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出山探寻 ...
-
江南的烟雨缠绵了半月,许逸与宁绪隐居的小院里,青苔爬满石阶,湖面泛起圈圈涟漪。这日午后,一艘乌篷船悄然靠岸,船头立着的黑衣侍卫,正是黎渊身边最亲信的暗卫统领。
“许大人,宁相,”侍卫躬身行礼,语气凝重,“陛下有旨,请二位即刻回京。”
许逸与宁绪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他们归隐已有三年,朝堂安稳,黎渊为何突然召他们回去?
“陛下出了何事?”宁绪沉声问道。
“黎王谋逆案虽已尘埃落定,但近日京中接连出现匿名密信,直指当年之事另有隐情,甚至牵扯到先皇旧部。陛下派人追查多日无果,心中烦闷,故而请二位回京相助。”
两人不再多问,简单收拾行囊后,便随侍卫登船北上。三日之后,马车驶入皇城,熟悉的宫道依旧宽阔,只是比起三年前,多了几分肃杀之气。
入宫觐见时,黎渊正坐在御书房内,眉宇间满是疲惫与焦躁。看到许逸与宁绪,他眼中闪过一丝亮色,随即又沉了下去:“你们来了。”
“陛下。”两人躬身行礼。
黎渊挥手屏退左右,将一叠密信扔在案上:“你们自己看吧。这些密信说,当年父王策划阴谋,背后还有更庞大的势力支持,甚至与先皇的死有关。朕查了许久,却连密信的源头都找不到。”
许逸与宁绪拿起密信翻看,字迹潦草,却句句直指核心,所言之事细思极恐。
“陛下,”宁绪沉吟道,“此事关乎重大,需从长计议。当年黎王已死,相关人等也已伏法,如今突然出现这些密信,怕是有人故意搅局。”
“朕自然知晓!”黎渊猛地一拍桌案,语气带着压抑的怒火,“可朕查不出幕后之人,寝食难安!你们二人智谋过人,当年新政推行、黎王案侦破,皆有你们之功,如今唯有你们能帮朕。”
两人领命而出,回到昔日的丞相府——黎渊一直派人打理,未曾荒废。深夜,书房内烛火通明,许逸看着密信,忽然道:“这些密信的措辞,与当年黎王案中那封绢帛上的语气,有几分相似。”
宁绪点头:“不错。而且,密信中提到的先皇旧部,当年大多被黎王以谋逆罪名铲除,如今突然被提及,怕是有人想借此事翻案,动摇陛下的统治。”
“但我们不能只按陛下的意思查表面。”许逸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黎王谋逆案虽结,可先皇驾崩时的疑点,当年我们并未深究。或许,这才是关键。”
宁绪心中一动:“你的意思是……”
“黎王虽有野心,但以他的能力,未必能策划出如此周密的阴谋,更未必能调动先皇旧部。当年之事,或许真的另有隐情。”许逸顿了顿,又道,“不过,此事牵连甚广,若贸然告知陛下,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不如我们先暗中调查,查明真相后再禀报。”
宁绪沉吟片刻,点头同意:“好。但需小心行事,切莫被陛下察觉。”
接下来的半月,两人暗中走访当年的知情人,查阅先皇的起居注与旧案卷宗,渐渐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先皇驾崩前夜,曾召黎王入宫密谈,而那夜之后,先皇便突发恶疾离世。更可疑的是,当年为先皇诊治的太医,与黎王的私人医官是同门师兄。
就在他们查到关键线索,准备前往先皇陵寝附近的村落寻找证人时,却被黎渊撞了个正着。
那日清晨,两人乔装成商人,刚出城门,便见黎渊带着禁军立在道旁,脸色铁青。
“许逸!宁绪!”黎渊的声音带着滔天怒火,“朕让你们查密信的源头,你们却背着朕,去查先皇驾崩之事!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朕的皇位来得不正?是不是觉得,当年的判决有误?”
许逸与宁绪心中一沉,连忙上前解释:“陛下息怒,臣等并非质疑陛下,只是觉得当年之事疑点重重,若不查明,恐为后患。”
“后患?”黎渊冷笑一声,眼中满是失望与愤怒,“朕最信任的人,却背着朕暗中调查,你们把朕当什么了?!当年黎王谋逆,证据确凿,先皇驾崩乃是天年已尽,你们竟敢听信谣言,妄加揣测!”
“陛下,并非妄加揣测,”宁绪上前一步,语气坚定,“我们已查到,先皇驾崩前夜,黎王曾与诊治的太医密谈,且那太医手中有一味慢性毒药,与先皇的症状吻合。”
“够了!”黎渊怒喝一声,猛地拔出腰间佩剑,剑尖直指两人,“朕不想再听你们胡说八道!今日你们若不随朕回宫,朕便以欺君之罪论处!”
就在这时,江墨快步从禁军身后走出,神色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走到黎渊身边,轻轻握住他持剑的手腕,声音温和:“陛下,息怒。”
黎渊的手腕微微一颤,转头看向江墨,眼中的怒火渐渐褪去几分,却依旧带着戾气:“墨儿,连你也要帮他们?”
“臣不是帮他们,是为陛下着想。”江墨轻声道,“许大人与宁相是什么人,陛下心中清楚。他们归隐三年,本可安享晚年,却因陛下一道旨意便即刻回京,若不是真心为陛下、为黎国,何必如此?他们暗中调查,或许只是不想让陛下被谣言蒙蔽,想查明真正的幕后之人。”
他顿了顿,又道:“陛下,当年之事,你心中其实也有疑虑,不是吗?否则,为何会因几封密信而心烦意乱?许大人与宁相是难得的忠臣,他们的智谋,能帮陛下查清真相,还先皇一个公道,也还陛下一个安心。”
江墨的声音温柔却有力量,如同春雨般滋润着黎渊焦躁的心。黎渊看着他眼底的信任与劝解,又看向许逸与宁绪坦然的神色,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他握剑的手缓缓垂下,剑尖落在地上,发出“当”的一声轻响。
“你们……”黎渊深吸一口气,语气缓和了许多,“若真能查明真相,朕便饶你们今日欺君之罪。但朕有一个要求,所有调查进展,必须第一时间向朕禀报,不得再有隐瞒。”
“臣等遵旨!”许逸与宁绪躬身行礼,心中皆是一松。
江墨看着黎渊渐渐平复的神色,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陛下,天色尚早,不如先回宫歇息,让许大人与宁相继续调查。有他们在,真相定会水落石出。”
黎渊点了点头,深深看了许逸与宁绪一眼,转身带着禁军回宫。
御书房内,江墨为黎渊倒了一杯热茶:“陛下,许大人与宁相一心为国,绝不会背叛你。当年若不是他们,新政难以推行,黎王的阴谋也难以败露。你该相信他们。”
黎渊接过热茶,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心中的烦躁渐渐散去。他沉默片刻,轻声道:“朕不是不信他们,只是……先皇的死,是朕心中的结。朕怕查到最后,真相会让朕难以承受。”
江墨坐在他身边,轻声道:“无论真相是什么,臣都会陪在陛下身边。而且,只有查明真相,才能让那些暗中作祟之人无处遁形,才能让黎国真正安稳。”
黎渊看着江墨温柔的眉眼,心中一暖,伸手握住他的手:“墨儿,有你在,真好。”
而此时的丞相府书房,许逸与宁绪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天光,相视一笑。
“还好有江大人解围。”许逸松了口气。
宁绪点头:“陛下心中虽有怒火,但终究是明事理之人。接下来,我们要加快调查进度,早日查明真相。”
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坚定的身影。一场关乎先皇死因、牵动朝堂根基的调查,就此正式拉开序幕。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次的真相,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复杂,也更加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