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章 《她的她》 ...
-
《她的她》
【画面开始,柔和的暖色调滤镜,伴随着轻柔的钢琴声】
旁白(温暖醇厚的女声):生命,是一场盛大的相遇。而当她来到我生命中的那一刻,我的世界,仿佛被一道温柔的光点亮。
【场景:医院产房】
0岁:婴儿响亮的啼哭声划破空气。镜头推近,汗湿鬓角却笑容疲惫的母亲(演员竟与吴阿媚有几分神似,但眼神温柔坚毅)轻轻吻上新生儿的额头。产房外,年轻的父亲激动地隔着玻璃张望,眼中含泪。字幕:当她来的那一刻——新生。
【剧本标注:母亲妆容精致,汗水也如晨露般剔透。父亲的手按在玻璃上,特写,指节因激动而发白。】
旁白:她是我的女儿,楠楠。从她第一次呼吸,第一次睁开双眼,我就知道,我的人生有了全新的意义。
【场景:家中】
3岁:扎着冲天辫的小楠楠摇摇晃晃地迈出第一步,扑进张开双臂等待的母亲怀里。父亲在一旁用摄像机记录,笑声爽朗。母亲将孩子高高举起,阳光透过窗户,为她们镶上金边。整个房间整洁温馨,充满童趣。
【剧本标注:孩子的笑容要无牙且灿烂,母亲接住孩子时,眼神要有泪光。背景音乐用弦乐烘托。】
6岁:小学入学第一天。楠楠背着崭新的书包,在校门口紧紧抱着母亲的腿,有些胆怯。母亲蹲下身,耐心地整理她的衣领,柔声说:“楠楠不怕,妈妈放学第一个来接你。” 放学时,母亲果然早早等候,手里举着一根小小的彩虹棒棒糖。
【剧本标注:母亲蹲下的姿态要优雅,裙摆铺开如莲花。棒棒糖特写,色彩饱和度要高。】
12岁:初潮来临。楠楠在卫生间有些慌张。母亲发现后,没有一丝不耐,而是像分享一个甜蜜的秘密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卫生巾,温柔地解释这是成为少女的喜悦标志。夜晚,母女俩挤在一张床上,说着悄悄话。
【剧本标注:卫生间的光线要柔和,母亲的表情要神圣而喜悦。夜谈场景,用台灯光晕营造温馨感。】
18岁:高考放榜日。楠楠考取了理想的大学。父母在餐厅为她庆祝,父亲送上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母亲送了一条精致的项链。三人举杯,脸上洋溢着纯粹的骄傲与幸福。父亲说:“我们的女儿,长大了。”
【剧本标注:餐厅环境优雅,菜肴精致。父母的礼物特写,包装精美。对话要充满鼓励和爱。】
25岁:楠楠带着交往稳定的男友回家。男孩彬彬有礼,事业有成。母亲在厨房忙碌,准备了一桌拿手菜,父亲和男孩在客厅相谈甚欢。饭桌上,其乐融融。母亲悄悄对楠楠眨眼,表示认可。
【剧本标注:男友形象阳光正直。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背影要显得能干而满足。家庭氛围要和谐到不真实。】
30岁:楠楠的事业小有成就,她出版的书籍获得了奖项。在颁奖礼后台,她第一时间给母亲打电话分享喜悦。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充满自豪:“我一直都以你为荣,宝贝。”
【剧本标注:颁奖礼现场要星光熠熠。打电话时,楠楠的眼中有泪光,但那是幸福的泪水。】
70岁:头发花白的楠楠,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同样是优雅老去的模样)在公园散步。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母亲在轮椅上安然睡去,嘴角带着微笑。楠楠为她轻轻掖好膝头的毛毯,眼神平静而充满感恩。
【剧本标注:夕阳要用金色滤镜。整个过程要缓慢,宁静,充满仪式感。母亲的离世要被描绘成“圆满的落幕”。】
旁白(年老的楠楠声音,充满温情与感恩):当她来到我生命中的那一刻,爱,便开始了漫长的传承。我们彼此依偎,度过了平凡却又独一无二的一生。感谢她,选择我,成为她的母亲。这就是我,林晓梅,和我的女儿楠楠的故事。
【画面最终定格在母女二人在夕阳下依偎的剪影,温馨、圆满。】
【字幕缓缓升起:
《她的她》
致谢编剧:吴佩如
【画面切回现实】
冰冷的白光取代了屏幕上的暖黄滤镜。
遥控器被随意扔在玻璃茶几上,发出空洞的“咔哒”声。吴佩如蜷在沙发角落,宽大的家居服更显得她身形单薄。屏幕上还在滚动着演职员表,那精心编排的圆满结局像一层油腻的糖浆,粘附在空气里,甜得发齁,也假得令人窒息。
客厅里没有第二个人的气息。没有父亲激动的泪水,没有母亲温柔的棒棒糖,更没有其乐融融的家庭晚餐。只有她自己,和这间为了支付房贷而不得不拼命接烂剧本、装修却依旧显得空旷冷清的公寓。
屏幕上“编剧:吴佩如”那几个字,刺眼得很。
她扯了扯嘴角,一个近乎嘲讽的弧度。
“呵。”
一声轻嗤,在寂静里显得格外清晰。
这就是她编织的梦。一个女孩从出生到死亡,被母爱温柔包裹,每一步都踩在标准幸福节点上的一生。产房外的期待,学步时的守护,青春期的引导,成年后的支持,直至生命尽头宁静的陪伴……所有她吴佩如生命中匮乏的、渴望的、甚至从未敢想象过的“正常”与“温暖”,都被她像裱花一样,精心地、一层层地涂抹在这个名叫“楠楠”的虚拟角色身上。
多完美啊。完美得像一则针对现实生活的虚假广告。
她想起自己出生时,据说是女儿身让奶奶当场沉了脸,父亲连着几天没露面。她学走路摔倒了,磕破膝盖,母亲在旁边和闺蜜打电话笑得花枝乱颤,抱怨着“有孩子真烦”,最后还是邻居阿婆看不下去把她扶起来。她第一次来月经,吓得以为自己要死了,慌慌张张跑去问母亲,得到的是一句不耐烦的“查某囝(女儿)麻烦死了”,以及一包被扔过来的、不知过期多久的卫生巾。至于高考、恋爱、事业……哪一步不是她自己摸爬滚打,遍体鳞伤地走过来?母亲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索取、指责和一场又一场的混乱。
屏幕上,老年的“楠楠”正推着“母亲”在夕阳下漫步,画面圣洁得像天堂的入口。
而她的现实呢?
电话铃声突兀地炸响,打破了这令人作呕的虚假宁静。
屏幕上闪烁的名字是——“阿母”。
吴佩如眼神一凛,刚才那一丝因剧情而产生的脆弱瞬间冻结,覆上一层冰冷的疲惫和戒备。她没有接,任由铃声像一只无形的手,一遍遍抓挠着这屋里的空气。
铃声固执地响着,如同她母亲永无止境的索取。
终于,它停了。
片刻后,一条短信挤了进来:
“如如啊,钱汇了没?妈这边真的过不下去了,房东要赶人……你就忍心看你妈流落街头?当初要不是为了你,我才不……”
后面的话,她不用看也猜得到。千篇一律的卖惨,道德绑架的流程走得比她剧本里的情节还要熟练。
吴佩如拿起手机,指尖冰凉。她没有回复那条短信,而是直接拨通了银行的转账电话,机械地输入一串熟悉的数字。两万块,是她刚收到的这个剧本尾款的一部分。钱转出去的那一刻,心里某个地方也跟着空了一块。
挂掉电话,室内重新回归死寂。
她抬头,再次看向电视屏幕。演职员表已经滚完,屏幕变回一片沉沉的暗蓝色,像深不见底的海,倒映着她孤零零的身影。
那个她亲手创造的、拥有“完美母亲”的楠楠,仿佛在屏幕另一端嘲讽着她的现实。
她扯过旁边的毛毯把自己裹紧,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好运?圆满?”她低声自语,声音沙哑,带着一丝哭腔,但更多的是一种耗尽力气的麻木,“真是……放屁。”
所有这些虚假的美好,都不曾在她的人生里发生过一秒钟。
她编写的童话越温暖,反衬出的现实就越显得残酷而荒唐。
这一刻,她不是那个能编织出温情故事的编剧吴佩如,她只是那个从小在母亲情感荒漠里挣扎求生,长大了依然无法摆脱其阴影的女儿。
眼泪毫无预兆地滑落,不是为剧情,而是为这无比清晰的、属于她吴佩如的人生剧本。
她抬手用力抹去,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暗掉的屏幕上,那里只剩下她自己模糊的轮廓。
她拿起遥控器,关掉了电视。
最后一点虚假的光源消失,房间彻底陷入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