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言究所》的邀约(上) ...


  •   《言究所》节目组的邀约,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苏晚心中漾开了层层涟漪。这档以深度、犀利、甚至略带冒犯性的对话风格著称的网络访谈节目,拥有着庞大的知识分子和年轻受众群体,其主持人言苛,更是以思维敏捷、问题刁钻、不惧权贵而闻名。能登上这个节目,对于任何一个想要表达严肃观点的公众人物来说,既是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罗倩对此既兴奋又担忧:“晚晚,《言究所》影响力是很大,但那个言苛……听说他经常把嘉宾问到下不来台。万一他揪着你和顾琛的事情不放,或者刻意刁难你……”

      苏晚看着节目组发来的正式邀请函和初步的访谈提纲,目光沉静。提纲上的问题确实尖锐,涉及她创作《霸总图鉴》的动机、对“霸总文化”的批判、个人经历与作品的关系,甚至还包括对当前网络舆论生态和资本力量影响创作自由的看法。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倩倩。”苏晚放下邀请函,语气平静却坚定,“既然选择了站出来说话,就要有面对各种质疑和挑战的勇气。《言究所》是一个难得的平台,能让我直接把我想说的话,传递给更多可能从未接触过《霸总图鉴》的观众。风险与机遇并存,值得一试。”

      她回复邮件,确认接受邀请。

      录制日期定在一周后。这一周里,苏晚并没有进行刻意的“备战”。她没有背诵预设的答案,也没有试图去揣测言苛会如何发难。她只是更深入地梳理了自己的思想,回顾了自己从懵懂到觉醒,从依附到独立的心路历程,将她对性别、权力、关系、创作的思考,沉淀得更加清晰、坚实。

      她很清楚,在言苛那样的主持人面前,任何技巧性的伪装或回避都是徒劳的。唯有真诚,唯有对自己所信所言的绝对坚定,才有可能在那样高压的对话场中立足。

      录制当天,苏婉只化了淡妆,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燕麦色西装套裙,气质沉静干练,与《霸总图鉴》中那个时而夸张、时而犀利的形象判若两人,却又奇异地和谐统一——那都是她,不同侧面,同一内核。

      《言究所》的演播厅设计得极具现代感,冷色调的光线,环形座位,营造出一种冷静、专注的对话氛围。主持人言苛已经就座,他年约四十,戴着标志性的黑框眼镜,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如鹰,看到苏晚进来,只是微微颔首,没有多余的寒暄。

      观众席座无虚席,灯光亮起,录制开始。

      “欢迎收看《言究所》,我是言苛。”主持人开场干脆利落,目光直接投向苏晚,“今天我们节目的嘉宾,是近期因为系列短剧《霸总图鉴》而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创作者——苏晚。欢迎苏晚。”

      “言老师好,各位观众好。”苏晚微笑致意,姿态从容。

      “苏晚,你的《霸总图鉴》我们都看了,很有趣,也很尖锐。”言苛开门见山,没有任何铺垫,“很多人说,你是在借这个作品,报复你的前男友,也就是顾氏集团的顾琛先生。你认为这种解读准确吗?”

      问题如同第一支利箭,直指核心,毫不留情。现场观众屏息凝神,罗倩在后台紧张地握紧了拳头。

      苏晚面对镜头,脸上没有出现丝毫被冒犯的愠怒,反而露出一抹淡淡的、带着些许嘲讽的笑意:“言老师,当一位女性创作者,尤其是曾经与某位权势男性有过关联的女性创作者,开始表达她对某种权力结构的批判时,外界似乎总习惯于将她的创作动机,简化并矮化为一场‘私人恩怨’。”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观众席,声音清晰而平稳:“《霸总图鉴》批判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个人,而是一种**现象**,一种**文化**,一种长期以来被许多文艺作品美化、合理化了的,建立在权力不平等基础上的关系模式。我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仅仅被看作是个人的泄愤,那不仅是对我创作初衷的误解,或许也是对这种文化现象本身的一种……下意识的维护和开脱。”

      言苛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了一下,似乎对苏晚这个不卑不亢、甚至带有反诘意味的回答感到一丝意外和兴趣。他没有纠缠,转而问道:“你反复强调‘权力结构’、‘文化现象’,但在你的剧集中,很多细节确实容易让人产生对号入座的联想。你是否承认,你的个人经历,为你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甚至是唯一的素材?”

      “个人经历当然是我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但它绝不是唯一的素材来源。”苏晚坦然回应,“事实上,在《霸总图鉴》的评论区、私信里,我收到了成千上万份来自不同女性的真实经历分享。她们的故事,她们的困惑,她们的痛苦,共同构成了这个系列最深厚的土壤。我的个人经历,或许是一个引子,但这个作品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恰恰证明了它所批判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它不是我一个人的‘恩怨’,而是许多人共同的‘困境’。”

      她的回答,巧妙地将话题从个人层面,提升到了社会公共议题的层面。

      言苛步步紧逼:“你倡导女性独立,反对物化。但不可否认,《霸总图鉴》的走红,与你本人的外形条件、以及你与顾琛先生那段引人注目的过往,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本身是否构成了一种悖论?你在利用过去被‘物化’的身份获取流量,来批判‘物化’?”

      这个问题更为刁钻,直指苏晚商业成功背后的伦理争议。

      后台的罗倩手心全是汗。

      苏晚却笑了,那笑容里带着洞察与清醒:“言老师,我们生活在一个既成的、由各种权力结构编织的现实世界里。完全超脱于这个体系之外的‘纯粹反抗’,或许只存在于理论中。我从不否认,我的某些‘标签’带来了初始的关注。但关键在于,我**用这些关注来做什么**。”

      她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锐利起来:“我是利用这个流量去巩固那种旧有的、依附性的审美和价值观,还是用它去挑战、去解构、去开辟新的叙事可能?《霸总图鉴》的内容本身,就是我的答案。流量是工具,是放大器,重要的是被放大的是什么声音。我认为,我放大的是批判、是思考、是独立的价值主张,而不是所谓的‘颜值’或‘八卦’。”

      “所以,你认为你是在‘用魔法打败魔法’?”言苛追问。

      “不完全是。”苏晚摇头,“我更愿意称之为,**‘在旧世界的废墟上,寻找建造新世界的砖石’**。我们无法凭空创造,只能基于我们所处的现实,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去推动改变。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指向和最终抵达的方向。”

      她的比喻新颖而有力,现场响起了一些细微的赞同声。

      访谈在一种高强度、高密度的思维碰撞中进行。言苛的问题涉及网络暴力、创作自由与商业化的平衡、对“女性主义”标签的看法等等,每一个问题都试图找到苏晚逻辑或立场上的漏洞。

      而苏晚,始终保持着惊人的冷静和清晰的思路。她不回避,不闪躲,用真诚而富有逻辑的语言,层层递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她没有试图去讨好谁,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攻击性,只是平静而坚定地,守卫着自己思想的阵地。

      当言苛问出最后一个问题:“经历了这么多,如果让你对过去那个身在‘黄金笼子’里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苏晚沉默了片刻,望向镜头,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过去的自己对视。她的声音变得异常柔和,却带着千钧之力:

      “我会对她说:**害怕是正常的,但不要因为害怕,就交出了你定义自己的权利。你的价值,无需任何人盖章认证。**”

      录制结束的灯光暗下。言苛站起身,第一次主动向苏晚伸出了手,脸上露出一丝近乎赞赏的表情:“苏小姐,很精彩的对话。你比我想象的,更清醒,也更坚定。”

      “谢谢言老师。”苏晚与他握手,感受到对方手掌传来的力度。

      走出演播厅,罗倩立刻冲了上来,激动地抱住她:“晚晚!你太棒了!应对得太好了!我看言苛最后都被你折服了!”

      苏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才感觉到后背已被冷汗微微浸湿。这场对话,无异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思想战争。

      但她知道,她守住了。不仅守住了,或许还赢得了一位苛刻评论者的尊重。

      《言究所》的访谈,就像一场严格的资格认证。她知道,当这期节目播出时,她将面对的,是更广泛的审视,也是更广阔的天地。

      而她,已经准备好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