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第 39 章 ...

  •   赵大花愣住了,随即一种荒谬感涌上心头。

      “也是,这个国家的基层工作一直都很不错。”

      她喃喃自语,心情复杂。

      千防万防,担心被各种超自然存在盯上,却没料到最先引起注意的,竟然是现实世界的官方机构!

      但这并不奇怪。

      《归墟》游戏虽然玩家基数不大,但其过于“真实”的物理引擎、NPC行为,尤其是“矿工老王”和“黑龙潭事件”在小范围内引发的讨论,足以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任何一个不受控的、可能涉及大量用户数据的网络产品,都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审视。

      再跟下去怕是要暴露自己。

      赵大花果断停止了追踪。

      与国家级别的网络安全力量正面较量是愚蠢的,她的优势在于信息不对称和规则的非常规性,而不是技术对抗。

      她不能从终点入手,那就从源头分析。

      官方为什么会注意到《归墟》?

      他们收集这些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赵大花开始回溯,找到官方数据抓取行为触发的时间点和关联事件。

      很快发现,几次大规模的数据抓取高峰,都恰好对应着《归墟》游戏论坛上,关于游戏“过于真实”和“疑似收集隐私”的讨论热度上升期。

      她调取了那些时期的玩家反馈,仔细阅读后,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问题出在她设计的“环境沉浸感”上。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碎片世界,并收集玩家无意识反应数据,赵大花在数据转译器中加入了一个极其微弱的功能——碎片世界会通过《归墟》这个接口,极其有限地、被动地“感知”并模拟现实玩家所处的宏观环境氛围。

      比如,如果某个玩家在现实中处于一个嘈杂的网吧,游戏内他的角色周围可能会生成细微的、符合游戏背景的“市集喧闹”环境音;如果玩家在深夜安静的房间游戏,角色周围的环境则会显得更加静谧。

      这个功能的初衷是为了增强沉浸感,并测试两个世界信息渗透的边界。

      她严格限制了数据采集,绝不涉及任何个人身份信息、地理位置、麦克风或摄像头数据,采集的仅仅是无法关联到具体个人的、最泛化的环境噪音分贝、环境光强变化等宏观物理量。

      然而,在部分敏感玩家,尤其是那些经历过“黑龙潭”诡异事件的“墟境探求者”看来,这种“过于智能”的环境适配,就显得有些毛骨悚然了。论坛上开始出现猜测:

      “这游戏是不是在偷听我们说话?”

      “我怎么感觉我这边下雨,游戏里我角色所在的区域也变阴天了?”

      “细思极恐!这游戏的AI是不是在观察我们现实世界?”

      这些猜测一传十,十传百,虽然缺乏实证,但足以引起监管部门的警觉。

      在数据隐私备受关注的今天,任何涉及“未经明确同意收集用户环境信息”的行为,都是红线。

      “原来是碎片在一定程度上‘捕捉’现实玩家的周围环境时,引起不少人的吐槽,这让官方以为是借着游戏收集个人隐私。”

      赵大花揉了揉眉心,“这是分析错了结果对了?”

      官方机构的判断,基于现实的逻辑和法规——他们怀疑一个游戏在违规收集用户隐私。

      这个判断过程是“错”的,因为《归墟》并没有意图,也没有技术上去窃取个人隐私。

      但结论从某种意义上又是“对”的——《归墟》确实在以一种超越当前科技水平的方式,模糊地感知着现实世界,只是其机理并非代码层面的窃取,而是规则层面的“渗透”。

      这个乌龙事件,给赵大花敲响了警钟。

      第一,现实世界的官方力量已经入场,虽然目前还停留在常规的网络监管层面,但一旦被他们发现《归墟》真正的异常之处,后果不堪设想。她必须更加小心地隐藏《归墟》与碎片世界的真实联系。

      第二,玩家群体的敏感性超出预期。任何超越常规游戏设计的细节,都可能被放大解读,从而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两个世界的“渗透”是双向且难以完全控制的。她试图利用玩家探索碎片世界,但碎片世界也在通过这个接口,反向地、微弱地影响着现实世界的认知(哪怕只是引发猜测)。

      她必须立刻进行调整。

      首先,她彻底移除了那个会引起误会的“环境沉浸感”功能,切断了碎片世界对现实玩家环境的任何形式的被动感知。游戏内的环境变化将完全基于服务器时间和预设的脚本,与玩家现实环境脱钩。

      其次,她加强了对游戏数据的加密和混淆,使官方监控只能看到最表层的、符合常规独立游戏特征的数据,而无法深入解析那些涉及规则转译的核心逻辑。她将《归墟》包装得更像是一个“技术上有特色但绝无越界行为”的普通游戏。

      最后,她开始有意识地在游戏内“埋设”一些符合“高级AI模拟”设定的、看似复杂实则无害的彩蛋和谜题,主动引导“墟境探求者”们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探索热情转移到这些她可以完全控制的“安全区”,从而减少对真正危险区域(如黑龙潭)的触碰。

      处理完这些,赵大花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口气。与官方力量的这次间接接触,虽然虚惊一场,却让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行走在怎样的钢丝上。

      她不仅仅要面对碎片世界内部的规则和“界外势力”,还要时刻提防现实世界常规力量的审视。她的“游戏”,必须在两个世界的夹缝中,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她看着监控屏幕上,官方数据抓取的频率逐渐降低,似乎随着她移除敏感功能后,监管的警惕性也在下降。

      危机暂时解除。

      但赵大花知道,这只是开始。

      随着《归墟》的演化,随着玩家探索的深入,随着两个世界渗透的加剧,未来必然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来自各个层面。

      她必须更快地提升自己,更快地理解规则,更快地找到那个能让她彻底掌控自身命运的关键。

      目光再次投向实验室角落的白板,上面罗列着密密麻麻的待研究课题:能量淤积疏导、时间规则解析、存在印记防护、宋缄的“礼物”、守山人的目的……

      路,还很长。

      而此刻,她能做的,就是继续扮演好“观察者零”,引导着那些充满好奇的玩家,在她划定的安全范围内,为她挖掘出更多关于这个碎片世界的、有价值的数据。

      同时,在现实的阴影下,小心翼翼地隐藏好自己,以及那个连接着两个世界的、危险的秘密。

      官方监控的虚惊一场,让赵大花更加谨慎。

      她彻底切断了碎片世界对现实环境的任何感知,将《归墟》包装得更加“无害”。

      玩家的探索热情,被巧妙引导至预设的安全谜题区,黑龙潭这类危险区域被更严格的规则封锁。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墟境探求者”们对黑龙潭的首次挫败并未死心。

      矿工老王根据【残破的安魂符】的线索,发动人海战术,在游戏内疯狂搜寻类似的道具或任务。

      终于,一名玩家在完成某个隐藏极深的民俗学者系列任务后,获得了一张【模糊的古地图残片】,上面隐约标注了黑龙潭附近的一条“密道”。

      这条密道,在碎片世界的真实层面,是赵大花未曾发现的一条能量流动的缝隙,它绕开了潭水主体怨念最集中的区域,但同样危险。

      玩家们兴奋不已,立刻组织第二次探索。

      赵大花得知后,心头一紧。

      她无法强行阻止,那只会适得其反。

      她再次以“观察者零”的身份加入队伍,决定亲自引导,将风险降到最低。

      队伍沿着“密道”深入。

      游戏内,环境愈发诡异,光线扭曲,怪声频发。

      真实的碎片世界这边,赵大花能感觉到那条能量缝隙极不稳定,玩家的涌入如同在血管里塞入异物,引得周围规则微微震颤。

      “注意!前面有能量乱流!”观察者零在队伍频道预警,这是她根据真实感知转译的提示。

      话音未落,前方虚拟隧道壁猛地扭曲,数道混乱的数据流(表现为游戏内的黑色闪电)劈向队伍!这是规则冲突具现化的结果!

      “散开!找掩体!”

      “治疗跟上!扛住!”

      玩家们反应迅速,展现出高超的游戏技巧。

      然而,一道格外粗壮的“闪电”直劈向矿工老王的角色!

      这一击蕴含的规则扰动远超游戏层面,若被击中,矿工老王的角色数据很可能彻底崩溃,甚至可能受到轻微精神冲击。

      千钧一发之际,“观察者零”猛地将一个道具扔到矿工老王身前——那是一个她临时“生成”的【不稳定的能量中和器】。

      轰!

      道具与“闪电”同归于尽,化作漫天光点。矿工老王险死还生。

      “观察者零,你又救了我一次!这到底是什么道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