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我的呼吸骤然停滞 ...

  •   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亮起她的名字:“小夜,你这几天还要在美术馆实习吗?”

      我捧着手机愣在原地,心跳突然加快,她是在关心我吗?指尖飞快敲击屏幕:“嗯嗯!”又急忙补上一句:“怎么了?”
      “没什么。”

      很快便到了年后的首日实习,我抱着一叠资料穿过长廊。
      转角处,一块被灰色防尘布严密包裹的画框突兀地立在墙边。记忆突然闪回年前偶然听到的只言片语,“年后画展”、“保密协议”、“重要作品”……

      我悄悄靠近,防尘布边缘被胶带层层密封,没有署名,没有标签,却莫名让人感到一种压迫性的存在感。
      指尖悬在空中,最终没敢触碰。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幅神秘画作成了实习生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每当经过那个转角,我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防尘布在灯光下投出模糊的轮廓,像是一个等待被拆封的秘密。

      我低头拨弄着餐盘里的青菜,耳边突然传来同组男生的声音,“喂,沈见微,你听说了吗?”
      “什么?”我假装不解地抬头。

      “就是展厅转角那幅被封起来的画啊,”他压低声音,眼里闪着促狭的光,“听说是这次画展的主展作品。”
      “嗯,听说了。”我继续慢条斯理地吃着饭。

      他的语调突然变得意味深长,“但现在谁都不知道作者是谁。”
      “我猜啊,八成是跟策展人有什么……”他意有所指地挑了挑眉。

      我夹菜的筷子微微一顿。
      他话里话外的暗示再明显不过,那副被慎重对待的画作,在他口中不过是一场人情往来的交易。

      我看着他脸上那抹自以为精明的笑容,突然觉得餐盘里的菜都泛着令人作呕的油光。

      “我吃饱了。”我突然放下筷子,餐盘与桌面碰撞出清脆的声响。起身时甚至没顾上收拾餐盘,就这样突兀地离开了座位。
      走出食堂,冷风拂过发烫的脸颊,我才惊觉自己竟如此失态。

      或许是因为他脸上那抹市侩的算计,又或许是他话语中对艺术的轻蔑。

      走廊尽头,那幅被灰色防尘布严密保护的作品静静伫立。
      不知为何,我想起那些真正纯粹的艺术,想起那些单枪匹马闯进这个圈子的创作者。她们不需要谄媚逢迎,仅凭笔下的光芒就足以让世界为之侧目。

      无论这幅画背后是谁,能在这座挑剔的美术馆获得一席之地,本身就是实力的证明。

      “沈见微。”
      身后声音让我停下脚步。

      她身旁站着一位干练的女性,“这是沈见微,实习生里面工作最认真负责的,这几天你们有需要可以直接找她。”
      我疑惑地看向那位陌生人。

      “你好。”对方伸出手,“我是策展人的助理,可以喊我丹姐。还有三天就开展了,接下来辛苦你多帮忙。”
      “好的。”我诚恳地握住她的手。

      接下来的日子,我为画展忙前忙后。

      直到那天,丹姐递给我一份资料,“这是07号展品的资料,虽然已经审核过了,但请你再仔细核对一遍。这个作品很重要,不能有任何差错。”

      “好的。”接过资料时,我终于忍不住问出心中的疑问:“丹姐,这个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边缘,“感觉整个画展都在围绕它。”

      丹姐嘴角微微上扬,“这是教授,也就是策展人,以前最得意的学生画的。听说那个学生毕业后迫于生计,没有继续深造,转向了商业绘画。”

      她的眼神突然变得柔和,“直到近一年,教授才在社交平台发现了她的新作品,画风比从前更有力量,更有特色了……”

      “所以不想让她的才华被埋没?”我轻声接道。
      “是啊。”丹姐点点头。

      “有些作品,需要亲眼所见才能明白它的价值。”
      “嗯。”
      我若有所思地转身,手中的资料突然变得沉甸甸的。

      这次展览名为《回溯与裂变》,是策展人近年筹备的重点项目,旨在追踪一批特殊毕业生的艺术轨迹。

      我的工作出奇简单,核对展品信息、协助布展、接待来宾。机械重复的流程让思绪不由飘远,这个时间,她在做什么呢?
      点开聊天界面,这几日的对话寥寥无几。她大概在忙吧。我轻叹一声,锁上屏幕。

      时间在单调的工作中缓慢流逝。

      “见微,再检查一遍防尘膜。”丹姐的声音传来,“明天的开幕式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我走向那幅被严密包裹的07号作品。
      指尖刚触及防尘膜边缘,一股浓烈的丙烯颜料气味扑面而来,其间竟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雪松香,这熟悉的气息让我瞬间怔住,脑海中浮现出她的身影。

      “小心些。”丹姐突然出声,打断了我的恍惚,“这幅画用了特殊混合媒介,表层颜料可能还没完全干透。”

      我缩回手,心跳莫名加速不,这不可能,尽管我深知她的才华,但怎会如此巧合呢?
      我摇摇头,将这个荒谬的念头甩出脑海。

      开幕式当天,美术馆人声鼎沸。
      我穿着熨烫得一丝不苟的白衬衫和黑色西装裤,在签到处迎接络绎不绝的来宾。

      闪光灯此起彼伏,香槟的气泡与名贵香水的气息在空气中交织。

      “接下来是本次展览的重点作品揭幕环节。”
      丹姐站在展厅中央,声音因紧张而微微颤抖,“很遗憾各位,策展人临时因公出差,今天由我代为主持。”

      她深吸一口气,“这幅作品来自一位特殊的艺术家,她曾是策展人执教生涯中最具天赋的学生,却在毕业后选择了另一个方向。”

      我的手指不自觉地绞紧工牌挂绳,皮革绳深深勒进掌心。展厅的灯光突然变得刺眼,周遭的嘈杂声仿佛隔了一层毛玻璃。

      “今天,她带着全新的创作回到这里。”
      丹姐的手势像是一个开启命运的暗号。两位工作人员上前,缓缓揭开那幅神秘画作的防尘布。

      深灰色的布料如潮水般退去,露出底下斑斓的色彩。

      当画作完全展露的瞬间,整个展厅骤然安静,随即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
      而我,像是被施了定身咒般僵在原地。

      耳边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眼前只剩下那幅画在微微晃动。手中的签到表无声滑落,纸张散开的声音惊醒了恍惚的我。

      是那幅画。
      是下雨那天,我在她的画室瞥见的那幅未完成的作品。如今完整呈现在眼前,却比记忆中更具冲击力。

      画布上,层层叠叠的巨浪仿佛要冲破框架,扑面而来。厚重的乌云压在海面上方,几乎要榨干最后一丝空气,让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翻卷的白色浪花如同撕裂画布的裂痕,带着毁灭性的美感。

      我看到了群青、深紫、墨绿……
      这些色彩在海浪中若隐若现,正被无情的海水一点点吞噬。

      这就是她笔下的海吗?如此鲜活,如此危险,又如此美丽。

      “现在,有请我们的作者程昭女士,为大家讲解创作理念。”

      当她的名字在展厅响起时,我的呼吸骤然停滞。人群自发让开一条通道,在绝对的寂静中,我看见她。

      果然是她。

      室内温暖的灯光下,她脱去了外套,只穿着简约的灰色无袖马甲,内搭蓝白条纹衬衫。
      宽松的白色长裤衬得她身形修长,松散的低马尾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几缕不听话的发丝垂落在颈侧。

      我注意到她将衬衫袖口随意地卷至小臂,露出那块熟悉的方形腕表。
      最上方的纽扣解开一颗,若隐若现的锁骨线条一路延伸至修长的脖颈。

      这样随性的装扮,却比在场任何盛装出席的人都更耀眼。

      忽然,她转头看向我的方向。
      视线相接的刹那,她唇角勾起一抹熟悉的弧度,那游刃有余的微笑让我耳尖瞬间发烫。

      她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展厅里格外清晰,每一步都像踩在我心跳的节拍上。我慌乱地低下头,却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大得仿佛要冲破胸膛。

      “这幅画,我命名为《海的腹语》。”
      她的声音在展厅里轻轻回荡,念到名字时尾音微微发颤,像海浪轻吻沙滩的叹息。

      “我一直深爱着大海,每次凝视它时,都仿佛能听见某种隐秘的指引……”
      “创作灵感源于半年前的一场意外。我失去了一些记忆,之后便时常梦见深蓝的海水将我吞没。”

      她的指尖轻抚画框,“我总是觉得,大海在试图向我诉说些什么。”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我的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如果我们能更早相遇……

      “直到纪教授——我的恩师,也是这次展览的策展人找到我。”
      她的目光扫过人群,“她说:‘让那些被大海吞没的声音,重新开口说话吧。’这便是《海的腹语》的由来。”

      “所以这幅画想表达的是——”
      台下突然有人插话,“不甘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