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爱与逝去 ...
-
时光荏苒,如同指尖流沙。
江起在国内的教职生涯,转眼已过去了十余年。
他从最年轻的副教授,成为了学院里中流砥柱的教授,甚至开始担任一些重要的学术职务。
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眼角添了细纹,鬓角偶见霜色,但那份清冷沉郁的气质,却仿佛凝固了一般,未曾随着年华老去。
他成了学生们口中那个“有点难接近,但课讲得极好”的江教授。
他的办公室总是整洁得近乎空旷,除了满架的专业书籍,唯一显眼的装饰,便是书桌上那个常年摆放着的、装着深蓝色千纸鹤的透明亚克力盒子,以及书架最高处,那个始终锁着的木盒和一本封面空白的旧笔记本。
那本听颂母亲寄来的笔记,他最终还是在某个深夜,鼓足勇气打开了。
里面的字迹,从青涩到逐渐成熟,记录着听颂从高一到发病前的心事。
有对学业的烦恼,对未来的迷茫,但更多的,是关于“他”的点点滴滴。
“今天物理课,他回答问题时逻辑好清晰。”“篮球赛赢了,他笑起来真好看,可惜不是对我。”“偷偷在他常去的书店,买了他翻过的那本书。”“要毕业了……也许,再也见不到了吧。”……
每一页,都像一块拼图,补全了江起脑海中那个沉默少年的形象,也让那份深沉而无望的爱恋,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刺痛人心。
他没有流泪,只是静静地、一页一页地读完,然后将笔记本重新合上,放回原处。
有些疼痛,经历太久,已经变得厚重而沉默。
他的学术研究早已超越了早年那部关于“连接”的著作,进入了更广阔的领域,但他始终没有完全脱离那个核心——关于记忆、情感与存在的交互。
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诸多荣誉,但他出席颁奖典礼时,神情总是平淡,仿佛那些耀眼的奖项,与他隔着一段无法跨越的距离。
他依旧独身。
曾有热心同事或朋友试图为他牵线,都被他礼貌而坚定地拒绝了。
他的世界,仿佛早已自成一统,外人难以进入,他自己,也似乎无意走出。
每年清明和听颂的忌日,他雷打不动地会回到星城。
那座墓园似乎也随着岁月变得愈发苍翠宁静。
墓碑上的照片,因为定期维护,依旧清晰,听颂永远停留在了十八岁的模样,安静地微笑着。
江起会带去一束白菊,有时也会带上一本他觉得听颂可能会喜欢的书,或者只是静静地站着,站着,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年终汇报。
“听颂,我今年带的研究生里,有个孩子,和你一样,喜欢安静地待在图书馆。”“听颂,学校里的那棵老银杏树,今年叶子黄得特别好看。”“听颂,我好像……有点理解你当时,为什么选择不说了。”
没有回应,只有风吹过松柏的沙沙声,像是温柔的叹息。
这一年,在听颂的忌日,江起照例前往。
清理了墓碑周围的落叶,放好花,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而是在墓前一块干净的石阶上坐了下来。
冬日的阳光透过光秃的枝桠,洒下斑驳的光影,带着一种近乎奢侈的暖意。
他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了那个他一直锁着的木盒。
钥匙插入锁孔,发出轻微的“咔哒”声。
他打开盒盖,里面是那封他多年前写下的、厚厚的回信,以及那只他试图复刻的深蓝色千纸鹤。
他没有取出信,只是看着。
然后,他轻轻拿起那只千纸鹤,放在掌心。
“听颂。”
他开口,声音低沉,带着岁月磨砺后的沙哑,却异常平静,“这些年,我给你写了很多信,在脑子里。也替你看了很多风景。”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千纸鹤上,仿佛透过它,看到了那个遥远的下午,那个少年专注折纸的模样。
“我曾经以为,我的一生,都将活在对你的亏欠和悔恨里。我也确实……这样活了很多年。”
他缓缓说道,像是在对听颂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我把自己囚禁在过去的遗憾里,以为这样,就能离你近一点,就能惩罚我的后知后觉。”
“但是……”
他抬起头,望向墓碑上那张年轻的脸,眼神里是历经漫长岁月洗涤后的复杂情绪,有悲伤,有温柔,有遗憾,也有了一丝释然,“但是最近,我忽然想,如果你能看到现在的我,你会希望我这样吗?”
“你用了那么大的力气,为我留下‘一切安好’的假象,不就是希望我……能不被你牵绊,能往前走吗?”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虽然我明白得太晚,虽然我终究还是被牵绊了一生,但我想,我或许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悔恨里。”
“你的‘一切安好’,我终究是没能做到。
但我想,我可以用我的方式,让我的‘存在’,因为曾经有过你的‘存在’,而变得稍微有意义一点点。”
他拿起那只千纸鹤,小心翼翼地,将它端放在墓碑前,挨着那束白菊。
“这只千纸鹤,我始终折不出你那份神韵。现在,我把它还给你。连同我所有的爱,和抱歉。”
他站起身,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那张照片,仿佛要将这一刻的宁静与和解,牢牢刻印在心底。
“听颂,我爱你,再见。”
这一次,他说出了口。
不是在嘈杂的机场,不是在慌乱的心底,而是在这片宁静的、属于听颂的安息之地,带着十几年沉淀下的所有情感,平静地,郑重地,道别。
他没有回头,沿着来时的路,一步步离开。
冬日的阳光照在他不再年轻的背影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步伐依旧沉稳,却仿佛卸下了一些无形重负。
回到办公室,他再次打开了那个木盒,取出了那封厚厚的回信。
他没有重读,而是拿起打火机,走到卫生间,将其点燃。
橘黄色的火苗跳跃着,吞噬着那些浸透了泪水与深情的字句,化作灰烬,随着水流,消失不见。
他不需要再靠着这些文字来维系连接了。
那份连接,早已融入他的骨血,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校园里熙熙攘攘、充满活力的年轻面孔。
他们有着无限的未来,有着可能发生的、各种模样的爱恋与遗憾。
他知道,他的故事,关于爱与逝去,关于回响与背负,已经接近尾声。
但生命的河流,依旧在向前流淌。
他无法改变过去,但他可以选择,如何度过余下的、漫长的时光。
带着那份永恒的思念,带着那份沉甸甸的爱,也带着那份迟来的、与自己和解的平静。
他依然是听颂在这个世界上,悠长而孤独的回响。但这回响,在穿越了数十年的黑暗与挣扎后,终于,带上了一丝微弱而确切的,属于生命本身的,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