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贵妃 ...
-
毓贵妃,原名舒毓芬,宣吉十年入行宫,在闫太后身边做女官,宣吉十五年,封太子侧妃,建平元年封昭仪,同年诞下二皇子,封毓贤妃,建平四年封贵妃,建平五年,因由妃流产一事被贬为采女,建平七年封宝林,同年因怀孕封才人,建平九年封婕妤,建平十年封修仪,建平十一年封淑妃,建平十二年封贵妃。
毓贵妃膝下育有一子朗嵘,朗嵘排行老二,生性聪明伶俐,深受圣上喜爱,十八岁出阁,封宁亲王,赐王府。
徐德妃的女官春分从毓贵妃的永宁宫出来后没多久,二皇子朗嵘就受诏入宫见到了贵妃。
贵妃拨了拨漆器茶几上的沉烟,对朗嵘说:
“德妃刚刚让春分来告诉我,隆安入宫,把你的身世告诉皇后了。”
朗嵘喝茶的手楞住,眼中的震惊之色难以掩抑。他带着怒气地开口;
“姑母又想做什么?”他顿了顿,换了语气:
“娘……”
“嵘儿”贵妃握了握儿子的手“德妃说了,隆安是想要把你要回去。”
“要回去?她真是疯了。”朗嵘喃喃道。
“你父皇已经知道了,明日会下旨,把今年户部的亏空归到魏宿头上去,革魏宿的职,降魏家的爵位,把隆安和魏侯发配到兖州封地,无诏不得归京。在路上派一伙马匪,把魏宿杀了,过个两年找由头把魏家抄了,彻底断掉隆安兴风作浪的臂助。”
朗嵘抬头。
“未免太狠……”
“你倒是难得心慈手软,到底隆安是你生母,不过太后已经点头答应了,意图忤逆圣上,隆安实在是,胆大包天。”
朗嵘不说话,指尖拨转着拇指上的戒指。
“嵘儿,皇后虽不敢造次,也无力造次,但你的身世让她知道了终究是个隐患,她对太子说,朗嵘不是亲生,尚且如此受重视,如若是亲生的,恐怕早已取代朗元太子之位。皇后一生不受待见,刘家又日益衰落,她心眼小,这些年妒嫉我得宠,没少给我使绊子。而今最让她骄傲的底气也就是朗元的太子之位了,日后要是真让太子登基,恐怕不会留我们母子性命。朗嵘,以后要更加小心地防范皇后了。”
“娘,父皇难道真的有意让我夺嫡吗?”
“若说已经下定决心让你继位,恐怕没有,但而今的太子无智无谋,性格懦弱,在政事上木讷,难以服众,你父皇怕是觉得他不大中用了,你也应该更加努力了。”毓贵妃扭头,唤侍女去取东西。
“这套珠翠拿去给瑞秋,现在外面都传闻你和她不和,她毕竟是你的侧妃,她哥哥前不久凭着治水的功劳,又加了爵,翁家而今在朝堂中也算是举足轻重,看陛下的意思,可能不再另外让你娶正妃了,要把瑞秋扶正。”
朗嵘点了点头,侍女递上那套镶着白玉的珠翠,他没有抬头看,挥了挥手,让侍女下去。
“最近,没见过葇儿了。”
“没有”
毓贵妃叹了声气。
“儿啊,陛下饶你们一命,你们不能再作孽了。”
太后的寝宫前,前去请安的印国迎面碰到太子。
“妹妹,昨儿两广总督献了些海错给我,我派人送了些到德妃娘娘那儿,里面有好些鱼胶,都是你爱吃的。你嫂子还让人 专门去寻了些兰谷玫瑰,做了玫瑰茯苓糕,给你拿来,还让我问你,上次送来那一批缂丝织品喜不喜欢,要是喜欢,她还让人去苏州采买。”
“谢谢大哥,也谢谢嫂子,上次那批织品我和德妃娘娘都喜欢。”
“葇儿,大哥有事求你。”太子的声音小了不少。
“哥,你开什么玩笑,堂堂太子爷,还有事要来求我这么一个被禁足在宫里的公主呀。”
“葇儿,你实话和哥说,德妃娘娘,到底在母后宫中安插了多少眼线。”
印国笑了起来。
“哥,那些难能算是母妃的眼线,那些是父皇的耳目,隆安姑母这一回确实太不聪明,自讨苦吃,魏侯也命不久矣了。 哥,你可一定要劝劝母后,不要触怒父皇与太后,要是能相安无事下去,最好。”
太子叹了一声气。昨天晚上隆安刚进宫,今儿早上父皇便下了旨,他这么多年来都心知肚明,天下是父皇的,德妃是父皇在后宫的化身,母后的广福宫中,德妃的人恐怕不会少,只是没想到如此夸张,隆安姑母与母后依然屏退宫女,但谈话恐怕依然一字不落的入了德妃娘娘的耳朵里。
“葇儿,相安无事是不可能了……快去给祖母请安吧,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派人来告诉我,我去给你搜罗。”太子顿了顿,补了一句:
“最近没和老二联系吧。”
印国摇了摇头。
“最好你们再也别见着了。”
太后的寝宫里火烛明灭不定,印国走进寝殿的时候,闫太后正坐在榻上闭目养神。闫太后年轻时并不长居宫中,而是和太祖皇帝的母亲,由太后一起住在行宫,那会儿她也还不是皇后,甚至没名没分,她的儿子,后来的建平皇帝,连皇子都没有被册封,在江南行宫,她还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隆安出生后交给了公里的许昭仪抚养,后来皇后对她的戒心没那么重了,给了她一个宝林的身份,她的第二个女儿隆安也得以留在她身边,隆安十四岁那年,建平皇帝登基,北朝趁着南边君王换代之际发兵渡江,彼时的建平皇帝权位尚未稳固,只得把妹妹隆庆送去和亲,可怜她的公主隆庆,去北边没几个月便病逝了。
陛下登基的第三年,太祖皇帝之母由氏的侄孙女为建平皇帝生下了一个女婴,这女婴与当年隆庆公主同月同日同时出生,背后还有个一模一样的胎记,当晚,太后抱着孙女流泪,对建平皇帝言道:
“这是我的隆庆回来了。”
德妃说,这公主,命格贵重,为她取名印国。印国公主幼年时由太后抚养,长大后交给了德妃。
她的这个孙女,容貌昳丽,性格活泼,虽然年轻,做事却已经有了她养母德妃的风范,成熟稳重,只是难免有些少年荒唐。
孙女在自己身侧的绣凳上坐下,她轻轻摸了摸她的头顶,印国朝她笑,给她请安。
她不由得想起由念安来。
当年太祖皇帝起兵造反,其母由氏在北边的母族由家,历经千难万险穿越战火来到南边,辅佐太祖皇帝,由念安,由家的二小姐,幼时养在江南,因父母长辈不在身边,受尽身边管家奶娘的溺爱,傲气凌人。由家大小姐病死,不得已,由念安替姐姐入宫,初封修容,剩下印国公主后获封安贤妃,几年后再次怀孕,却因为纵容女官打死小宫女被当时管理后宫的毓贵妃罚跪,不慎流产。毓贵妃因此获罪,被贬为采女。后来几年时光里,由念安逐渐代替了毓贵妃,获得事权,制衡皇后,直至建平九年,皇帝外出南巡期间,她故意刁难当时有孕的毓才人,导致对方流产,因而被打入冷宫,在冷宫中生下了五皇子朗弘,几年后又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冷宫里。
印国长大之后,眉眼与隆庆公主越来越相似,看着孙女,一阵歉意涌上太后心头。
这些年里传说,由贵妃死在毓贵妃手下,毕竟毓贵妃因为由贵妃,被降位受辱七年。可陛下从未惩处过毓贵妃。至于由贵妃的真实死因,也只有太后与陛下知道了。
“葇儿呀,明年就要出嫁了。”
印国扭头看向太后。
“祖母,等出嫁了,就不能经常见您了。”
“总归要长大的,顾家还不错,传了十几代的世家了,祖祖辈辈都有北朝的爵位,与由家交好。顾青,据说是个青年才俊,很有才气。”
太后举起手,从食指上摘下来一个戒指,给印国带上,说:
“葇儿,这是当年你姑奶奶,太祖皇帝之母,忠文皇后在世时给我的,祖母现在传给你。”
广福宫里,五皇子朗弘正背着某本经文,他跟前坐着他一母同胞的姐姐印国公主与养母刘皇后。
“母后,我看朗弘如今越来越有出息了。”印国笑得很甜。
刘皇后从侍女递来的一盘山楂糕里拣了一块,喂给印国
“来,葇儿,你爱吃的。”
“还是在母后这儿好,好吃的好玩的啥都有,不像娘她吃的那些,我都不喜欢吃,太寡淡了。”
刘皇后笑着刮了刮印国的鼻子。
“德妃身子一向硬朗,我想啊,估计是因为饮食上有讲究,你还抱怨呢。对了,前不久我让下面的侍女收拾库房,收拾出来一条极漂亮的珍珠项链,金线串着的,这项链很有讲究,珠子一部分西洋国进贡的,还有的是北朝送来的,是胶州一地产的,这项链还是我出嫁是带来的,那天看到项链,想起葇儿快出阁了,给你啊正合适。”
印国撒娇似的说:
“母后太小气了,印国出嫁,只给一条项链当嫁妆便打发了,母后也不怕我被人欺负笑话。”
“母后果真是偏心印国公主些,我这个做儿媳的羡慕得不行呢。”说话的是太子妃钟韵。
“你这孩子啊,母后怎会只给你一条项链啊,我已经吩咐你大哥,在外面碰到好东西,一定要采买回来,等葇仪出嫁,我要出两大箱的嫁妆。还欺负你,笑话你呢,这全天下,除了陛下,太后,德妃,还有谁能欺负你呀。”皇后历尽两日的煎熬,自打隆安告诉了她朗嵘的身世后,她就一直心如刀割,可自打方才印国来到广福宫,她才放松下来。她一直疼爱这姑娘,印国性格机灵,最会逗人开心,坐下来几句话的功夫,皇后终于愉悦起来。
“母后这话说的,我看母后就待我不好,凭什么朗弘就可以在您身边养着呀,母后肯定是不想抚养印国,更喜欢弘儿一些。”
刘皇后轻轻拍她脑门。
“我倒是想养你呀,德妃可不让,”
侍女走了进来,说晚饭备好了,太子也从御书房回来了,皇后缓缓起身,印国也跟着站起来,太子妃上前搀扶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