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要勇敢 ...

  •   她轻轻摇头,发丝在灯光下泛起柔和的光泽,“不,是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未做出的事。所以这幅画也是提醒我自己……”
      她顿了顿,“要勇敢。”

      “为什么毕业后选择转向商业画?”又有人提问,“是为了钱吗?”
      尖锐的问题让空气骤然凝固。

      可她只是微微一笑,那笑容让我想起雪夜里她低头为我系围巾的模样。

      “很有趣的问题。”她不疾不徐地回应,“我认为艺术不该只是少数人的珍藏,而应该成为日常生活的灵感。商业化的意义,在于让一幅画不再局限于画廊的墙面,而是能出现在笔记本、咖啡杯、地铁站……让更多人感受到美的存在。”

      展厅陷入短暂的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我望着台上从容不迫的她,突然明白什么是温柔的力量,就像她的画,她的人。

      我悄悄举起手机,想要定格她此刻游刃有余的模样。
      镜头里,她突然转头看向我,视线穿过人群与镜头相撞。手指下意识按下快门,将这一瞬永远珍藏。

      她很快转回身去,对旁人而言这只是演讲时随意的目光游移,唯有我们知晓其中深意。
      那眼神里盛满熟悉的温柔,是鼓励,是准许,更是独属于我的肯定。

      人群开始骚动,观众们迫不及待想要近距离观赏画作。她被团团围住,细致讲解着笔触的运用、颜料的调配。我却不急不躁,心底涌起隐秘的喜悦。

      因为知道画展结束后,我们还有大把时光。

      看着年轻男女争相与她合影,她始终耐心配合。
      我抿紧嘴唇,第一次尝到酸涩的占有欲在舌尖蔓延。

      直到人潮散尽,她才朝我走来。

      “怎么了?”她轻笑,“被惊喜到了?”
      我张了张嘴,千言万语哽在喉头,“姐姐,怎么都不告诉我……”

      接着便领她来到无人的休息室,关门的瞬间,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倚在桌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子边缘,“提前说了还算什么惊喜呢,况且纪教授要求保密。”
      她忽而轻笑出声,“没想到保密工作这么好,连你都没发现。”

      “我这几天都快好奇死了!”我用手指比划着画框的大小,“天天想着到底是什么画需要这么神秘。”

      “现在看到了?”她伸手揉了揉我的发顶。
      “嗯!”我重重点头,“比想象中还要震撼……”

      话题转到那日误入她画室的雨天。
      “所以姐姐,最里面那间画室……”我犹豫着比划,“都是《大海》的系列吗?”
      “对。”她抿了口水,“都是这半年画的的。”

      接着她又告诉我说本来当时本科的毕设也是想画这个的,可突然跳出了一个新的灵感,于是就改了主题。

      后来我终于鼓起勇气,“那……半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声音不自觉地放轻,“为什么会失忆?”
      “不算完全失忆。”她望着窗外,“只是忘了些旧事,主要是关于家里的,无伤大雅,感觉忘记了反而有些轻松了。”

      阳光在她睫毛上跳跃,“医生说这是大脑的保护机制。”
      我忽然想起看过的科普,选择性遗忘的,往往是最痛的记忆。

      我接着问:“是因为……”

      ”被卷入海浪里了。”她转回视线,语气平静得像在说别人的故事,“醒来时已经在医院了。听医生说,我是在礁石边被发现的,于是被路过的人送到了医院。”

      “啊!”我倒吸一口气,既心疼她独自面对在医院醒来的那样的时刻,好孤独,又后悔不已,“对不起……之前还非要你带我去海边……”
      “没关系。”她的指尖突然贴上我的手背,“我依然喜欢海。”

      她顿了顿,眼尾弯起温柔的弧度,“其实还要谢谢你。”
      “为什么啊?”
      “那次之后……”她望向远处,仿佛透过墙壁看着什么,“我对大海有了更深的领悟。”

      后来我们又聊了一会儿,直到我不得不回去工作。

      工作还剩两个小时,这也是我实习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要开学了,她说会等我下班,帮我收拾东西。

      傍晚,我们将行李放进车里,开到学校附近。天色尚早,她说再陪陪我,于是我们散步到了她的工作室。

      “姐姐。”我突然想起什么,“那天你明明在画画,怎么突然出来了?”
      “嗯……”她望向远处的夕阳,“突然觉得有些闷,想出去透透气。”转头看我时,睫毛镀着金边,“然后就看见你蹲在门口,衣服还被打湿了。”

      我不禁感慨着,“好巧啊。”
      “是啊。”她轻笑。
      她的声音融进川流不息的车鸣中。

      好巧。
      我和她之间总是充满这样的巧合,巧到总是在我最无助的时刻遇见她,巧到像是命运精心设计的邂逅,巧到……有时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我幻想出来的救赎。

      那晚大概是我们那段时间最惬意的时光,不必在意时间的流逝,也不必担忧明天的别离。

      校门口分别时,我执意让她早些回去休息。
      路灯下,她眼角的疲惫若隐若现,想来筹备画展的这些日子,她一定很辛苦。

      回到宿舍才发现只剩我一人。
      这才想起室友们早就在群里说过,这学期要在外租房不回来了。空荡荡的寝室里,行李箱滚轮的声音格外刺耳。

      第二天开学典礼的通知来得猝不及防。
      原以为大四下学期可以免去这些形式,却逢建校七十周年,学校要求全员出席。

      校园里到处张贴着喜庆的海报,各社团的宣传摊位上摆满纪念品,连路灯都挂上了彩旗。
      而我却无心参与。

      因为毕业设计的具体形式我仍在犹豫,以及方才才收到的通知——德育分还差一分。

      恍然想起大二那场讲座,我替缺席的室友应答,没想到下一个就点到我。本以为只是扣一分的小事,却在开学通知单上看到“扣三分”的字样。
      这意外的一分之差,像根细小的刺,扎在毕业前的最后时光里。

      开学典礼的操场上,晨露未干。
      我站在人群里,因为起得太早又没吃早饭,眼前一阵阵发黑。直到听见“美术系”三个字,才勉强回神,从口袋里摸出一颗糖含住。

      校领导宣布要举办“校园闸机艺术设计”项目,由美术系和计算机系合作完成。我漫不经心地想,这大概又是给低年级练手的活动吧。

      开学典礼结束后,召开举办班会,会议上,我机械地翻着学生手册。

      德育分那一页已经被我翻得卷边,“参加5场讲座加1分”、“社会实践加2分”……
      可眼下哪还有时间完成这些?正盘算着要在什么时间赶赴讲座时,辅导员突然拍手让我们抬头。

      她抱着一个抽奖箱走进教室,“借着校庆,学校给每个学院都安排了抽奖活动……”
      我的思绪还被困在德育分的死胡同里,对这些话左耳进右耳出。

      直到听见“特等奖”三个字,才猛然回神。

      “抽中者需要参与校园闸机艺术设计项目——”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哀叹:“都这时候了谁还参加啊!”
      “我还没说完呢。”导员故意拖长声调,“获奖者可以直接加3分德育分哦。”

      说完便注意到了导员移过来的目光,顿时我的背脊瞬间绷直,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学生手册。
      转头看向身旁的室友,正是当年我替她答到的那位。

      “抽到奶茶券归你。”我压低声音,“抽到项目给我行吗?”
      她二话没说就举了手。
      我知道她一直对那件事心怀愧疚,此刻正想弥补。

      “空的,什么都没有。”她失望地晃了晃抽奖券。
      “导员,能再抽一次吗?”她双手合十恳求道。
      出乎意料的是,导员竟然同意了,“每人两次机会。”

      我忽然明白,这个项目大概没多少人愿意接,毕竟奖励实在不够诱人。

      第二次抽签时,纸条上赫然写着“参与项目”。
      了解详情后得知,美术系只需负责半个月的设计工作,后续会交给计算机系实现。

      室友把纸条塞进我手心时,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上面。那3分的字样,突然打开了困住我的枷锁。

      然后我便开始仔细盘算着时间。
      距离毕设开题还剩10天。上学期期末时,我已初步确定了以“海”为主题的创作方向,现在需要更深入地探索表现形式。

      原本时间还算充裕,却因评审教授出国交流,开题答辩被推迟到了这学期初。
      闸机设计项目需要半个月,我必须在开题前完成它,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毕设。

      漫步在校园里,我绞尽脑汁构思着设计方案,却始终找不到令人眼前一亮的灵感。

      夜色渐深,我不知不觉走到了校门外。
      学校体贴地取消了大四学生的门禁。走着走着,竟又来到了她的工作室外。

      从玻璃门透出的暖黄灯光让我心头一颤,这才惊觉我们这几天的联系确实少了许多。
      这么晚还在工作吗?

      我望着里面的光亮,犹豫着要不要进去。最终还是坐在工作室外的街边,任由暮色将自己吞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