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第 34 章 ...

  •   这个想法让赵大花不寒而栗。

      如果连她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都可以被悄无声息地篡改,那她还是“赵大花”吗?

      她所追求的“回归现实”,回归的又是一个怎样的“自己”?

      紧接着,另一个让她心底发凉的疑问浮现:

      边界模糊概念真的能找到同道?**

      她与宋缄的联系,看似是她在海量信息中筛选、主动试探的结果。

      但有没有可能,这本身就是被安排好的?

      是某种更高层次的力量,故意将宋缄这个“样本”推到了她的面前?

      让她以为自己找到了同伴,实则依然是在一个被精心设计的“实验场”里打转?

      宋缄最后的失联,是他自己的选择,还是……“实验”告一段落,“样本”被回收或废弃了?

      怀疑一旦产生,就如同野火般蔓延,瞬间烧毁了,她这段时间以来建立的许多认知基础。

      她之前所有的思考、所有的计划,都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基本可靠”和“外部信息部分可信”的基础上的。

      如果这两个基础本身就可能是个陷阱……

      赵大花感到一阵剧烈的眩晕,她扶住冰冷的控制台边缘,才勉强稳住身体。

      元宝似乎感应到她剧烈的情绪波动,从窝里跑出来,焦急地蹭着她的腿。

      她需要锚点!一个真实的,不容置疑的锚点!

      她要在现实和碎片之间,找到真实存在的一面!

      找到那个无论如何都不会被篡改、被覆盖的,属于“赵大花”的基石!

      赵大花立刻集中精神,几乎是带着一种逃离的迫切,感应着回归现实的路径。

      意识穿梭的恍惚感过后,她猛地睁开眼,已经回到了新公寓那间安静的书房里。

      窗外是熟悉的城市夜景,霓虹灯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木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

      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还残留着新家具淡淡的木材和油漆味。

      她走到墙边,打开灯,刺眼的白光驱散了角落的黑暗。

      她需要证据。

      证明她是赵大花的证据。

      她首先打开电脑,调出了自己云盘里存储的、时间戳远在她“穿越”之前的文件——大学时期的作业、早期的工作设计稿、和朋友的聊天记录截图、甚至还有她给奶奶拍的一些模糊照片。

      这些数字痕迹看起来真实无误。

      但她立刻又怀疑,这些存储在“云”上的数据,是否也可能被某种力量篡改?

      毕竟,连她的认知都可能被影响。

      她站起身,在房间里翻找。

      赵大花从床底拖出那个从旧出租屋带来的行李箱,里面有一些她不舍得扔掉的旧物。

      她找到了一本高中时代的同学录,纸张已经泛黄,上面是同学们青涩的笔迹和祝福语。

      她找到了大学时买的第一块数位板的包装盒,上面还有她当时兴奋写下的购买日期。

      甚至找到了一小缕用红绳系着的、奶奶的头发,那是奶奶去世时她偷偷留下的,一直藏在旧钱包的夹层里。

      赵大花抚摸着同学录上熟悉的字迹,摩挲着数位板盒子上的日期,紧紧攥着那缕已然干枯花白的头发。

      触感是真实的。

      物品的陈旧感是真实的。奶□□发那独特的、微硬而粗糙的质感是真实的。

      这些物理存在的、承载着过往记忆的实体物件,给她带来了一丝微弱却坚定的踏实感。

      但……够吗?

      如果碎片世界能真实到让她疼痛、让她获得超乎常人的力量,那么伪造一些带有岁月痕迹的旧物,对于一个能操控“规则”的存在来说,又有多难?

      怀疑如同附骨之疽,难以根除。

      她坐在地板上,背靠着行李箱,将奶奶的那缕头发贴在胸口,闭上眼睛,努力去回忆。

      不是回忆那些宏大的、可能被植入的概念,而是回忆那些最细微的、最私密的、甚至有些不堪的瞬间。

      初中时因为名字土气被同学嘲笑,偷偷躲在厕所里哭,眼泪咸涩的味道。

      第一次拿到工资时,给奶奶买了件廉价的毛衣,奶奶明明穿着不合身,却笑得合不拢嘴,眼里有泪光。

      熬夜赶稿时,咖啡洒在键盘上,手忙脚乱擦拭的狼狈。

      父亲醉酒后砸碎酒瓶,玻璃碴溅到她脚边时,那瞬间的恐惧和冰冷。

      这些记忆,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和感官细节,如同无数碎片,拼凑出她二十八年来或喜或悲、真实而琐碎的人生。

      这些……总该是真的吧?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屏幕突然亮了一下,是一条微信消息。

      这是?一个几乎已经遗忘的大学同学,一个毕业后就再没联系过的、曾经关系还不错的舍友。

      消息内容很简单:

      【大花,突然梦到我们大学时一起去写生,你为了画一朵荷花掉进水塘里了,哈哈哈,还记得吗?没事,就是突然想起来,跟你说一声。】

      赵大花看着这条消息,愣住了。

      这件事她记得!

      那是大二夏天,她去城郊的湿地公园写生,为了找一个更好的角度,脚下一滑真的掉进了齐腰深的水塘里,弄得浑身湿透,狼狈不堪。

      当时只有这个舍友在旁边,笑得前仰后合。

      这件事很小,很私人,甚至有点丢脸。

      绝无可能被记录在任何公开资料里,也几乎不可能被无关的第三方知晓。

      这条突如其来的、来自现实世界“过去”的讯息,像一道光,瞬间穿透了弥漫在她心头的浓重迷雾。

      无论碎片世界如何诡异,无论她的认知可能受到了何种影响,这条来自遥远过去、带着共同记忆的私密信息,做不了假!

      这,就是真实存在的一面!

      她紧紧握着手机,仿佛握着救命稻草,眼眶微微发热。

      她回复道:【记得,糗死了。你怎么突然梦到这个?】

      对方很快回复:【不知道啊,可能就是年纪大了,开始怀旧了吧。你最近怎么样?】

      看着这平淡无奇的日常对话,赵大花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现实,依旧在那里。以它自己的方式,存在着,运行着。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夜归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车灯。

      怀疑不会消失,未来的路依然布满荆棘和陷阱。

      但至少在此刻,她重新找到了立足的基点。

      她依然是赵大花。那个会掉进水塘、会有朋友突然想起、会对奶奶心怀愧疚、会为了生存而拼命挣扎的、真实的赵大花。

      这就够了。

      足够支撑她,继续在这真实与虚幻交织的迷宫中,走下去。

      赵大花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太过于弱小。

      面对规则层面的侵蚀,面对目的不明的“界外势力”,面对如同黑龙潭那般凶险的未知,单凭她一个人摸索、实验、抗争,进度缓慢且风险极高。

      宋缄的失联就是血淋淋的教训,他或许足够聪明,但缺乏支援和备份,一旦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她需要外力。

      不是守山人那种充满不确定性的“观察”,而是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可以调动和依靠的力量。

      这个念头如同种子破土,迅速生根发芽。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电脑屏幕上那个《守村人》的游戏文件夹。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成型。

      这就是游戏。

      既然这个碎片世界最初源于她的游戏构想,既然守山人也曾提及“窗口”和“观察”,那么,她为什么不将这个“窗口”开得更大一些?

      为什么不将这场“观察”,变成一场公开的“展览”?

      要把碎片转化为网页上能打开的联网游戏。

      这个想法让赵大花心跳加速,血液奔涌。

      她不是要创造一个虚拟的游戏,而是要将这个真实的、诡异的碎片世界,进行一层“包装”和“转译”,使其能够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在现实世界的网络之上!

      玩家进入游戏,看到的将是基于碎片世界真实场景构建的虚拟画面,他们接到的任务,将是赵大花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能量淤积、村民需求)发布的“游戏目标”,他们与NPC(村民)的互动,将是对真实碎片世界信息的采集和反馈!

      这本质上,是一个披着游戏外衣的、对碎片世界进行大规模、分布式探索和研究的平台!

      现在看来,碎片世界里作为主体活动村子的是人,那么,就靠人海战术吧。

      成千上万的玩家,就是成千上万个不知情的“探索者”和“数据分析师”。

      他们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与环境的互动,都可能为她提供宝贵的数据,都可能触发她独自一人难以发现的隐藏线索或规则漏洞。

      玩家们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或许能帮她找到解决能量淤积、理解时间规则、甚至对抗“存在覆盖”的全新思路!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风险巨大。

      首先,技术实现难度极高。她需要编写复杂的转换程序,将碎片世界的真实数据(能量场、物质形态、NPC行为逻辑)实时转译为游戏引擎能够识别和渲染的格式,并建立一个稳定、隐蔽的通信通道,确保数据在现实服务器和碎片世界“锚点”之间安全传输,同时还要屏蔽掉可能暴露世界“真实性”的过于诡异的细节。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