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会说话的书铺 ...
-
半个时辰转瞬即逝。明光宗营地中央,临时用石块垒起的简易讲台旁,巫谐负手而立。
经过静心珠半个时辰的盘玩,弟子们脸上的兴奋与忐忑已然褪去,眼神中多了几分沉静。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照在他们朴素的衣袍上,也照在巫谐那张带着几分狡黠笑意的脸上。
“人都到齐了吧?”巫谐的目光扫过面前的三十余名核心弟子和长老,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启禀宗主,应到三十三人,实到三十三人!”
马文才上前一步,朗声回应。他手中还在无意识地盘玩着那颗淡蓝色的静心珠,动作已然熟练。
巫谐点点头,脸上笑容不变:“很好。看来这‘动态静心诀’效果不错。
记住这种感觉,无论接下来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要保持这份心境。”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切入正题:“‘扒底裤’计划,现在开始执行!”
此言一出,原本平静的弟子们眼中又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马文才!”巫谐扬声道。
“弟子在!”马文才精神一振,上前一步。
“你带几个人,去山脚下的坊市转转。”巫谐吩咐道,“记住,你们不是去逛街,是去‘摸底’。
给我把耳朵竖起来,眼睛擦亮了!尤其是那些各宗门弟子聚集闲聊的地方,茶馆、酒肆、还有……书铺!”
“书铺?”马文才愣了一下,眉头微蹙,“宗主,书铺里能有什么‘底裤’可扒?
不都是些诗词歌赋、功法注解吗?”
“笨!”巫谐屈指一弹,一颗乳白色的静心珠精准地砸在马文才脑门上,“谁说只有功法注解才算情报?
各宗门的兴衰史、长老的生平轶事、弟子间的趣闻丑闻……这些难道不是‘底裤’?
有时候,一本不起眼的野史杂记,比你们辛辛苦苦偷听到的几句话有用得多!”
他凑近马文才,压低声音:“我要你去坊市最大的那家书铺,名字我已经打听过了,叫‘翰墨斋’。
进去后,别直奔主题,先装作买书的样子。跟老板闲聊,问问最近有什么新奇的杂记、地方志、名人诗集。
重点关注那些记录各宗门奇闻异事的野史,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不太起眼、甚至有点‘不入流’的小册子。”
“还有,”巫谐补充道,“留意书铺老板的谈吐,观察他都和什么样的客人打交道。
记住,最公开的地方,往往隐藏着最不为人知的秘密。
最文雅的渠道,也可能流淌着最龌龊的信息。”
马文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虽然觉得宗主的想法有些离奇,但过往的经验告诉他,照着做准没错。
他用力一拍胸脯:“弟子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明白就好。”巫谐满意地点头,随即吩咐道,“周通,你跟马师兄一起去,你脑子活络,负责打探消息。
赵大,你也去,你力气大,万一买的书多了,负责搬运。
钱二,你负责外围接应,注意观察有没有人跟踪。”
被点到名的三名外门弟子立刻上前领命:“弟子遵命!”
巫谐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储物袋,递给马文才:“这里面有五十块下品灵石,算是活动经费。
记住,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别小家子气。买书、请人喝杯茶,都可以。
最重要的是把情报给我带回来!”
“是!”马文才接过储物袋,入手沉甸甸的,心中也多了几分底气。
“去吧。”巫谐挥挥手,“早去早回。记住,遇事冷静,多用脑子,少用拳头。
实在解决不了,就捏碎这个。”他又递给马文才一枚传讯符,符身刻着一个小小的“谐”字。
“弟子告退!”马文才带着周通、赵大、钱二三人,朝着天衍圣山脚下的坊市方向快步走去。
天衍圣山作为百宗论道的举办地,山脚下的坊市早已是人满为患,热闹非凡。
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街道两旁,临时搭建的摊位鳞次栉比,售卖着从丹药法器到灵果妖兽的各种修炼资源。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灵气、丹药的药香以及各种食物的香气,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属于修行者集市的喧嚣气息。
马文才四人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像普通的参会弟子,随着人流穿梭。
周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时低声向马文才汇报着什么。
赵大和钱二则一左一右护在马文才身侧,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按照巫谐的指示,他们很快找到了那家名为“翰墨斋”的书铺。
与周围那些金碧辉煌、叫卖声震天的法器丹药铺不同,翰墨斋显得格外古朴雅致。
它不是临时搭建的摊位,而是一栋真正的木质两层小楼,门口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翰墨斋”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门前没有招揽生意的伙计,只有两盆修剪整齐的迎客松,散发着淡淡的松针清香。
马文才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衣襟,迈步走了进去。
周通三人则按照事先的约定,周通跟了进去,赵大和钱二则留在了门口附近,装作浏览旁边摊位的样子。
书铺内光线略显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墨香和旧书页特有的霉味,混合着淡淡的檀香,让人精神一振。
书架从地面一直顶到天花板,塞满了各种典籍,从线装古籍到新式的印刷本,琳琅满目。
几个穿着儒衫的修士正分散在书架前,或站或坐,安静地翻阅着书籍,整个书铺内只有偶尔响起的书页翻动声和低低的交谈声。
一个穿着青色长衫、头戴方巾、面容清瘦、留着三缕山羊胡的中年文士正站在柜台后,手里拿着一支毛笔,似乎在誊抄着什么。
他听到脚步声,抬起头,看到马文才和周通,脸上露出了一个略显刻板的笑容。
“两位客观,有礼了。”文士放下手中的毛笔,拱手道,声音带着几分读书人的酸腐气,“本店主营各类典籍,功法注解、诗词歌赋、地方志、野史杂记,应有尽有。
不知两位想看些什么?”
马文才打量了一下这位文士,也就是翰墨斋的苏老板。
他看起来四十岁上下,皮肤白皙,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十分干净,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
身上的青色长衫虽然质料普通,但浆洗得干干净净,一丝不苟。
“苏老板客气了。”马文才也学着对方的样子拱了拱手,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和自然,“我等是明光宗弟子,随宗主前来参加百宗论道。
久闻翰墨斋大名,特来见识一番。我家宗主平日里最爱读些奇闻异志,不知老板这里可有什么少见的野史杂记?”
听到“明光宗”三个字,苏老板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便掩饰过去,脸上笑容不变:“哦?
原来是明光宗的仙长,失敬失敬!”他语气热情了几分,从柜台后走了出来,“明光宗最近可是声名鹊起啊,什么‘便民服务’、‘唱歌修炼’,老朽也是有所耳闻,当真是……别具一格,别具一格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引着马文才和周通在书架间浏览,嘴里滔滔不绝:“要说这野史杂记嘛,小店倒是收藏了不少。
比如这本《玄黄轶闻录》,里面记载了不少上古秘闻,就是价格贵了些。
还有这本《修士笑林广记》,收集了各宗门修士的趣闻糗事,倒也颇为有趣,就是不知合不合你家宗主的口味。”
苏老板的话匣子一旦打开,便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
他从各本书的作者生平,聊到内容梗概,又从典籍版本,扯到文坛掌故,其间还夹杂着对一些名家诗词的点评,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活脱脱一个十足的书呆子、老学究形象。
马文才耐着性子听着,时不时点点头,偶尔附和一两句。
他谨记着巫谐的吩咐,一边假装挑选书籍,一边仔细观察着苏老板的神色,留意着他话语中的每一个细节。
周通则在一旁东看看西瞧瞧,手指在书架上的书籍间划过,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
“苏老板博闻强识,马某佩服。”马文才拿起一本封面泛黄的《南疆风物志》,随意翻了几页,“不知老板对这次参加论道的各大宗门,可有了解?”
苏老板闻言,停下脚步,捻了捻自己的山羊胡,脸上露出一丝“颇有微词”的表情:“哎,说道这些大宗门,老朽就有些话不吐不快了。
当然了,老朽只是个开书铺的,人微言轻,也就是私下里发发牢骚罢了。”
马文才心中一动,知道正题来了,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微微一笑:“老板但说无妨,我等也只是好奇,听听罢了。”
苏老板左右看了看,见其他客人都在专心看书,这才压低声音,叹了口气:“就说那烈阳谷吧,表面上风光无限,弟子一个个骄横得很,走到哪里都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样子。
可谁不知道,他们最近几年为了争夺一处火脉矿源,耗费巨大,宗门财政早就捉襟见肘了。
听说连长老们的月例都快发不出来了,这次论道大会,他们那位孙烈火长老,还指望着能在交流中捞点好处呢,所以啊,最好面子,最经不起旁人说他们半个‘穷’字。”
马文才端起旁边茶桌上的一杯凉茶,轻轻抿了一口,掩去眼中的精光,嘴上却道:“哦?
竟有此事?烈阳谷家大业大,怎会如此?”
“仙长有所不知啊。”苏老板又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这修炼一途,最是烧钱。
烈阳谷功法霸道,消耗更是惊人。加上他们那位少主,挥霍无度,可不就把家底掏空了?”
他摇了摇头,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那清风剑派呢?”马文才放下茶杯,又拿起一本《剑道入门浅析》,看似随意地问道。
提到清风剑派,苏老板撇了撇嘴,露出一丝不屑:“清风剑派?
哼,一群假道学!标榜什么‘剑心通明’、‘不染尘埃’,可他们的弟子,尤其是那位叶孤影长老座下的几个亲传弟子,在山下坊市的名声可不怎么好。
仗着剑法不错,行事嚣张跋扈,最爱惹是生非。
上个月,还在东街的‘醉仙楼’为了争夺一个歌姬,跟惊雷殿的弟子大打出手,闹得沸沸扬扬,最后还是两宗长老出面才摆平。”
“惊雷殿呢?”周通在一旁插了一句,他拿起一本《符箓基础大全》,翻看着。
“惊雷殿?”苏老板眉头皱了皱,“此宗门倒是财力雄厚,弟子也个个修为不俗,就是……太死板,太好面子。
他们的雷震长老,脾气火爆得很,一点就炸。
而且啊,他们宗门内部等级森严,嫡庶之分极为严重,内门弟子和外门弟子简直是天差地别,底下怨言不少呢。”
苏老板就这样一边领着马文才和周通在书架间转悠,一边看似无意地“唠叨”着。
从烈阳谷的财政危机,到清风剑派弟子的风流韵事;从惊雷殿的内部矛盾,到玄晶门几位长老之间的明争暗斗;甚至连一些中小宗门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他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他的语速不快,语气中充满了一个普通读书人对时事的“颇有微词”和“闲言碎语”,但每一句话,都精准地命中了各宗门的“软处”,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底裤”信息。
马文才越听越是心惊,表面上却依旧保持着平静,时不时附和几句,引导着话题。
他终于明白宗主为何说“天下无不可用的信息渠道”,眼前这个看似酸腐唠叨的苏老板,简直就是一个活的情报库!
“哎呀,光顾着跟两位仙长闲聊了,耽误两位选书了。”
苏老板似乎终于意识到自己说多了,拍了拍额头,一脸歉意,“两位仙长,可有看中的书籍?”
马文才回过神,看了一眼手中的《南疆风物志》和《修士笑林广记》,又指了指周通手中的《符箓基础大全》和另外几本看起来像是杂记的小册子,说道:“就这些吧。
苏老板,这些书一共多少灵石?”
苏老板接过书,熟练地翻看了一下,报了个价格:“承蒙两位仙长听老朽唠叨了这么久,这些书,就算两位一个友情价,一共三十五块下品灵石。”
这个价格比马文才预想的要低一些,显然苏老板也有意结交。
马文才也不还价,从储物袋中取出三十五块下品灵石,递给苏老板:“多谢苏老板。”
苏老板接过灵石,脸上笑容更加灿烂:“两位仙长客气了。
欢迎下次再来!”他亲自将马文才和周通送到门口。
走出翰墨斋,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马文才回头望了一眼那古朴的牌匾,心中感慨万千。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沉甸甸的书籍,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马师兄,这苏老板……”周通也压低声音,脸上满是兴奋和难以置信。
马文才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示意他不要多言,只是用口型无声地说道:“回营!”
赵大和钱二见他们出来,立刻跟了上来。四人汇合,朝着明光宗的营地走去。
马文才的脚步轻快,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下宗主的“扒底裤”计划,总算有了第一份像样的素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