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烤鱼与未接来电 ...
-
“数据分析显示,补充蛋白质有利于恢复精力。”
“所以,一起去?”
江辰的声音平静无波,仿佛在陈述一个经过严谨验证的科学结论。然而,“一起去”这三个字,落在林溪耳中,却比任何华丽的邀约都更让她心跳加速。
烤鱼店。汇报结束后。一起去。
这不再是基于“项目”或“学习”的会面,而是一次明确无误的、指向私人时间的邀约。他甚至在用他那套独特的“数据分析”理论,为这次邀约披上了一层合理化的外衣。
林溪感觉自己的脸颊又开始不受控制地升温,她甚至能听到自己胸腔里那颗心脏,正用力地撞击着肋骨。她不敢看他的眼睛,只能盯着面前那杯已经微凉的美式咖啡,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杯壁。
“好……好啊。”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带着一丝细微的颤抖,但更多的是压抑不住的雀跃。
“嗯。”江辰应了一声,似乎对她的回答毫不意外。他站起身,“汇报稿明天发我邮箱,最后过一遍。”
“好的。”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林溪才缓缓呼出一口憋了许久的气。她伸手拿起那杯他买来的咖啡,虽然已经凉了,但她还是小心地喝了一口。苦涩的滋味仿佛都化作了丝丝缕缕的甜,缠绕在舌尖,蔓延到心底。
汇报结束后的烤鱼之约,像一颗被提前点亮的小星星,悬挂在林溪接下来几天的生活里,让她在准备汇报的紧张忙碌中,总能找到一丝甜蜜的期待和动力。
她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来完善那个分形可视化的项目。反复调试代码,优化图像效果,精心准备讲稿,甚至连PPT的动画细节都打磨了无数遍。她不想在他面前,更不想在可能抽查的导师面前,有任何一丝瑕疵。
期间,她和江辰通过邮件沟通了几次,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她忽略的问题,或者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他的严谨和专业,让她钦佩,也让她更加不敢懈怠。
苏晴得知“烤鱼之约”后,兴奋程度不亚于林溪本人,自告奋勇地担任了她的“形象顾问”,拉着她研究了半天去烤鱼店该穿什么衣服,化什么妆容。
“第一次正式约会!必须留下完美印象!”苏晴信誓旦旦。
“只是……吃个饭而已。”林溪红着脸辩解,心里却同样紧张重视。
汇报日终于到来。
是在计算机系的一间小型会议室里。除了江辰和她,还有江辰的导师,一位看起来和蔼但眼神锐利的中年教授,以及另外两位旁听的博士生。
林溪站在演示屏前,深吸了一口气。她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心在冒汗,目光下意识地看向坐在下面的江辰。
他坐在导师旁边,姿态从容,此刻也正看着她。他的眼神平静,看不出什么情绪,但当他接触到她略带紧张的目光时,几不可察地,对她微微点了点头。
那一个细微的动作,像是一颗定心丸,瞬间抚平了林溪大部分的慌乱。
她收回目光,看向屏幕,开始了自己的汇报。
起初,声音还带着一丝紧绷,但随着讲解深入,进入她熟悉的数学和项目领域,她逐渐变得流畅自信起来。她清晰地阐述了自己如何将分形几何的数学原理,通过编程转化为动态的可视化图像,展示了不同参数下的生成效果,并分析了其中的算法效率和优化空间。
江辰的导师听得十分专注,不时点头,偶尔会提出一些颇具深度的问题。林溪虽然有些紧张,但都凭借扎实的准备和理解,一一做出了清晰的回答。
在一次关于色彩映射算法复杂度的提问时,林溪的解答涉及到一个较为生僻的数学定理,她一时想不起具体的推导过程,卡顿了一下。
“是关于Weierstrass函数的逼近性质。”一个清冽的声音适时地响起。
是江辰。他没有看林溪,而是面向导师,用简洁的语言补充了那个定理的关键思想和在着色算法中的应用逻辑,完美地填补了林溪卡壳的空白。
林溪感激地看了他一眼,他却没有回应,依旧神情专注地看着导师,仿佛只是进行了一次寻常的知识补充。
汇报在还算顺利的氛围中结束。导师对林溪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尤其赞扬了她将数学理论与编程实践结合的能力,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改进建议。
“江辰,”导师最后看向自己的得意门生,“你这个互助伙伴找得不错,理论基础很扎实,悟性也高。这个方向可以继续深入下去。”
“谢谢老师,我们会继续努力。”江辰平静地回应。
从会议室出来,林溪还沉浸在汇报顺利通过的轻松和一丝兴奋中。午后的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明亮而温暖。
“刚才,谢谢你。”林溪走在江辰身边,小声说道。指的是他刚才帮她解围。
“没什么,事实陈述而已。”江辰语气平淡,他侧过头看她,“汇报做得不错,比预想中好。”
这大概是他能给出的、相当高的赞扬了。林溪心里像是被灌了蜜,嘴角忍不住上扬:“是你指导得好。”
江辰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两人走到教学楼门口,他停下脚步,看了看时间。
“现在四点十分,”他说,“烤鱼店五点半开始营业。你是想先回宿舍放东西,还是直接过去?”
他如此自然地将“烤鱼店”提上日程,让林溪刚刚平复一些的心跳又加快了节奏。
“我……我先回宿舍放一下电脑吧。”她抱着厚重的笔记本电脑,感觉这身装扮去“约会”确实不太合适。
“好。”江辰点头,“那五点半,南校门见。”
“嗯!”
回到宿舍,苏晴早已严阵以待。在林溪换下略显正式的衣服后,苏晴强行按着她,给她化了一个清新自然的淡妆,又帮她重新梳理了头发。
“完美!”苏晴看着镜子里唇红齿白、眼眸明亮的林溪,满意地打了个响指,“保持这个状态,迷死江辰那个冰山!”
林溪看着镜中的自己,脸颊泛着自然的红晕,眼睛里闪烁着紧张和期待的光。她深吸一口气,拿起小巧的手提包,再次出了门。
五点二十五分,她准时到达南校门。江辰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他换下了白天那身偏正式的衬衫,穿着一件深灰色的休闲T恤和一条黑色长裤,整个人看起来少了几分学术的冷峻,多了几分少年感的清爽。他站在那里,身姿挺拔,引得进出校门的女生纷纷侧目。
看到林溪,他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似乎微微怔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
“走吧。”他语气自然。
“嗯。”
新开的烤鱼店离学校不远,装修时尚,人气很旺。他们到的时候,门口已经有一些人在等位了。江辰似乎提前做了功课,径直走向服务员,报了一个预约号码。
“你预定了?”林溪有些惊讶。
“嗯。”江辰应了一声,没有多解释。数据分析显示,热门餐厅高峰期需提前规划,避免不必要的等待时间——这话他放在心里没说。
服务员将他们引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卡座。柔和的灯光,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辣气息,周围是食客们热闹的谈笑声,氛围与图书馆和实验室截然不同。
点餐的任务自然落在了江辰身上。他询问了林溪的口味和忌口,然后利落地点了招牌烤鱼,加了几样配菜和饮料。
等待上菜的时间,气氛再次变得微妙起来。脱离了“学习”和“项目”的语境,面对面坐在充满烟火气的餐厅里,林溪感觉比在图书馆单独相处时更加紧张。
她低头喝着服务员端上来的大麦茶,水温透过陶瓷杯壁传来,暖暖的。
“项目后续,你有什么想法?”江辰开口,依旧是工作相关的话题。
林溪松了口气,又隐隐有些失落。她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导师建议可以尝试将分形维数计算和图像识别结合,或许能应用到一些纹理分析领域……”
她说着自己的初步构想,江辰安静地听着,偶尔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
烤鱼很快上来了,巨大的铁盘里,铺着红油滚滚、香气四溢的烤鱼,周围堆满了丰富的配菜。
“尝尝。”江辰拿起公筷,夹了一块鲜嫩少刺的鱼腹肉,自然而然地放到了林溪面前的碟子里。
这个动作做得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刻意或犹豫,仿佛已经做过无数次。
林溪看着碟子里那块沾满汤汁的鱼肉,心跳再次漏了一拍。她低声道谢,用筷子小心地夹起,送入口中。鱼肉鲜嫩入味,麻辣鲜香在舌尖炸开,味道确实很好。
“好吃吗?”他问,和上次在甜品店一样的问题。
“嗯,很好吃。”林溪点头,这次回答得真心实意。
“那就好。”
两人开始安静地吃东西。江辰吃东西的样子也很斯文,动作不疾不徐。林溪发现,他虽然不太主动挑起话题,但并不会让气氛冷场。她说话时,他会认真倾听;她沉默时,他也不会刻意找话,那种安静并不让人难受。
“你好像……很擅长做这些规划。”林溪鼓起勇气,找了个新话题,“比如预定位置,点餐。”
江辰抬眼看她,语气平淡:“只是基于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减少不确定性,可以提升体验感。”
又是效率,又是体验感。林溪忍不住想笑,他好像总能给自己的行为找到一套理性的底层逻辑。
“那……和我一起吃饭,体验感好吗?”这个问题几乎是脱口而出,问完林溪就后悔了,脸颊瞬间爆红,赶紧低下头假装专注地挑着鱼刺。
天啊,她在问什么啊!太唐突了!
江辰似乎也愣了一下。他看着她几乎要埋进碗里的发顶,和那红得滴血的耳垂,沉默了几秒。
餐厅嘈杂的背景音仿佛被隔绝开来,卡座这一角陷入了短暂的凝滞。
就在林溪懊恼得想要钻到桌子底下时,她听到了他的声音,比平时似乎低沉柔和了一些:
“数据样本还在收集中。”
“但目前来看……初始反馈,是正向的。”
初始反馈……是正向的……
林溪猛地抬起头,撞进他深邃的眼眸里。他那张清俊的脸上,依旧没什么明显的表情,但眼神里却不再是一片冰冷的平静,而是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专注和温度。
他是在说,和她一起吃饭的体验……很好?
巨大的喜悦如同烟花般在她心中炸开,所有的紧张和懊恼瞬间被冲散。她看着他,眼睛亮得惊人,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露出了一个灿烂又带着点羞怯的笑容。
江辰看着她脸上绽放的笑容,目光微凝,随即,他几不可察地、也微微弯了一下唇角。
那是一个极其短暂、几乎难以捕捉的弧度,却像冰雪初融,瞬间点亮了他整张脸。
林溪看得呆住了。
他……笑了?
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她确信自己看到了。
就在这时,江辰放在桌面上的手机,屏幕突然亮了起来,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震动声。
嗡嗡嗡——
打破了两人之间刚刚升腾起的、微妙而美好的氛围。
江辰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目光扫向手机屏幕。
当看到屏幕上闪烁的那个名字时,他脸上刚刚泛起的那一丝极淡的柔和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林溪从未见过的、冰冷的沉郁。
他甚至没有立刻去接,只是任由手机在桌面上持续震动着,发出固执而扰人的声响。
屏幕上,来电显示的名字,清晰可见——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