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内语言 ...

  •   寒假快结束的某天,邮箱标题又亮了起来——是伊森的邮件。简短几行,确认了见面的时间:开学第一周的周三,下午三点。

      推开办公室的那一刻,她下意识停了一下——窗外的枫树早已褪去秋日的红黄,枝条在冬日阳光下显出清瘦的线条,地面覆着一层薄薄的雪,亮得有些刺眼。

      可室内,却和几个月前几乎没有区别:靠墙的书桌上依旧摆着那台弧形大屏幕,便签“Data won’t tell. Please listen.”还贴在原处;浅灰色的圆桌、万年青、插着“Please don’t die”标签的小多肉、陶瓷杯子,以及暖气送出的那股柔和热意,都与记忆里的画面重合。

      时间在窗外流逝,这间小小的办公室仿佛是一个定点。

      伊森从电脑前抬起头,百叶窗间的光切在他的侧脸上,明暗像是被细心调过的画面。那一瞬,她忽然想起圣诞派对上大家起哄的“颜值担当”——可真坐在他对面时,却发现这种评价显得有些浅薄。

      衬衫的颜色是低调的蓝灰,袖口卷到手腕,露出骨节分明的手。他的眼神并不锐利,却像能把她的话层层剥开看进去。

      他笑着示意她坐下,问:“寒假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她回以笑容,又半开玩笑地补了一句:“对了,你看见灯塔了吗?”

      他微微一愣,随即轻笑:“这次没有。”然后把话题转回正题:“你最近在想什么研究方向?”

      盼秋点点头,说起这段时间读他论文的收获,以及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兴趣点:在一次对话中,倾听者的情绪调节如何反过来影响倾诉者的表达。她说,在很多重要谈话里,听的人是否能保持稳定、是否能展现共情、是否会立刻防御,几乎决定了这段对话的走向——影响信任的建立、冲突的降温,甚至是否会升级。

      伊森微微前倾,手肘落在桌面,追问:“这是一个很大的方向,你的切入点是什么?”

      盼秋想了想,说:“一次对话里有被明确说出口的内容,也有非语言的部分——表情、手势、呼吸的节奏。除此之外,还有更隐秘的一层:水面之下的、没被说出口的东西。有时候,说出来的并不真的被听见;而没说出来的,却被某种方式‘听见’了。我想知道,这些微妙动态如何影响对话的流向与质量。”

      她说到“没说出口也可能被听见”时,伊森靠回椅背,静静看着她。阳光落在他的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她本该专注于自己的脉络,却突然意识到,他在听人时那种微不可察的点头与神情变化,会让人忘记时间——像在灯下翻书,耐心而笃定。

      伊森眼角浮出一丝会心的笑:“你说到的,其实和一个概念密切相关——内语言。就是我们在互动中,脑海里一直存在的那段‘旁白’。”

      盼秋歪了歪头,笑道:“比如我在超市挑西红柿时,会用我妈的语气在心里说‘别挑太熟的’,虽然她并不在场?”

      他也笑:“对,那是最日常的一种。但在更强烈的谈话里,它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他换了个例子,慢慢说道:

      “想象两个人分手。一个人开口:‘我觉得我们该结束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并不只取决于这句话本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到这句话的人脑子里的内语言。

      如果那段无声的话是‘你曾说会永远爱我’,但自尊让他没说出口,这种情绪很可能会从表情或语气里渗出来——冷淡、疏远。对方能感觉到,于是可能会收回、不再深入,迅速结束谈话。

      但如果内心的声音是‘我早知道你终会这么说’,他的面部紧张感就会少很多,甚至带着一种平静的接受。对方可能因此觉得更安全,说话会更温和,也更愿意解释,甚至给出安慰。

      同样的开场白,听者未说出口的内语言,会塑造说话者的回应——而这足以让整段对话走向完全不同的结局。”

      盼秋安静地听着,像是有人在她脑海深处轻轻作画:起初只是几条模糊线条,勾勒出一个她感兴趣的方向;随着他的解释一点点铺开,那些线条被耐心地加上阴影与细节,轮廓渐渐清晰。

      他稍微往后靠了靠椅背,留给她一点消化的空白,然后继续:

      “当然,那只是一个例子。内语言出现的方式很多。

      有时,它是你本可以说出口却选择不说的部分——也许为了保护自己,也许为了保护这段关系。

      有时,它是只对自己说的自我对话——帮助你冷静、判断,或计划下一步。

      不管哪一种,它始终在那里,不动声色地改写你的感受与反应,往往比真正说出口的词更有力量。”

      在他停下话的那一瞬,盼秋像听见心里某个空白“啪”地被填满——不是术语,而是她一直想抓住却差了口气的东西。她低头,把线索在脑中串成一条清晰的线,抬眼轻声道:

      “所以,表面的对话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情绪和意义,都藏在水面之下,在那段内语言里。”

      伊森露出那种“我知道你会走到这里”的笑,收起笔,语气一如既往地温和:“下周前写一页备忘录吧——把你现在的想法,以及你打算如何把它们变成研究问题,简单写清楚。”

      盼秋点头,合上本子起身告辞。推开楼门,冷风立刻裹住了她。走下台阶时,她在心里一遍遍默念那个词——内语言。

      她忽然想起圣诞派对上大家八卦“伊森是系里颜值担当”,还笑他身上“像光”。当时她只是笑笑,还觉得夸张。如今她知道,那不是在说外貌。

      那是一种你朝他走近一步,就能看得更远的感觉——一种你愿意在他灯光照拂下,去摸索、去前行的渴望。

      她意识到,自己被吸引的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心跳,而是那种被安静引导着向内、向远处延伸的力量。

      世间的吸引有很多种:有的热烈,像烟花,让人屏住一瞬的呼吸;有的安静,像暗流,悄无声息地托着你向前。

      林越曾让她在一瞬间怦然,那是烟花;而今天伊森给她的,是远处灯塔的光——不催促,不炫目,却让人只想沿着那束光,继续追问下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作者决定努力日更 周一到周五日更,北京时间5am,美东时间5pm。 周六周天休息,修订读者建议,不更新。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阅读体验,还有你的建议(但我不能保证都采纳)。 最近有两位读者反映,封面可以换一下,太阴暗,太古早。 老阿姨尽力换了个新的。。。大家看看怎么样,是你心中的故事氛围吗?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