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宣传片中意外的焦点 ...
-
业主安排的拍摄团队如期而至,是一支看起来颇为专业的队伍,带着大大小小的摄像机和灯光设备。项目经理刘超和总工张晓亲自陪同,莫执尺作为牵头人,更是全程协调,确保拍摄不影响正常施工,又能捕捉到最佳画面。
拍摄的重点自然落在了技术含量最高、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梁场。巨大的钢筋骨架、精准的模板安装、轰鸣的混凝土泵车、工人专注的振捣作业……这些场景在镜头下,展现出现代化工程的力量与精密。拍摄团队导演不断称赞现场管理规范,场面壮观。
按照脚本安排,还需要采访几位一线建设者,展现团队风采。蓝桐桐作为年轻技术员的代表,刘峰作为监理方的代表,都被列入了采访名单。
采访蓝桐桐时,她起初有些紧张,但在镜头前,她还是稳住了心神。她简单地介绍了自己负责的工作,强调了质量把控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参与重大工程的自豪感。话语朴实,没有套话,但透着真诚和专业,导演表示很满意。
轮到刘峰时,他显然精心准备过。穿着崭新的工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大谈监理工作如何“严格把关”、“精益求精”、“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言语间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得无可挑剔。他还特意提到了近期推行的“评议制度”,称其为“促进各方沟通、提升管理水平的良好举措”,俨然一副积极拥护者的模样。
整个拍摄过程异常顺利,双方都严格遵守了“剧本”,没有出现任何不和谐的插曲。刘峰表现得格外配合,甚至主动帮助拍摄团队寻找最佳角度,对蓝桐桐也保持了礼貌的距离。
拍摄结束后,刘超和张晓都松了口气,看来这次形象工程能圆满完成了。莫执尺与拍摄团队沟通着后续的剪辑思路,表情平静,看不出喜怒。
蓝桐桐回到岗位,心里却有些异样。刘峰在镜头前的表现太过完美,与他私下的行径判若两人。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她感觉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她相信,莫哥绝不会让这部宣传片仅仅成为刘峰父子粉饰太平的工具。但莫哥究竟会怎么做?她猜不透。
拍摄团队带着素材满意地离开了。工地恢复了往日的节奏,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所有人都知道,那些镜头记录下的影像,经过剪辑和包装后,将会被展示给公众,成为这个项目对外的“脸面”。
宣传片经过紧张的后期制作,很快就在市电视台、各大网络平台以及项目部的社交媒体账号上播出了。正如预期的那样,片子制作精良,画面震撼,既有宏大的工程场面,也不乏建设者感人的细节,获得了广泛好评。业主总经理唐昊亲自打电话给刘天元,表示了肯定。刘天元志得意满,在各种场合都将这部宣传片作为自己的政绩来宣扬。项目部上下也都松了口气,觉得这项任务完成得漂亮。
然而,没过几天,舆论的风向开始出现一些微妙且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变化。
起初是一些正面的评论,称赞工程浩大、技术先进。但渐渐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的话题区,讨论的焦点开始偏离。
引发热议的,并非宏伟的桥墩或先进的施工技术,而是片中一个只有几十秒的采访片段——蓝桐桐的镜头。
她戴着红色安全帽,穿着略显宽大的工装,站在庞大的钢筋骨架前,脸上带着点紧张却无比认真地介绍着工作。她清秀的面庞、专注的眼神,与周围粗犷的工业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些网友开始截取这个画面,配上了各种标签和文案:
「#工地最美技术员# 小姐姐又美又飒!认真工作的样子太迷人了!」
「#女性力量# 谁说工地上只有汉子?看看这位小姐姐,这才是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
「关注了!没想到工地上还有这么清秀的技术员,肯定特别辛苦吧?」
「这么漂亮的女孩在工地上班,风吹日晒的,太不容易了!」
讨论的热度迅速攀升,蓝桐桐这个原本在宣传片中配角中的配角,意外地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网友们开始挖掘她的信息,甚至有人找到了项目部官方账号下,留言询问“那个漂亮的女技术员”的更多情况。
这种关注,完全偏离了宣传片旨在展示工程成就的初衷,变成了一场关于“工地女性”、“颜值与职业”的八卦讨论。
项目部里,同事们看蓝桐桐的眼神也变得有些异样,有好奇,有羡慕,也有几分调侃。张彪拿着手机凑过来,大大咧咧地说:“蓝工,你要火了啊!现在网上都在说你呢!”
蓝桐桐看着那些评论,心情复杂。她并不想以这种方式被关注,这让她感到尴尬甚至有些不安。她宁愿大家关注的是她介绍的预应力张拉工艺,而不是她的脸。
更让她担心的是,这种意外的“走红”,会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刘峰会怎么看待这件事?
果然,刘峰很快也注意到了这股风潮。他的反应不是高兴,而是酸溜溜的嫉妒和不满。在一次监理例会上,他阴阳怪气地说:“现在这网络真是,正经的工程亮点没人看,净关注些有的没的。我看以后拍宣传片,干脆选美算了,还搞什么工程?”
这话虽然没有点名,但矛头直指蓝桐桐。他似乎觉得,蓝桐桐抢走了本该属于他(或者他父亲)的“风头”。
蓝桐桐感到一阵无奈和压力。她什么都没做,只是完成了一次普通的采访,却意外地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种关注,如同一把双刃剑,虽然带来了一些肯定,但也招致了莫名的嫉妒和潜在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