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放下 ...
-
签证面试非常顺利,接下来只要等通知就行。季昭云走出领事馆,午后的阳光洒在身上,带来几分真实的暖意,也稍稍驱散了连日来心底那若有若无的沉闷。
返回学校的公交车摇摇晃晃。她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街景。港海这座城市,于她而言,终究是短暂的驿站。
车流毫无预兆地停滞不前。引擎的怠速声、乘客们低低的抱怨声交织在一起。
“好像前面交通管制了,说是运送什么特大建材……”
“哎,肯定是那个跨海大桥工地的事儿!”
季昭云望向远处海面上初具规模的桥墩,钢铁骨架在日光下闪着冷硬的光,即将要连接着此岸与彼岸,而她几个月后将要离开,还会有再见的时候吗?一种微妙的疏离感,在此刻的停滞中悄然蔓延。
等待了近二十分钟,车流依旧纹丝不动。她索性提前下了车,沿着人行道慢慢往回走。
一阵熟悉的甜香飘来,牵引着她的脚步。是一家本地的老字号糕点铺,橱窗里竟新陈列了好几样她家乡西原的特色点心——蜂蜜松仁栗子糕、奶皮芝麻酥、杏仁麦芽糖……
惊喜之余,她走进店里。
“老板,这几种点心,港海这边以前好像没有?”
“哈哈哈,”老板爽朗笑道,“我西原的亲戚来玩时带的,我尝着味道真不错,就自己琢磨着做出来了。”
乡愁被这意外的发现轻轻触抚。季昭云每样都买了一些,想着带给第三会议室里那些日夜奋战的小伙伴们,也算是一点小小的慰藉。
拎着点心回到大学生活动中心,刚走近第三会议室,就察觉到气氛与往日的喧闹慌乱不同。多了几位身着职业装、神情专注的生面孔,正高效地操作着电脑,而筹备组的同学们则围在一旁学习或协助,氛围紧张却有序。
小花一眼看到她,像看到救星般凑过来,压低声音,语速飞快:“昭云姐你回来了!哎呀你不知道,你走之后简直天翻地覆!你留的那个言太关键了!聿宇哥看了立刻找了外援,现在是他带来的公司专业团队在主导处理备案那些大头难题了,咱们委员会现在就配合打打下手。”她拍了拍胸口,长出一口气,“不过压力确实小多了,之前真是愁死了。”
季昭云点点头,心下明了。她晃了晃手里的点心盒子:“带了点吃的给大家。”
她想着也给活动中心门卫室的保安送一份。“小花,这些你先和大家分分,我再去趟门卫室。”
“哇!谢谢昭云姐!”小花眼睛一亮,接过盒子。
季昭云转身走向门口,却在走廊转角处,脚步几不可察地一顿。
前方,祁聿宇和一个女生站得很近。那个女生季昭云认得,是港海学院传媒系的程琳涵,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常在各类宣传视频中见到她身影,此次跨年晚会也有她的独舞节目。此刻,程琳涵正微微踮着脚,手臂亲昵地环着祁聿宇的脖子,似乎刚刚完成一个拥抱的动作,脸上带着明媚又关切的笑容。祁聿宇背对着这里,看不清表情,但身姿显得格外松弛。
或许是听到了脚步声,两人同时转过头来。
祁聿宇看到是她:“昭云。”他侧身,算是简单介绍,“程琳涵,传媒系的同学。”
程琳涵落落大方地朝季昭云笑了笑,手自然垂下,但那亲昵的姿态余韵犹在。
季昭云脸上瞬间扬起一个恰到好处的、带着点打趣意味的笑容,晃了晃手里另一份没拆封的点心:“看来我回来的不是时候?打扰你们了?”她的目光在两人之间轻快地转了转,语气轻松自然,“原来聿宇你和校花在一起了?保密工作做得挺好呀。”
程琳涵闻言,脸上飞起一抹红霞,笑着嗔怪道:“季昭云同学你别瞎说,我就是听说聿宇最近压力太大,过来看看他。”她语气亲昵,并未直接否认,反而更添了几分暧昧。
季昭云举了举手里的点心盒,笑容不变:“买了点吃的,给大家分分。不打扰你们啦。”她语气轻松,仿佛刚才只是看到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校园轶事,转身便朝着门卫室走去,步伐稳定,没有一丝迟疑。
将点心送给保安后返回会议室,小花已经将点心分好,大家正热闹地取用。季昭云笑着招呼:“大家辛苦了,这边有点小点心,自己拿哈。”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手里还提着那盒原本打算……或许也曾隐含一丝其他期待、此刻却已有些凉了的点心。晚风吹过,带来深秋的凉意,穿透薄薄的衣衫。她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一片平静的水面,甚至映出一点淡淡的、源自深处的疲惫。
那个拥抱的画面,所有细节在她脑海中清晰回放。原来是他和她。俊男靓女,校园焦点,似乎也并不意外,顺理成章。
心里那点因为发现漏洞、因为他那句“非常可靠,是很特别的搭档”而泛起的微小波澜与隐秘欣喜,此刻彻底平静了下来。这样也好,界限分明,心无旁骛。她本就是这里的过客,一段借读时光的插曲。
至此以后,祁聿宇果然很少再出现在第三会议室。他大部分时间都和那位专业的卢经理在一起,处理那些更为复杂和核心的工作。
筹备委员会的工作重心彻底转向执行层面,压力骤减。学生们反而适应得更好了,按部就班,效率不错。偶尔遇到拿不定主意的小问题,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先来找季昭云商量。
“昭云姐,这个物料清单和场地分配表对不上,还能怎么调?”
“昭云,音响组和道具组的时间线冲突,是延长还是缩短合适?”
“云云姐,这份进度报告有个地方我把握不准。”
季昭云成了这群“执行者”中间无形的主心骨。她依旧话不多,但总能精准地抓住问题要害。她的可靠与耐心,在琐碎的执行工作中愈发凸显出来,也让她不困于任何飘渺的情绪。
那天的惊鸿一瞥,让季昭云的内心,在经历了一番小小的动荡后,也重新归于宁静,甚至比以往更加坚韧和清晰。她的路,在前方,不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