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4、第 144 章 ...
-
城北洞李在镕宅邸,书房。
李在镕坐在书房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份内部简报,正是关于李智宇批准的那项“潜力发展基金”和优先培训计划。他脸上带着那种惯常的、难以捉摸的浅笑,目光投向坐在对面的儿子。
“之前冻结晋升,现在又给出专项基金和培训机会,”李在镕放下简报,语气听起来像是随意的闲聊,“这一收一放,下面的人,怕是又要揣摩上好一阵子了。”
李智宇坐姿沉稳,面对父亲的询问,他神色没有任何波动,仿佛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
“一码归一码。”他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之前的冻结,是基于集团整体架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必要措施。现在的基金和培训,是针对其中真正具有潜力、且忠诚度经过验证的核心骨干。赏罚需要分明,资源要投放在刀刃上。”
他顿了顿,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看向父亲,继续道:“这就像是帝王之术是学问,可以学习,可以研究。但帝王心术,”他微微停顿,仿佛在斟酌用词,又像是在强调某种本质的区别,“是性格,是本能。知道何时该挥下大棒,何时该给出甜枣,分寸的拿捏,存乎一心。”
他没有引用任何历史典故,但话语里的意味,与那日他对金旼炡谈起汉文帝、嘉靖帝时如出一辙。他将自己置于那个“执棋者”的位置,将庞大集团的人事操控、利益平衡,视作一种源于本能的“心术”。
李在镕静静地听着,脸上那抹浅笑似乎加深了些许,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复杂光芒。有欣慰,有认可,或许,也有一丝岁月流逝、江山代换的淡淡感慨。他不再年轻,而眼前的儿子,早已不是需要他时时提点的继承人,而是一个心智、手段都完全成熟的掌舵者。
“你心里有数就好。”李在镕最终只是点了点头,不再就此多言。这句简单的话,是彻底的放权,也是最终的认可。他清楚地知道,这个帝国在儿子手中,只会更加铁腕,也更加……难以捉摸。
同日下午,首尔圣水洞。
结束了上午的拍摄,金旼炡和队友Karina、宁艺卓一起来到圣水洞一带逛街,顺便为某个合作品牌拍摄INS推广素材。三人都穿着私服,戴着帽子和口罩,但在潮人聚集的圣水洞,依然能引起不少关注和窃窃私语。
她们走进一家设计师品牌店,在店员的引导下,挑选着符合品牌调性的服装。旼炡拿起一件浅米色的镂空针织衫,在镜子前比划着。
“这件很适合你,旼炡呀,”Karina在旁边评价道,“看起来很温柔。”
宁艺卓也凑过来,用中文小声调侃:“是不是要穿给‘那位’看呀?”
旼炡耳根微热,嗔怪地瞪了宁艺卓一眼,却没有否认,只是将衣服递给店员,轻声说:“麻烦这件,谢谢。”
她们在店内挑选、试穿,配合随行的经纪人和品牌方工作人员拍摄了一些自然的生活化照片和短视频。过程轻松愉快,队友间的默契和玩笑冲散了工作的紧张感。
拍摄间隙,旼炡走到橱窗边,看着窗外圣水洞独特的工业风建筑与时尚潮人交织的街景。她想起李智宇,想起他那庞大而冰冷的世界,想起他谈及“帝王心术”时那双深邃孤独的眼睛。
然后,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提着的购物袋,里面是她刚刚凭自己喜好和收入购买的衣物,是她作为偶像Winter、作为金旼炡所拥有的、独立的人生和事业。
一种奇异的平衡感在她心中升起。她无需踏入他的世界,去理解那些冰冷的权谋与心术;他也无需完全融入她的生活,来体会舞台下的琐碎与喧嚣。他们在各自平行的轨道上运行,却在灵魂深处拥有只属于彼此的、绝对的理解与守护。
她拿出手机,点开加密频道,发了一条信息,没有文字,只分享了一张刚刚队友帮她拍的、对着橱窗微笑的侧影照片。阳光透过玻璃,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晕。
她不知道他何时会看到,也不期待立刻得到回复。这只是她的一种方式,隔空分享她此刻的宁静与小小的喜悦,告诉他,她在她的世界里,也很好。
夜晚,汉南洞公寓。
李智宇回到公寓时,金旼炡已经回来了。她正在衣帽间里,将今天新买的衣服挂进属于她的那一区域。
他走到衣帽间门口,靠在门框上,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她没有察觉,正小心翼翼地将那件米色针织衫挂好,手指轻轻抚平上面的褶皱。
他的目光扫过她今天明显精心打扮过、还带着淡妆的侧脸,又落在她新添置的衣物上,没有出声。
旼炡挂好衣服,转过身,才看到门口的他,微微吓了一跳:“OPPA,你回来了。”
“嗯。”他应了一声,目光依旧停留在她脸上,似乎比平时多停留了几秒。
旼炡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怎么了?我脸上有东西吗?”
李智宇没有回答,而是走上前,从她刚刚整理好的衣物中,拿起那对今天逛街时品牌方赠送的、造型比较夸张的金属耳环,在手里看了看,然后又放回原处。
“今天出去了?”他问,语气如常。
“和内永绘里欧尼、艺卓一起去圣水洞走了走,拍了点物料。”旼炡老实回答。
他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衣帽间。
旼炡看着他的背影,轻轻松了口气,嘴角却忍不住弯起。他从不干涉她的工作和社交,甚至鼓励她拥有自己的空间,但他这种细微的、不经意的关注,总是能让她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在他心中的分量。
她走到梳妆台前,看着镜中的自己,取下耳朵上日常佩戴的铂金雪花耳钉,小心收好。然后,她拿起今天新买的一对样式更活泼的耳环戴上,对着镜子看了看,清冷的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
汉南洞公寓,午后。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木地板上切割出慵懒的光斑。这是一个难得的、没有紧急公务缠身的下午。李智宇没有出门,穿着深灰色的棉质长裤和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坐在客厅沙发上,手里拿着那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却许久没有翻动一页。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地毯上。
金旼炡正盘腿坐在地毯上,神情专注地摆弄着那台徕卡M11相机。她微微蹙着眉,指尖小心地调整着镜头上的光圈环,时而举起相机,对着窗外某个角度虚虚地构图,然后又放下,继续研究菜单里的设置。阳光勾勒出她纤细的脖颈和认真的侧脸,有一种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宁静美感。
她没有拍他,也没有拍那些显而易见的华丽景象,更多是在捕捉一些细微的光影变化,或者某个静物在特定光线下的轮廓。那种专注,与她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样子截然不同,更像一个初窥门径的学徒,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探索和发自内心的喜爱。
李智宇安静地看着她,没有打扰。他想起送她这台相机时,她眼底闪过的惊喜和随后涌上的、怕弄坏昂贵物品的忐忑。他当时只是淡淡说了句“工具而已,用坏了再换”,她便不再多言,只是更认真地学习使用它。
此刻,看着她与相机“较劲”的模样,他冷硬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这台相机,如同他共享的公寓密码,如同那些默许她留下的痕迹,是他为她打开的另一扇窗,让她能以她的方式,去观察、去记录,甚至去参与构建这个原本只属于他的、绝对秩序的空间。
她似乎终于调好了参数,对准了放在茶几一角的那个手工陶土杯,杯身画着的雪花和“W”在光线下显得格外清晰。她屏住呼吸,轻轻按下了快门。
轻微的“咔嚓”声后,她立刻低头查看屏幕,脸上露出了一个满足的、浅浅的笑容,像是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这时,她才意识到他一直在看她,有些不好意思地抬起头,晃了晃手里的相机:“OPPA,我在学拍照。”
“嗯,看到了。”他应道,声音比平时温和少许,“慢慢来。”
没有过多的夸奖,但这简单的回应已让她心满意足。她放下相机,拿起旁边那本雪花封面的乐谱本和铂金自动铅笔,开始记录刚刚想到的某个旋律片段。他则重新将目光投回手中的书页。
室内一片静谧,只有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他偶尔翻动书页的轻响。两人各做各的事,互不打扰,却又奇异地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种无需言语填满的陪伴,对他们而言,是忙碌生活中最奢侈的休憩。
同日傍晚,首尔某高级俱乐部。
李智皓正和几个朋友在卡座里喝酒聊天,气氛喧闹。一个家里做建材生意、平时总想方设法打听财阀圈内消息的所谓“朋友”,凑到他身边,压低声音,带着谄媚的笑:
“智皓啊,听说你哥……最近身边是不是有情况了?好像是娱乐圈的人?”那人挤眉弄眼,试图套话,“是哪家的姑娘这么有福气啊?”
李智皓正在晃动着手中的酒杯,闻言动作一顿,脸上的笑容瞬间淡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毫不掩饰的无语和厌烦。他撩起眼皮,懒洋洋地瞥了那人一眼,语气带着明显的疏离:
“我说,你们这些人,是不是整天没事干就光盯着别人家锅里那点东西了?”他嗤笑一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我哥的事,轮得到你们瞎打听?有这闲工夫,不如想想怎么把自家那点生意整明白。”
他的话毫不客气,带着财阀子弟特有的、居高临下的傲慢。那人被怼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讪讪地缩了回去,不敢再多言。
李智皓懒得再理他,起身走到另一边,跟另一个玩赛车的朋友聊起了新款轮胎的抓地力。他心里明镜似的,关于他哥和Winter嫂子的事,在这个圈子里是最高级别的“看破不说破”。任何试图打听、求证甚至传播的行为,都是不懂规矩和自找没趣。他虽然平日里看起来玩世不恭,但在维护家人,尤其是维护他哥的隐私和权威上,界限划得比谁都清。
夜晚,汉南洞公寓。
窗外的城市灯火如同散落的星辰。李智宇合上书,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眉心。金旼炡也收起了乐谱本和相机。
她看着他眉宇间那丝挥之不去的疲惫,轻声问:“OPPA,要喝点东西吗?我煮点柚子茶?”
她很少主动提出为他做这些琐事,通常都是张秘书或公寓服务准备。李智宇抬眼看了看她,点了点头:“好。”
旼炡起身走向开放式厨房,从冰箱里拿出蜂蜜柚子茶,熟练地烧水、冲泡。她的动作算不上非常娴熟,但很认真。
李智宇就坐在沙发上,安静地看着她在厨房里忙碌的纤细背影。暖黄的灯光笼罩着她,空气中渐渐弥漫开柚子茶清甜温热的气息。这与他一贯冷冽的雪松香氛截然不同,却意外地并不让人排斥。
她端着两杯冒着热气的柚子茶走过来,将其中一杯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自己捧着另一杯,在他身边坐下。
“小心烫。”她小声提醒。
李智宇端起瓷杯,温热透过杯壁传递到掌心。他吹了吹热气,喝了一小口。甜度适中,带着柚子的微酸和清香,顺着食道滑下,似乎真的驱散了一些疲惫。
他没有说话,只是慢慢地喝着茶。旼炡也没有再开口,小口啜饮着,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居家般的宁静。
在这个由他掌控的、通常只与冰冷数据和权谋计算相伴的空间里,因为她笨拙却真诚的举动,因为她留下的生活痕迹,因为她此刻安静的陪伴,而悄然滋生出一丝真实的、名为“家”的暖意。
对他而言,这比任何昂贵的礼物或刻意的逢迎,都更能触动内心那处不为人知的柔软。而他允许这份暖意存在,本身就是他所能给出的、最深刻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