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他的秘密 ...
五月的傍晚,雨像是突然想通了一样,在下午一点半停了。
水汽还没散尽,阳光却从云缝里倾下来,把枝叶上的水珠照得一闪一闪。空气带着洗净后的凉意,还有一丝青草的甜。
他今天比平时下课要早一些。沿着学校外围的路走向停车点,这条路线与几周前的那个夜晚重合。
他本来觉得微不足道,却在今天上午的答辩上,忽然觉得——生活的细枝末节,总会留下痕迹。
早上,盼秋提前来到会议室,把六杯咖啡摆在桌子中央。
纸杯套上一排笑眯眯的小狐狸,让空气里多了一丝轻快。
他推门进来时,手里也正好拎着同样的咖啡。
目光在桌上的那一列纸杯与自己手里的那只之间停顿了一瞬,心口竟涌上一种感觉——
像某个不值一提的小秘密,被突兀地揭开了。
几周前的夜晚,他本不该往那条路走,却因为担心她独自回去太晚,便顺口说了句“顺路”,陪她走到一个叫小狐狸的咖啡店门口。
”
此后,他习惯性地把车停在那一带,顺手买一杯咖啡。
久而久之,连那只狐狸的笑脸,都带上几分莫名的亲切。
他并未刻意隐瞒,也不觉得有何不妥。
可当今天自己手里的纸杯与桌上一排并排时,却奇怪地生出一丝慌意——
仿佛生活里一个安静的小角落,被人无意间触到了。
“看来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
他轻声说道,唇角带着一点几乎看不出的笑意。
盼秋抬眼,眼神一亮,笑着回应:“英雄所见略同。”
那一刻,他抿了口咖啡,把心底那点不必言说的小秘密轻轻收了起来。
可就在同一场答辩里,另一个瞬间却让他心口生出截然不同的感受。
盼秋在回答提问时笑着说:
“当我遇到困难时,我脑子里的英文内语听起来像我的导师,而中文的内语——像我的妈妈。”
会议室里立刻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
他自己也忍不住挑了挑眉,唇角带上一点压抑不住的笑意。
片刻后,盼秋补充道:
“这两种声音我都信任——一个让我在学术上保持脚踏实地,一个让我在情绪上不至失衡。”
那一瞬间,他心口泛起一种温热的涌动。
多年来,他习惯了学生们把导师当作科研的把关人,甚或是苛刻的评判者,
却极少有人能如此自然地将导师的声音与“信赖”相提并论。
那是一种贴近生活、带有亲情色彩的信任。
她把他和母亲并置为自己内心的双重声音,
这让他在意料之外,又深深触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他立刻联想到“内化的他人”(internalized other)的概念——
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对话里,往往会融入重要他人的声音。
这些声音构成了自我调节的框架,引导着我们在困境中做决定。
盼秋的回答并不是随口一说,而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她已经把母亲的关怀与导师的学术指引,双双内化为自我调节的支点。
而从他自己的角度,他也在那一刻意识到,
这样的学生,正是他选择留在学术界的原因。
科研的成果固然重要,
但能在学生心中留下被信赖的印记,
让她在彷徨时听见一丝稳定而可靠的声音——
这才是作为教师最无价的回报。
他心底隐约生出一种复杂的感受:
既是心理学家对现象的敏锐观察,
也是个体在被“放进别人心里”时的惊讶与柔软。
他清楚,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会成为他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支撑。
他在答辩快结束时,说了句极简的点评:
“好故事。”
语气轻,只有三个字,却是他能想到的最准确、最无保留的肯定。
两周前的那个夜晚,她像一个意外闯入他疲惫日程的人。
他记得她当时的忐忑与不安,于是随口提醒了一句:
“讲故事,不讲细节。”
那只是他出于经验的简短提点,本不确定她能否领会。
可今天,她不仅听进去了,还把这点发挥到了极致。
她的整个演讲流畅自然,像是在讲一个故事。
听者随着叙事走下去,最后恍然点头:原来如此。
这种行云流水的把握,不是技巧能完全教出来的,
而是热情与努力结合后的天赋。
他其实很清楚,所谓的天赋,不过就是那份持续的热情,
以及愿意把兴趣转化为具体行动的专注。
就像那次访谈里,她一边提问,一边在纸上密密麻麻记下笔记,
那种全神贯注,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力量。
今天在她的资格考试上,他再次看到了那股力量。
作为导师,他暗暗觉得自己很幸运。
能遇到一个学生,像海绵一样吸收,像火焰一样燃烧,
让自己短短一句无心的建议,就能在两周后以这样的方式回馈到他眼前。
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带来的回报。
所以他轻声说出那句“好故事……””的时候,
心底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满足:
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而在所有这些记忆之上,还有一层更深的印记——那份访谈报告。
那是一门课程的作业——盼秋邀请他作为访谈对象。
后来她完成了一份报告,代课老师看后觉得有意思,转给了他,
还笑着建议:或许可以考虑招她做博士生。
他起初是以教授的立场去看的。
她把他的人生片段提炼出一种素描般的神韵:
为什么学心理学、如何面对沉默、怎样在他人故事里把握分寸。
她的文字里既有学术的锋利,也有一种细致的温度,
让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在学生眼中,原来是这样的形象。
可真正让他心口一颤的,是报告结尾的一幅画——一棵树。
枝干简练,色调温和。她没有解释含义,或许只是随手点缀。
但他一眼就认出来——那是 Rowan。
Rowan,是他的中间名。
若是别人画下 Rowan 树,他大概不会多想,只会当作寻常的象征符号掠过。
可它出现在这份报告里,就变得不一样了。
这份报告从头到尾都在通过描述他的访谈,对他进行素描。
正因为如此,这幅画不再只是一个巧合的图案,
而像是从她的理解与笔触中自然生出的回应。
他很清楚,盼秋并不知道 Rowan 是他的 middle name,
更不可能知道它象征“守护”。
但也正因这份“不知”,画里的树更像是一种无意间的重合,
仿佛悄悄触到了一个原本无人注意的角落。
可随着时间推移,那幅素描在他心里却渐渐生了变化。
上学期初读报告时,他只是觉得有趣——
学生的文字细致、真诚,末尾那棵树意外地与整篇的“守护”与“见证”主题暗暗呼应。
但如今再回想,经过一个学期的相处,
这个画面却像被加深了色彩。
她的用心,她的认真,
让这份巧合被一点点放大,
成了一种说不清、也无法忽视的温热与触动。
非常感谢读到这的你!希望我后面的故事能让你有动力继续追更!我很珍惜你的陪伴!
我一定努力完结,不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他的秘密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作者决定努力日更 周一到周五日更,北京时间5am,美东时间5pm。 周六周天休息,修订读者建议,不更新。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阅读体验,还有你的建议(但我不能保证都采纳)。 最近有两位读者反映,封面可以换一下,太阴暗,太古早。 老阿姨尽力换了个新的。。。大家看看怎么样,是你心中的故事氛围吗?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