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 14 章 ...

  •   顾晏的援手,如同在阴云密布、雷霆隐隐的天际,用强韧无比的力量硬生生撕开了一道裂口,投下了坚实而耀眼的、足以驱散寒意的光芒。这光芒不仅照亮了前路,更带来了一种实质性的、可依赖的庇护。
      第二天上午九点整,沈墨工作室的企业账户上,准时收到了那笔五十万的个人借款,银行流水附言简洁明了,只有两个字:“借款。”甚至连顾晏的名字都未曾留下,仿佛这只是一笔寻常的资金往来。几乎是同一时间,他的工作邮箱里也收到了来自“逐辰科技”公关部负责人李薇的正式联络函,邮件措辞专业而高效,表示将即刻启动危机应对程序,协助处理网络上的不实信息,并邀请他共同商讨关于“逆光资本”作为“逐辰科技战略合作伙伴”的官方认证与推荐事宜。
      效率之高,态度之明确,执行力之强悍,让沈墨再一次深刻地、具体地认识到顾晏及其所掌控的“逐辰科技”这部精密机器所蕴含的恐怖能量。这不仅仅是金钱的支持,更是一种系统性的、全方位的背书。
      他没有浪费时间在无谓的感慨上,立刻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精准而高效地行动起来。
      首先,他全力配合“逐辰科技”公关部的工作。提供了自己身份和“逆光资本”工作室的合法资质证明,整理并提交了那些网络水军恶意抹黑、造谣的详细证据链,包括IP分析(尽管大多是无用的跳板地址)、发言模式对比、以及明显带有引导性的不实内容截图。李薇带领的团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不过半天时间,金石论坛上那些乌烟瘴气、如同苍蝇般嗡嗡作响的恶意评论就被大规模、高效率地清理一空,几个跳得最欢、言语最为恶毒的造谣主力账号被论坛管理员迅速永久封禁。同时,在沈墨发布的几篇核心分析帖以及“逆光资本”官方介绍页面的显著位置,都出现了一个设计精美、带有“逐辰科技”独特LOGO和“官方认证”字样的电子标识,并附有一句措辞严谨、分量极重的推荐语:“‘逆光资本’及其创始人沈墨先生,系‘逐辰科技’在金融分析与特定前沿科技领域研究方面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其专业能力、独立见解与行业洞察力备受我司认可。”
      这枚小小的、闪烁着权威光芒的电子标识,如同一个无形的、却坚不可摧的护身符,又像是一面高高竖起的旗帜,瞬间扭转了几乎一边倒的舆论风向。之前被水军节奏带偏、不明真相的论坛用户们恍然大悟,纷纷留言表示支持与道歉,之前那些因为压力而匆忙终止合作的小型机构也仿佛一夜之间改变了态度,悄悄发来了试探性的、语气变得异常客气甚至带着几分讨好的邮件,试图挽回关系。网络的喧嚣与污浊被迅速涤荡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基于强大实力背书的、更为稳固和可信的声誉。沈墨看着论坛页面下那个醒目的标识,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愈发坚定的决心。顾晏将“逐辰科技”多年积累的信誉和声望,毫不吝惜地押了一部分在他这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身上,这份信任,他绝不能、也绝不敢让其蒙受丝毫损失。
      解决了外部噪音的干扰,沈墨立刻将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最核心的交易与投资业务中。那五十万借款,他并未轻易动用,而是将其作为工作室的风险储备金和关键时刻的备用弹药,谨慎地存放在一个独立的账户里。他自身的交易和投资体系仍在有条不紊地运行,凭借日益扎实的基础分析、对市场情绪的精准把握,以及偶尔还能捕捉到的、那些尚未完全消散的“预知”碎片,他的个人资金曲线依旧保持着稳健且持续的上行姿态,如同一条穿越丘陵的溪流,虽然偶有曲折,但大方向始终向前。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沈家和楚风那边,显然并未因为顾晏的强势介入和“逐辰科技”的公开背书而就此偃旗息鼓。明面上的打压和封杀,因为顾忌到顾晏和“逐辰科技”可能带来的反噬,而不得不有所收敛,暂时转入了地下。但暗地里的手段,却变得更加隐蔽、更加刁钻,如同隐藏在阴影中的毒蛇,随时准备着发动致命一击。
      约莫一周后,沈墨通过自己建立的多维度数据监控模型,结合脑海中一个尚未完全模糊的碎片信息,敏锐地捕捉到了一家名为“海川生物”的初创公司可能存在的短期机会。这家公司规模很小,主营业务是从特定海洋微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其发布的一份用语极其谨慎、几乎无人关注的早期研究简报中,含糊地提到其某种提取物在体外实验中,对某种特定类型的癌细胞株显示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抑制效果”。简报用词保守,充满了各种免责声明,市场关注度几乎为零,股价长期在低位徘徊,交易极其清淡。
      但沈墨脑海中那个关于“不久后某国际知名医学研究机构将发布一项与该提取物作用机理相关的重磅基础研究成果,从而间接引爆市场对‘海川生物’关注度”的碎片,虽然比之前模糊了许多,却依然顽强地闪烁着微光。
      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尤其是在这种冷门标的上。沈墨没有犹豫,立刻开始行动。他动用了多个早已准备好的、分散且关联性极低的个人证券账户,像最耐心的猎人,开始小批量、多批次、在不同时间段,以极其隐蔽的方式悄悄建仓“海川生物”。这家公司的交易量本就萎靡,他的买入行为虽然单次金额很小,但持续性的买盘还是在这潭死水中激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引起了个别敏感资金的注意。
      就在他初步完成建仓布局后的第二天,一个显示为本地号码的陌生电话打到了他的工作手机上。对方自称是某家名不见经传的财经自媒体“快讯财经”的记者,姓王,语气听起来颇为热情,表示对“海川生物”很感兴趣,得知“逆光资本”的沈墨先生似乎也在关注,希望能就此对他进行一次“深度专访”,探讨其投资价值。
      沈墨心中立刻拉响了最高级别的警报。他的持仓行为已经做到了所能想象的极致隐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自媒体记者,如何能如此精准地得知他的动向,甚至直接找到了他并未公开的工作电话?这绝不可能是什么巧合!他不动声色地以“工作室规定,不接受非正式采访”为由,客气而坚定地婉拒了对方。
      然而,对方显然是有备而来。当天下午,一篇署名为该王姓记者的“独家深度报道”,就在几个流量不大、但恰好能覆盖部分散户投资者的小型财经网站和自媒体平台上悄然上线。标题起得极具煽动性和误导性:《“逆光资本”沈墨携神秘资金重金押注“海川生物”,是独具慧眼发现遗珠,还是火中取栗的疯狂投机?》。文章看似客观中立,引用了部分公开数据,实则通篇采用“据传闻”、“市场推测”、“可能存在”等模糊字眼,暗示“海川生物”的早期研究数据存在严重夸大嫌疑,核心技术专利归属模糊不清,面临巨大法律风险,并将沈墨的投资行为,刻意描绘成一种不负责任的高风险赌博,甚至隐晦地暗示其背后可能涉及未披露的内幕信息交易。
      报道一出,原本如同死水般的“海川生物”股吧和相关讨论区瞬间炸开了锅。不明真相的散户投资者们被文章引导,恐慌和质疑声四起,虽然影响范围暂时局限于这个小圈子,但精准地打击了“海川生物”本就如履薄冰的市场情绪和沈墨此次操作的潜在收益空间,更阴险的是,这种报道很可能引来不必要的、甚至恶意的监管关注,彻底搅黄这次机会。
      沈墨看着那篇漏洞百出、却恶意满满的报道,眼神冰冷得如同西伯利亚的冻土。这绝不是简单的财经八卦或哗众取宠,而是一次有针对性的、目的明确的狙击!沈家或楚风,显然在他可能关注的领域布下了眼线,或者通过监控市场异常交易行为,锁定了他的动向,一旦发现机会,便立刻出手,用最低成本、最恶心人的方式,进行干扰和破坏!
      这种如影随形、无孔不入的针对,如同附骨之疽,比明刀明枪的封杀更令人厌烦和疲惫。它无休无止地消耗着你的精力,试图将你拖入泥潭,用无数细小的伤口让你流血不止。
      沈墨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没有选择立刻与那篇报道进行正面纠缠或公开反驳,他知道那只会正中对方下怀,将事情闹大,吸引更多不必要的关注,反而帮了对方的忙。他迅速调整了交易策略,暂停了任何进一步的加仓动作,转为静观其变,严密监控盘面动向和舆论发酵情况。他依然相信自己的基本面判断和那尚未完全消失的预知碎片。只要那个关键的研究成果能够如期发布,这些卑劣的噪音自然会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般消融。
      但这次事件也给他敲响了前所未有的警钟。他不能再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疲于应付的状态。他需要建立更强大的信息屏蔽和反侦察能力,需要掌握更灵活、更隐蔽、更难被追踪的交易手法,更需要……主动出击,找到对手的致命弱点,而不仅仅是防御。
      他将更多的业余时间投入到对金融市场微观结构、高频交易策略、以及跨市场套利模型的研究中,学习如何利用更复杂的订单类型(如冰山订单、隐藏订单)、在不同交易所和OTC市场之间进行拆分交易,以更好地隐藏真实意图,规避可能的监控。同时,他开始更有意识、更系统化地梳理脑海中那些关于未来经济事件、政策变动、技术突破的碎片信息,尝试将其与实时新闻、研究报告进行交叉验证,构建属于自己的、不依赖“预知”的独立分析预测模型,尽可能减少对那日益不可靠的金手指的依赖。
      就在他与“海川生物”的暗流较劲、并积极提升自身硬实力的关键时刻,顾晏的电话再次不期而至。
      “那篇关于‘海川生物’的报道,看到了?”顾晏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开门见山,没有任何寒暄,一如既往的直接。
      “嗯。”沈墨并不意外顾晏会知道。这位科技大佬的信息网络和情报收集能力,显然比他想象的还要庞大和高效。恐怕自己这边刚接到那个记者电话,顾晏那边就已经收到风声了。
      “需要处理一下吗?”顾晏问得平淡,但话语背后的力量却不容小觑。以“逐辰科技”在媒体圈和公关领域的影响力,让那几家小网站撤稿、发布澄清声明,甚至让那个所谓的“记者”闭嘴,都并非难事。
      沈墨握着手机,走到办公室的窗边,看着楼下园区里依旧平静的景象,沉吟了片刻。他感受到顾晏话语中那份毫不费力的掌控感和维护之意,心中微暖,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语气平静而坚定:“不必了,顾总。谢谢您。但这种小打小闹,苍蝇嗡嗡叫,如果我们急着去拍,反而显得我们沉不住气,抬举了他们。我相信市场的最终判断力,也相信……真的假不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似乎在评估他的决定,随即传来顾晏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和更深层次认可的声音:“心态不错,沉得住气。看来我这投资,没看错人。”他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冷意,“不过,总是被苍蝇盯着,也确实惹人烦。我这边顺便查到点东西,那家‘快讯财经’背后,和一个注册地在开曼群岛、名为‘鼎鑫资本’的小型对冲基金有些不清不楚的资金往来,而‘鼎鑫资本’的主要有限合伙人(LP)名单里,有楚家旗下离岸控股公司的影子。”
      果然是他。楚风。沈墨眼中寒光一闪,如同出鞘的利刃。楚风这是铁了心要跟他过不去,甚至不惜动用这种隐藏在多层结构之下、难以追查的阴暗手段。
      “多谢顾总告知。”沈墨沉声道,这份情报很重要,让他明确了对手和攻击路径。
      “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楚风这个人,从小被惯坏了,行事偏激,手段……不太讲究,没什么底线。”顾晏提醒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淡淡的鄙夷,“如果需要更……干净、更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以后不敢再轻易伸爪子,我也可以……”
      “暂时不用。”沈墨打断了他,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这是我的战斗,我想自己来。至少,在现阶段。”
      他感激顾晏毫无保留的支持和庇护,但他不想事事依赖对方,成为一个永远需要被保护的角色。与楚风的这场恩怨,是他挣脱过去命运必须跨越的障碍,他需要亲自做一个了断,用自己的方式,凭借自己的力量。这不仅关乎尊严,更关乎他能否真正独立、强大地行走于这个世界,赢得包括顾晏在内所有人的真正尊重。
      顾晏在电话那头似乎微微顿了一下,随即理解了沈墨的想法,没有坚持,只是语气变得更加沉稳:“好。我尊重你的选择。记住,有需要,随时开口。‘逐辰科技’战略合作伙伴这个名头,不是虚的。”
      “我明白。再次感谢顾总。”
      挂断电话,沈墨独自站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夕阳的余晖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整个空间染成一片温暖而恢弘的橘红色,也将他挺直的背影拉得很长。窗外,城市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清晰,灯火次第亮起,如同繁星落入凡间。
      危机并未完全解除,对手依然在暗处如同毒蛇般窥伺,随时可能发动更阴险的攻击。但此刻的沈墨,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斗志、冷静,以及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坚定。
      顾晏的援手如同最坚固的后盾和最明亮的灯塔,为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抵御风浪的港湾。但真正需要劈波斩浪、航行至彼岸的,只能是他自己这艘船,以及他手中日益坚韧的舵与帆。
      他回到那张承载着他梦想与奋斗的办公桌前,重新调出“海川生物”的详细资料、研究简报和相关论文,开始进行比之前更加深入、更加苛刻的审查和推演。他要确保自己的投资逻辑,即使剥离掉那不确定的“预知”因素,依然能够经得起最严格的考验。他要让楚风这次的卑劣狙击,最终变成一个可笑而无效的、反衬出他自己无能和愚蠢的耳光!
      同时,一个更加清晰、更具攻击性、也更为大胆的反击计划,开始在他脑中迅速酝酿、成形。被动防守,永远无法赢得战争,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消耗。他需要主动出击,找到对手的致命弱点,瞄准时机,给予一击致命的重创!而楚风的“风华科技”,就是他选定的第一个目标。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自身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精准的情报和雷霆万钧的执行力。
      他看了一眼角落里那盆在夕阳余晖中愈发显得翠绿欲滴、生机勃勃的平安树,然后低下头,重新将全部心神投入了屏幕上的数据与文字之中。
      屏幕的冷光映在他专注而沉静的脸上,那双曾经带着迷茫与挣扎的眼睛,此刻只剩下磐石般的坚定和洞悉一切的锐利光芒。
      破局之光,不仅来自外部的强大援手与庇护,更源自内心那永不熄灭的、要亲手掌控命运的火焰,以及敢于向一切阻碍亮剑的勇气!
      夜渐深,办公室的灯光依旧倔强地亮着,如同黑暗海面上永不妥协的孤帆,坚定地调整着航向,积蓄着力量,准备着迎接即将到来的、更猛烈的风暴,以及风暴之后,那必将到来的崭新黎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所有发布小说全文都已存稿完毕,放心阅读~如果可以点个收藏给新手小小鼓励~mua多多评论,给新人一点建议~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