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凤鸣定乾坤 ...
-
苏砚秋的主动落子,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雍王果然按捺不住。他不再称病,反而主动上朝,言辞恳切地为近期风波进言,称“有小人作祟,意图离间天家骨肉,动摇国本”,并自请督查北境流言及御苑刺杀案,一副忠君体国、欲洗刷污名的姿态。
皇帝高坐龙椅,目光深沉,未置可否,只道:“雍王有心了。”
然而,暗地里的动作却愈发频繁。京中几处与雍王过往甚密的官员府邸,夜间常有神秘人影出入。更有甚者,一支原本驻守西郊、由雍王母族旧部掌控的“护陵军”,竟开始以秋操为名,向京城方向移动。
山雨欲来的压抑感,笼罩了整个京城。
苏砚秋对此了然于胸。他深知,雍王这是狗急跳墙,准备行险一搏了。其最终目标,恐怕已不仅仅是除掉他与林惊鸿,而是那至高无上的宝座。
“是时候收网了。”苏砚秋对萧远山与颜青道。他手中已掌握了雍王与北境流言关联的铁证,以及其母族私藏前朝兵甲图谱、暗中蓄养死士的若干实证。但最关键的一环,在于那支动向不明的“护陵军”,以及宫内是否还有其内应。
“刘老将军已暗中控制京畿要道,护陵军若异动,必遭迎头痛击。”萧远山沉声道,“宫内,还需一锤定音之证据。”
机会很快到来。雍王以中秋宫宴为由,广邀宗亲勋贵,其用意昭然若揭。苏砚秋断定,宫宴之上,必有大变。
中秋之夜,皇宫内灯火辉煌,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苏砚秋与萧远山如期赴宴,他臂伤未愈,脸色略显苍白,更添几分文弱,唯有那双眼睛,在觥筹交错间,冷静地观察着一切。
雍王谈笑自若,频频向皇帝敬酒,目光却不时扫向殿外。酒过三巡,他忽然起身,举杯道:“皇兄,今日佳节,臣弟有一祥瑞欲献上,乃西域所得夜明珠,可在暗室生辉,喻我朝江山永固!”
皇帝颔首示意。殿中灯火瞬间熄灭大半,只留几盏昏黄的宫灯。一颗硕大的夜明珠被内侍捧上,果然散发出柔和光辉。
就在众人目光被明珠吸引的刹那,异变再生!
数名伪装成乐师、内侍的刺客骤然发难,直扑御座!同时,殿外传来隐约的兵刃交击与呐喊之声,显然雍王埋伏的府兵与部分被收买的宫廷侍卫也已动手!
“护驾!”禁卫怒吼,与刺客战作一团。殿内顿时大乱,女眷惊叫,杯盘碎裂。
雍王趁乱退至殿柱之后,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与疯狂。他等待这一刻太久了!
然而,他那抹得意尚未消散,便骤然凝固。
只见原本看似文弱的苏砚秋,在灯火熄灭的瞬间,已与萧远山交换了一个眼神。萧远山如猛虎出柙,剑光如龙,瞬间格杀两名逼近御座的刺客。而苏砚秋,并未冲向御座,反而身形如鬼魅般,直扑雍王所在!
他手中并无兵刃,只有一支看似普通的玉簪。簪尖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一点幽蓝。
“王弟,你的戏,该收场了。”苏砚秋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雍王耳中。
雍王大骇,欲呼救,却见苏砚秋手腕一抖,玉簪如电射出,并非射向他,而是射向殿顶某处阴影!一声闷哼,一道黑影应声跌落,手中强弩落地——正是御苑刺杀那日,潜伏在假山中的那名真正弩手首领!
与此同时,殿外喊杀声迅速平息。刘老将军洪亮的声音传来:“启禀陛下,逆党私兵已被剿灭,宫城隐患已除!”
灯光重新大亮。殿内刺客或被格杀,或被擒拿。雍王面色惨白如纸,被萧远山与几名禁卫牢牢制住。他难以置信地看着苏砚秋,看着不知何时已站在御座前,手持他与其母族往来密信、以及调动护陵军手令的颜青。
皇帝缓缓站起身,目光冰冷地看着瘫软在地的雍王,声音带着帝王的威严与彻底的失望:“朕给过你机会。”
真相大白于天下。雍王觊觎皇位已久,利用永王倒台后留下的权力真空,暗中勾结永王残余势力,收买宫内人员,更借整理前朝文书之便,寻觅前朝遗留资源。他散布“凤凰”谶言构陷苏砚秋,刺杀林惊鸿动摇北境,最终意图在中秋宫宴发动政变,弑君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