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第 27 章 ...
-
《支教老师》
二年级下学期,学校来了个支教老师,姓杨,叫杨雪,肤白如雪,气质出众,对于新老师的到来,班主任秦发坤是喜笑颜开,终于能有人分担他的压力了,不仅亲自安排杨老师的食宿,为了方便出行,还专门给她协调了一辆自行车。
如同山村降落的金凤凰,孩子们围拢在门口,开心又好奇的围观着,当和老师目光交汇的时候,会害羞的躲闪。杨老师多才多艺,又富有亲和力,很受同学们欢迎,天天盼着上她的课。
不同于秦老师,杨老师的课生动有趣,不会照本宣科,讲求融会贯通,平时难解的数学题,用了她教的公式,一下子迎刃而解,仿佛变戏法一般。
还有一次,吴浪弄脏了文君的课本,杨老师顺势将涂鸦改造成了一株好看的海棠花,引得孩子们阵阵的赞叹,也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美好的印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样的记忆,音体美老师,不是在生病,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
自从孙老师强制退休后,美术课就由十项全能选手老秦接管,但老头子从没正经学过画画,经常把美术课变成语文数学课,搞得同学们苦不堪言,甚至私下都思念起了孙老师,老孙头虽然不靠谱,但起码给给大家自由选择的权利啊,可秦暴君长期独断专行,同学们敢怒不敢言。
下午又有美术课,不出意外的话,老头子又会堂而皇之的改成文化课,同学们实在忍不了了,纷纷揭竿而起,但是如果硬刚乃至罢课的话,肯定免不了一阵毒打。这该怎么办呢?
这时,陈胜想到了新来的杨老师,如果请她出面,秦老师一定不会说啥的。
于是小伙伴们一合计,齐齐来到杨老师的办公室,大伙围拢了一圈,纷纷献出自己的小零食,各自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
杨老师一看这阵仗,就知道大家伙来者不善,“杨老师,你真美丽,你真温柔。”不得不说,小丫这小嘴巴真甜,学了几个夸人的好词全用上了。
“你们有什么事啊?”杨老师笑着问。
“老师你一定要答应我们。”
“啊?”
“你先答应下来嘛。”同学们央求道。
“好好,我答应。”杨老师没办法。
“我们想,想让你,给我们上美术课。”陈胜脱口而出。
“美术课不是秦老师在教吗?”这让杨老师有点措手不及。
“可我们就想跟你学嘛!”赵雅雯抱着掉了漆的铅笔盒,像只小麻雀似的蹦到杨老师跟前,“上次你给我补的花纹,他们都说比原来的还好看呢!”
她说着就把铅笔盒往杨老师手里塞,金属盒面上那朵褪色的蔷薇旁,依稀还能看见水彩勾勒的新花瓣——那是上周杨老师用午休时间随手补的,没想到孩子们记到现在。
办公室里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杨老师摩挲着铅笔盒边缘,指尖沾了点斑驳的蓝色水彩。
“老师那是随便涂着玩的。”她把铅笔盒轻轻放回雅雯手里,顺手理了理小姑娘翘起的辫子,“还是让秦老师上吧。”杨老师毕竟初来乍到,抢别人的课有点不太地道。
可是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言辞恳切。
“来,来不及了。”放哨的大力匆匆跑了来,一定是老头子动身了。眼看老师仍在犹豫,陈胜使了个眼色,男生们齐齐上手抬椅子,准备抬到教室,杨老师惊得花容失色,只得答应了下来。“啊,好了好了,我答应你们。”
同学们一齐欢呼起来,激动的连“杨老师万岁”都喊了出来。
就这样,杨老师被同学们强行黄袍加身,从此成了学校里正印的美术老师。不像只会翘二郎腿的老孙头,多才多艺的杨老师是认真的教大家画画,从花草到动物,从现实到科幻,通过神奇的画笔,把农村孩子的想象力带到了外面多彩的世界。
春意盎然的时节,杨老师带同学们外出采风,当大家展开画本,问画啥的时候,杨老师畅然一笑:“你们想画啥就画啥,看到啥就画啥,多么广阔的天地,好好利用你们爱美的眼睛,总有你们想画的。”同学们先是愣了一阵,然后欢呼着奔向了田野中。
既是学习,又是郊游,同学们用画笔描绘着大自然的瑰丽多姿的同时,心中也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杨老师支起画板,笔触所过,满是花朵和笑脸。
“杨老师,你就惯着这帮孩子吧。”秦老师是个传统的教书匠,自然难以接受游学的模式,在他的思维里,娃们最好坐在教室里不停的背课文,做算术,而不是跑出去瞎玩。严格来说,他也没有错,农村的孩子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有机会走出山村,出人头地,至于其他的,都不重要。
同样的,之前从来没有人,包括农村的家长们,对子女说想干啥就干啥,他们多是按照过往的经验和既定的程式在培养孩子,而杨老师这种解放天性,放飞自我的思想,在那个年代,却是如此的难得,可以笃定的说,在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必定会留下一抹难以忘怀的纯真。
学校没有食堂,实习老师吃饭都是去学生家里,每人轮一天,小伙伴们都热切期盼着尽快轮到自己,终于,排到了陈胜家,为此陈胜提前好多天就告诉了妈妈,而且每天至少说一遍,妈妈说他学习时都没这么上心,但依然准备了丰盛的餐食。
放了学,杨老师推着自行车,笑容嫣嫣,白裙飘飘,啊,真是漂亮极了。在小伙伴们的一片艳羡中,陈胜潇洒的甩了甩头,摆了摆手,坐上了杨老师的车子,一起向着家里出发。
车轮缓缓行驶在乡间小路上,放眼望去葱绿无边,风吹过沙沙作响的树叶,伴着飞鸟的鸣叫,交织出一阵动听的交响乐。碧绿的小河悠悠流过希望的田野,芦苇丛轻轻摇曳着,缓慢拨动着时光的触角,远方的金色向日葵不甘寂寞,随风探出可爱而又滑稽的笑脸。
夏日的乡野是宁静而温柔的,陈胜坐在后座上,微风拂过杨老师的马尾辫,他闻到了一股沁人的芬香,一霎那心扑扑直跳,那种感觉无法言喻。
车子拐入了村里,不由引得乡亲们的驻足瞩目,毕竟,
灰色调的小山村,突然天降一抹亮丽的颜色,给人视觉上别样的冲击。
进了门,妈妈热情的接待了杨老师,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菜也做的很丰盛,不时问她是否合胃口,杨老师反倒不安起来,说菜做多了,太破费,毕竟前一天,老师就再三叮嘱,千万别做多。
可是农村人的想法是朴素的,毕竟贵客光临,草率为之哪是待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