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媒婆上门 ...
-
我坐在村庄后的坟头上,此时坟堆上长满了绿油油的春草,还有各种白的、粉的、紫的、黄色的小花点缀期间,竟然别样好看。
弟弟和村中其他的孩童在坟头上打滚,从上滚到下,再由一人假装是大夫为滚下的人进行医治,乐此不疲。
弟弟玩的尽兴也不忘我,爬到我所位于的坟头上的墓碑上,居高临下的喊我:“姐姐!”
我招招手,这样总归有些不敬:“你快下来。”
弟弟听话的下来了,与我坐在一旁,冷不丁的问:“姐姐,要是旁人有个当官的亲戚可不得上赶着巴结,但是爹绝对不许我们与当官的有什么联系,爹好像很怕他?”
我惊讶的看着他:“你怎么会问出这么深奥的问题?”
弟弟一脸鄙夷:“这有什么?爹娘一直都有教我识文断字。”
哎,说到此处,真是对不住弟弟,爹娘说我小时候,家中条件尚且没有这般艰苦,还能请一个教书先生偶尔来授课,总算也让我略懂了一些书文。
然而等我弟弟出生时,家中已经贫困不堪,常常连温饱都不成,况且住在山中的村中,要想去往正经的私塾,路途极为遥远。考虑再三,于是弟弟就在家中与爹娘学习。
不过这年头,认得再多字又能如何,在乡野之中,还是得有力气,干得了农活才是正道。
只是,弟弟天资聪颖,这样是否埋没了他的才华?我得想点办法多赚些银两才是。
正思索间,王媒婆大喊:“王真!”
声音凄厉悚人,我一看到她跑过来,便不假思索拉起弟弟得手:“快跑!”
完了,这是找我算账来了。
王媒婆在后面紧追不舍,惹得无数孩童停下看热闹。
我终于跑不动,扶着两膝不停喘气。
王媒婆也终于跑不动了,一边抓着我的肩膀,一边喘气:“我说,你跑什么啊。”
“我....我怕你找我麻烦。”
“哦,你说上次那事?确实该找你要个说法!”
“合着你忘了。”我真嘴快呀。
不知何时弟弟都跑回家把爹娘给找过来了。
爹拿着锄头,娘拿着扫帚,朝我们这个方向奔来,同时大喊着:“放开我女儿!”
吓得王媒婆和我皆放开了手。
“误会啊!”王媒婆忙不迭的说:“我是来询问你们女儿去不去参加过几日后的仲春之会!”
爹娘停下了脚步,我惊喜的看着王媒婆:“王姨,你不怪我?”
王媒婆抖了抖手帕:“哎呦,这种事情我见的多了,你假装有个儿子没什么稀奇。”
“什么?”爹娘异口同声道。
我和弟弟皆心虚的看着爹娘。
爹只得无奈的指着我道:“你啊你,真是对不住了,王姨。”
“你以后啊,可不用这么麻烦,实在不成,你就与我说,我记录在册便是。”王媒婆大度的说:“只是你这样,把人家屠户吓得不清.....”
“他现在如何了?”娘担忧的问。
“好在经由你这事,他也不准备再挑了,很快与下一个相亲的女子对上了眼,两家已经定下了本月十六的婚期,他还邀请你去参加呢,说多谢了你。”
“呵呵,我也是无意中撮合一段美好的姻缘。”
娘亲一手指敲在我的额头上,疼的我直叫唤。
“哎呦。”
王媒婆奇道:“说来也奇怪,和你相过亲的诸多男子,皆能很快成婚。倒是你,已经录册多年,怎么始终没遇到心仪的郎君?”
我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是我的问题....”
还未等我说完,她义正言辞道:“一定是我的问题更大,我身为媒氏之官,应该为你广寻机缘、广挑良人,想我年岁已大,再过几年,便要告老还乡。岂能让你成为唯一一个一直留在我媒册上的未婚女子。”
我们几人皆被她所言感动。
我不禁道:“说吧,需要我怎么配合。”
她拍了拍我的肩膀,嘴边浮现出一抹微笑:“近日,由官家仿上古遗风,组仲春之会,令会男女。凡是未婚男女皆要去往参加。不管是村里的,镇上的,还是城中的,皆汇聚一堂,届时你且慢慢挑吧。”
“哇.....”我们几人皆情不自禁的发出了声音。
我迫不及待地问道:“在哪儿,何时去?需要准备些什么?”
“桐城,十日后正式举办,想来最近已经有一些青年男女已经陆续赶往那边了。”
“去桐城?这费用不少吧。”
“呃,大概需要准备五贯会子。”
还没等她说完,我就惊讶道:“什么,一贯会子就是七八百枚铜钱,3贯相当于几千枚!够我们家吃半年的米了。”
“这可是包含了各种报名费、旅费、住宿费、吃食费、再加上你得买些衣裳胭脂打扮一下吧,和其他人来往应酬吧。”
我摆摆手:“不去了,不去了。
娘轻声道:“确实是太贵了。”
王媒婆有些恨铁不成钢:“你怎么就看着眼前的付出呢,这可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听说还有一些来自海外的商人也会来参加,说不定能成就一段奇缘呢。”
王媒婆说的起劲,我只想着我弟连学堂都没钱去,我怎么能拿去相亲呢。
爹道:“真真,要是你实在想,我们再想办法凑凑。”
我嘿嘿笑道:“我是没有那个福气,去认识什么海外的商人。我就乐意在乡里认识一个老实本分的,这就够了,还请王姨日后多费心。”
我虽这么说,实则已经做了此生不嫁的打算。
王姨叹了口气,道:“好吧,白来一趟。”
娘歉意道:“要不要留下吃午饭。”
王姨道:“罢了罢了,我还有下家要跑。”
我看着她那落魄的声影,心中生出一些愧疚,真是难为她老人家了。
这几日,我还和往常一样,和弟弟出门卖爹的字画,收摊后,便回家帮忙做些农活,抑或是坐在坟头上发呆。
村中的女子也有去往桐城的,临走前,她们兴高采烈的问我去不。
我摇摇头,她们继而兴高采烈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