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初到圣山,万众瞩目 ...

  •   玄天历三千七百二十一年初夏十三,经过三日跋涉,明光宗一行八十一人终于抵达了百宗论道的举办地——天衍圣山脚下的迎客坪。
      天衍圣山,不愧是修真界公认的圣地之一。远远望去,主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间,隐约可见琼楼玉宇的轮廓,仙鹤灵鹿在山涧间时隐时现,空气中弥漫着浓郁得几乎化不开的天地灵气,吸入一口都让人心旷神怡。
      迎客坪更是广阔得惊人,足有数十个足球场大小,地面全部由平整光滑的白玉石铺就,光可鉴人。
      此时,坪上已是人声鼎沸,来自四面八方的修真宗门队伍络绎不绝。
      与明光宗的“步行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绝大多数宗门都是乘坐着华丽的飞舟或驾驭着珍奇异兽抵达。
      东边,一艘通体赤红、燃烧着熊熊烈焰的飞舟缓缓降落,甲板上站满了身着统一火红道袍的修士,气势逼人,正是以火法闻名的烈阳谷;西边,数头生有双翼的雪白天马踏空而来,马背上骑士个个银甲白袍,腰间长剑闪烁着凛冽寒光,那是剑修名门清风剑派的队伍;更远处,甚至有宗门乘坐着巨大的灵龟,龟甲上搭建着古朴的亭台,散发着厚重沧桑的气息。
      这些队伍无不衣饰华美,法器精良,弟子们神情肃穆,步伐整齐,自带一股高人一等的气派。
      就在这片仙雾缭绕、宝光闪烁的背景中,明光宗的队伍显得格外“突兀”。
      走在最前面的巫谐,月白道袍的袖口又磨破了一小块,腰间储物袋的系带松了半截,他却毫不在意,反而饶有兴致地东张西望,像个初入大城市的凡童。
      金晚晴紧随其后,青色劲装的领口沾了些尘土,手里依旧紧紧攥着那本账册,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巍峨的圣山,又低头看看自家队伍,眉头微蹙,似乎在计算着什么。
      马文才则挺直了腰板,努力维持着核心弟子的体面,只是腰间那个鼓鼓囊囊的传讯符小皮囊,随着他的步伐一晃一晃,显得有些滑稽。
      队伍中间,景象更是“奇特”。钱多多的背篓里,几个造型古怪的“便携净水符”样本露出了一角,旁边还挂着三个巴掌大小、符文歪歪扭扭的“自动点火器”,据他说这是最新研制的“懒人福音”。
      林墨小心翼翼地护着背上的包袱,里面阵盘零件碰撞发出细碎的“咔哒”声。
      云游子怀里的“超级万象琉璃盏”用一块灰布裹着,形状不规则,远看像是揣着一块大石头。
      李铁山的巨大工具箱底部,还沾着几块来自明光宗后山的泥块。
      墨先生则手持一把折扇,偶尔扇动两下,目光扫过那些华丽的飞舟时,嘴角几不可察地撇了撇。
      最“隐身”的刘三手,此刻正低着头,用一根小树枝剔着指甲缝里的泥垢,脚步轻快地跟在队伍边缘,活脱脱一个刚从田里上来的杂役。
      他们没有统一的队列,三三两两,说说笑笑,不少弟子脸上还带着长途步行的疲惫,汗水浸湿了衣衫。
      更让周围修士侧目的是,不知是谁起头,那首在宗门内部传唱度极高的《明光宗万万岁》又响了起来:“明光宗,照四方,修真心,便民忙……掏粪也是修行路,干干净净心自宽……帮王婆,修屋梁,助李伯,挖水塘……”歌声朴实无华,甚至带着几分俚俗,在这仙气飘飘的天衍圣山脚下,显得格外刺耳。
      “那是哪个宗门的?怎么穿得如此……寒酸?”
      一个穿着锦缎道袍、来自中等宗门“流云宗”的年轻弟子,用手指着明光宗的队伍,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人听见,他眉头挑了挑,眼神里满是探究。
      旁边一位须发皆白、来自老牌宗门“浩然书院”的执事,抚着长须,眯起眼睛仔细打量了片刻,缓缓摇头:“未曾见过这般不修边幅的宗门。
      看他们行装,不似历练,倒像是……走街串巷的货郎?”
      他身旁的几个书院弟子闻言,都忍不住低笑起来,其中一个还轻轻拍了拍腰间悬挂的玉佩,那玉佩灵光流转,显然价值不菲。
      “哼,一群土鸡瓦狗,也敢来参加百宗论道?
      我看是来凑数的吧。”一个身材魁梧、来自“惊雷殿”的红脸膛弟子,嗓门洪亮,毫不掩饰鄙夷之情,他双手抱胸,脚下不经意间泄露出一丝灵力波动,引得地面白玉石微微一颤。
      “小声点,赵师兄,你看他们领头的那个修士,虽然穿着普通,但眼神……”另一个惊雷殿弟子比较谨慎,拉了拉同伴的衣袖,他注意到巫谐正朝他们这边看来,那目光清澈而锐利,仿佛能看透人心,让他下意识地收敛了气息。
      “看什么看?乡巴佬!”被称为赵师兄的红脸膛弟子却毫不在意,反而梗着脖子瞪了回去,撇了撇嘴。
      巫谐只是淡淡一笑,便移开了目光,仿佛只是看到了路边两只聒噪的麻雀。
      他加快脚步,对身后的弟子们道:“都精神点!
      拿出我们明光宗的风采来!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正道之光’!”
      “是,宗主!”弟子们齐声应和,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发自内心的自豪,歌声也愈发响亮起来。
      他们的到来,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在迎客坪上激起了层层涟漪。
      几乎所有目光都聚焦到了这支“奇特”的队伍身上,有好奇,有鄙夷,有疑惑,有不屑,但无一例外,都充满了探究。
      议论声此起彼伏,嗡嗡作响,如同无数只蜜蜂在耳边飞舞。
      “快看,他们有人背着甲片!是那种据说防御力不怎么样的‘简易护身甲片’吗?”
      “还有人抱着符纸和矿石,是来此地摆摊售卖的?”
      “那首歌……歌词也太离谱了!‘掏粪也是修行路’?
      这是什么歪理邪说!”
      “听说这次百宗论道邀请了一个‘特色宗门’,难道就是他们?”
      “‘特色’?我看是‘特立独行’吧!”
      面对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和议论,明光宗的弟子们反应各异。
      马文才面色微红,耳根发烫,下意识地想把腰间的传讯符皮囊藏起来。
      钱多多却依旧乐呵呵的,甚至还从背篓里拿出一个“便携净水符”,对着旁边一位目瞪口呆的小宗门女弟子晃了晃,似乎想推销。
      风灵溪则柳眉倒竖,眼神锐利如刀,谁要是看得久了,她便毫不客气地瞪回去,吓得不少修士赶忙移开视线。
      唯有巫谐,始终面带微笑,步履从容,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浑然不觉,又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队伍终于抵达了迎客坪中央的登记处。这里设有数十个青石柜台,每个柜台后都坐着一位身着天衍圣山制式服饰的执事,负责核验各宗门的请柬和人员信息。
      此刻,大部分柜台前都排着不长的队伍,只有最角落的一个柜台前,空无一人,负责登记的是一位看起来有些年长、面色平淡的灰袍执事,胸前铭牌刻着“张”字。
      巫谐带着队伍径直走向了那个无人的柜台。张执事抬眼皮扫了他们一眼,目光在巫谐那身旧道袍和队伍中五花八门的行装上停顿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毫无波澜:“宗门名称,人数,请柬。”
      “明光宗,宗主巫谐,携弟子八十人,前来参加百宗论道。”
      巫谐上前一步,将那份印着“特色宗门”字样的烫金请柬递了过去,同时微微一笑,“劳烦张执事。”
      张执事接过请柬,仔细核对了上面的符文印记和天衍圣山的玺印,确认无误后,又拿出一本厚厚的名册,提笔蘸墨,抬头问道:“可有宗门铭牌或信物?”
      “有。”巫谐从储物袋中取出一枚巴掌大小、通体莹白的玉牌,上面用古朴的篆文刻着“明光宗”三个字,玉牌边缘还有几处细微的磕碰痕迹,正是明光宗的宗门信物。
      张执事接过玉牌,用特制的符笔在上面轻轻一点,玉牌表面泛起一层微弱的青光,随即隐去。
      他将玉牌还给巫谐,在名册上登记下“明光宗,八十一人”,又递给巫谐一块木质腰牌,上面刻着“乙字区-三十七号”。
      “诸位请去乙字区安顿,明日辰时,论道正式开幕。”
      张执事语气平淡地说道,说完便低下头,开始整理桌上的文书,仿佛多一句话都懒得说。
      巫谐接过腰牌,道了声“多谢”,便转身对众人道:“好了,我们去乙字区三十七号。
      大家跟紧,别走散了。”
      就在明光宗队伍准备离开登记处,前往指定区域安顿时,周围那些原本只是观望议论的修士们,此刻更是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指指点点,议论声也愈发响亮起来。
      “果然是那个‘特色宗门’!叫什么……明光宗?
      没听过!”
      “乙字区?那不是给那些二三流小宗门准备的地方吗?”
      “啧啧,看他们那样子,能进乙字区怕是都托了‘特色’的福吧!”
      “我倒要看看,这个明光宗到底有什么‘特色’,能让主办方特意邀请!”
      刘三手混在人群边缘,将这些议论声听在耳里,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悄悄落后几步,与队伍拉开一点距离,身影几个闪烁,便融入了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如同水滴汇入大海,瞬间消失不见。
      明光宗一行人,顶着无数道复杂的目光,唱着他们那首“独一无二”的《明光宗万万岁》,朝着乙字区的方向走去。
      他们的背影,在巍峨的天衍圣山映衬下,显得有些单薄,却又异常醒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