刻的心情一样孤单而无助。
等她回过神来时,双脚已经如同有了自己的意识,再一次将她带到了那座熟悉的、朱红色的建筑前——姬氏宗祠。
推开门,熟悉的幽暗与宁静包裹了她。香火与陈旧木料的味道,驱散了白日里那些令人不适的记忆。她走到那根冰凉的廊柱旁,抱着膝盖坐下,将脸深深埋了进去,压抑了一整天的泪水,终于决堤。
细微的、如同受伤幼兽般的呜咽,在空旷的祠堂里低低回荡。
几乎是立刻,一阵极轻的脚步声靠近。月白色的衣角映入她朦胧的泪眼。
“维桢哥哥……”她抬起泪痕斑驳的小脸,看到姬维桢已经蹲在她面前,那双深邃的眼眸里,依旧是令人心安的古井无波,却又清晰地映照出她的狼狈。
他没有急着安慰,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南乔抽噎着,断断续续地,将今天课间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说到大力炫耀“洋快餐”,说到他故意不分给自己,说到他那句“土里土气”、“只配吃冷粿条”的嘲讽……每说一句,她的委屈就加深一分。
“……他说……我们的东西土……他们的才好……”她泣不成声,小小的身子因为激动而颤抖。那种因文化差异而被贬低、因自身所属而被否定的感觉,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沉重得难以负荷。
姬维桢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仿佛在听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直到南乔说完,哭得有些脱力,他才极轻地叹了口气。那叹息里,没有愤怒,没有鄙夷,反而带着一种看透世情的淡然,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怜悯。
他没有评价大力的行为,也没有空泛地告诉南乔“不要在意”。他只是站起身,走向那庄严肃穆的供桌。
在层层叠叠的牌位前,在那袅袅的青烟之下,他极其自然地伸出手,从摆放着各色时令水果和精致粿品的供盘里,取了一块颜色最为鲜艳悦目的——红桃粿。
那粿品形似寿桃,桃红色的外皮光滑饱满,上面印着精美的花纹,如同艺术品。他端着那枚红桃粿,走回南乔身边,重新蹲下,递到她面前。
“尝尝这个,”他的声音温和而笃定,“看看是不是比那汉堡好吃。”
南乔愣住了,忘记了哭泣。看着眼前这枚熟悉的、每逢年节或祭拜时奶奶才会精心制作的粿品,又看看维桢哥哥那坦然自若的神情,她有些不知所措。这可是……供给祖先神明的东西啊!怎么能……怎么能拿来吃呢?
“无妨。”姬维桢似乎总能看穿她的心思,将粿子又往前递了递,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安抚,“予你,便是你的福分。”
在他的目光鼓励下,南乔犹豫着,伸出小手,接过了那枚还带着供桌清冷气息的红桃粿。她小心翼翼地,在那桃红色的、软糯的粿皮上咬了一小口。
刹那间,一种复合的、层次分明的香气和滋味在她口中绽放。糯米的软韧Q弹,搭配着里面炒制得咸香适口的馅料——香菇的醇厚、虾米的鲜咸、猪肉的油润、花生的脆香、还有那画龙点睛的芹菜末……各种味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扎实、丰厚、熨帖肠胃的温暖感。这味道,是她从小吃到大的,是奶奶手心温度的味道,是节日里炊烟袅袅的味道,是根植于她血脉深处的、属于“家”的味道。
比她记忆中吃过的任何一次都要好吃!仿佛这枚粿子里,被注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让人安心和满足的力量。
她眼里的泪光还未干,却已经泛起了惊讶而满足的光彩。她顾不上说话,又大大地咬了一口,腮帮子塞得鼓鼓的,像只找到了心爱坚果的小仓鼠,用力地咀嚼着,感受着那熟悉而美妙的滋味在唇齿间流转。
看着她这副模样,姬维桢的眼中终于浮现出一抹清晰的笑意。他耐心地等她将嘴里的食物咽下,才温声开口: “明天,我教囡囡做这个好吃的,好不好呀?”
南乔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充满了不可置信和跃跃欲试的光芒。她用力地、像小鸡啄米一样点着头,嘴巴里还塞满了美味的馅料,含糊不清地应道:“好!”
---
第二天是周末,南乔早早地就来到了祠堂。姬维桢果然已经在天井旁的石桌上准备好了材料:雪白的糯米粉,调制好的桃红色粿皮用料,以及一大盆香气扑鼻的、由香菇、虾米、猪肉、花生、芹菜等炒制而成的糯米饭馅料,还有木制的粿印。
“来,”姬维桢挽起那宽大的月白袖口,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他的动作依旧带着那份独有的优雅,即使是在准备食材。“我先做一遍,囡囡看好。”
他取一小团桃红色的粿皮,在掌心揉捏,然后用手指灵巧地将其捏成一个边缘稍薄、中间稍厚的小碗状。他用木勺舀起适量的馅料,填入“小碗”中,手指如同穿花蝴蝶,沿着边缘细细收口,轻轻搓圆。最后,他将这圆球放入刻有寿桃纹路的木制粿印中,用手掌均匀按压,再轻轻一磕——一个造型饱满、花纹清晰的红桃粿便完美地脱模而出,呈现在南乔面前。
整个过程流畅得像一场艺术表演。
“囡囡来试试。”他将位置让给跃跃欲试的南乔。
南乔学着他的样子,小手抓起一团粿皮,却怎么也捏不成均匀的“小碗”,不是破了洞,就是厚薄不一。填馅料时,要么太多包不住,要么太少瘪瘪的。好不容易包起来,放入粿印一压,不是露了馅,就是花纹模糊不清。
看着自己做出来的那几个歪歪扭扭、要么“咧嘴笑”要么“大肚腩”的失败品,再对比维桢哥哥手下那些精美如同工艺品的粿子,南乔的小脸垮了下来,有些羞赧地低下了头。
一只微凉的手轻轻落在了她的发顶。
姬维桢摸了摸她的头,声音温润如初:“无妨。初次上手,已是难得。这做粿,如同做人,需耐心,需用心,需一遍遍练习,方能成型。”
他接过她手中那个最不成形的“作品”,熟练地帮她修补整理,一边做,一边看似随意地问道: “囡囡,知道我为什么要教你做这个吗?”
南乔抬起眼,迷惑地摇了摇头:“为什么呀?”
姬维桢将修补好的粿子轻轻放在粿印旁,目光投向远处,仿佛穿透了祠堂的屋檐,看到了更广阔的时空。他的声音沉静而悠远,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因为,就是要你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是家乡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
他顿了顿,目光收回,落在南乔懵懂却认真聆听的小脸上,语气平和,却字字千钧: “这红桃粿,并非寻常吃食。其形如寿桃,寓意长寿吉祥;其色嫣红,象征喜庆兴旺;其馅料丰盛,寄托着五谷丰登、生活富足的美好祈愿。它承载着吾辈先人从中原南迁至此,落地生根的艰辛与智慧,蕴含着吾乡吾土敬天法祖、慎终追远的血脉深情。这一捧米粉,一勺馅料,一方粿印,流传千百年,印刻的是我们独有的文化密码,是任凭风吹雨打也无法磨灭的族群记忆。”
他的话语,如同古老的钟磬,在寂静的祠堂中回响。南乔似懂非懂,但那股庄严而深沉的情感,却深深地撼动了她。
姬维桢看向她,眼神里带着一丝极淡的、却清晰可辨的肃然: “像你那位同学,以洋快餐来嘲讽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饮食,此举不但毫无素质,更是数典忘祖,忘了自己从何处来,忘了滋养他长大的这片土地赋予了他什么。此为‘忘本’,我们绝不能学他。”
“忘本”两个字,像两颗石子,投入南乔的心湖。她想起了大力炫耀时那得意的脸,想起了自己当时的难堪和自卑。但此刻,在维桢哥哥平和却充满力量的话语中,在手中残留的粿皮香气里,那种自卑感奇异地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逐渐清晰的认知和底气。
她看着石桌上那些饱满精致的红桃粿,又看了看自己那几个歪歪扭扭的“作品”,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清脆而坚定: “维桢哥哥,我记住了!我不会学大力的!我们的红桃粿,最好吃!我们的东西,一点也不土!”
姬维桢看着她眼中重新燃起的亮光,那是一种源于文化认同的自信光芒。他清俊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欣慰而舒展的笑容。那笑容如同冰雪消融后的春日暖阳,足以驱散一切阴霾。
他伸出手,将小小的南乔抱到自己膝上,让她靠在自己怀里。南乔也顺从地依偎着他,手里还捏着一小块粿皮。
夕阳的余晖再次洒满天井,将两人的身影拉长,温柔地融合在一起。金色的光芒为古老的祠堂、为满桌承载着文化记忆的粿品、也为这一对奇特的“兄妹”,镀上了一层温暖而永恒的光晕。
祠堂外,或许依旧有“洋快餐”的诱惑,有不解的嘲讽。但在此刻姬南乔的心里,一颗名为“文化根脉”的种子,已经随着那枚红桃粿的香气,深深地扎下了根。她知道,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还记得这粿子的味道,记得维桢哥哥的话,她就永远不会迷失自己的来路。
这一章,其实我构思了很久,该怎么表现,乡情和根脉的主题呢?
后来我想到了潮汕的美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攻击。于是就构思了这么一个场景。
爱国教育,文化自信,要从娃娃抓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维桢老祖宗的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红桃粿香,根脉永续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