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晋阳侯 ...

  •   此刻,一望无垠的旷野暴雨倾盆,天地尽头银龙暴闪,雷鸣声震得大地瑟瑟抖动。

      青衍从远处收回目光,近处烈焰燃尽的飞灰透过雨幕萦绕在身侧,与赤红色的血雾交织。

      好冷。

      低下头,只见自己跪在冰冷的青石上,膝下溅起的水花混着血迹,寒意彻骨。

      有一人立在眼前,身量颇高,青袍已湿透,却仍孤直挺拔,居高而视。

      “张口。”那人摊开掌心,一枚暗红色的丹药在雨水中发散出极盛的腥甜之气。

      他知道那是何物,偏头欲避:“我不要......”

      话音未落,那人猛地抬手,力道冷厉,指尖捏住他的下颌,迫他张口,另一只手银白光影一闪,将丹丸强行灌入喉间:

      “乖,咽下去。”

      腥臭之气混杂着染秋醉的甜香,让他依旧不由自主地作呕。那丹药甫入喉间,便被灏鸾霸道之力化开,刹那间澎湃灵力奔涌而入,冲进四肢百骸,青衍只觉得针刺般的疼痛随着药力在身体的每一处蔓延开去。

      灏鸾并没有松手,他的指尖带着滚烫的温度,就着冰冷的雨水缓缓滑过他的下颌,颈项,最终停留在咽喉处,像是要确认他已咽下了那枚丹药。

      青衍不敢低头,只能这样仰头看他,他看见灏鸾微微眯起双眼,勾起一侧唇角,似笑非笑。

      突然,他俯身贴在青衍耳边,语音暗哑低沉:

      “听话,就让你永远这样跟着我。”

      青衍心口骤然一紧。雨声喧嚣,可这句话却像在胸腔里炸开,盖过了所有声响。

      他的指尖在衣袖里微微蜷起,胸膛随呼吸起伏得更快。明明冰雨刺骨,那句话却像火,直直烙在心底,灼得他心神不稳。

      他说的是永远。

      绝不似多年前的最后一刻,那人内丹已毁,四面楚歌,斜靠在凌霄殿九层白玉阶顶端的城主座上,冲他闲闲一笑:

      “回家去吧,青衍,别再跟着我了,会死。”

      经脉似乎承受不住汹涌的药力而寸寸断裂,青衍抑制不住地低声喘息,两人呼吸交缠,唇齿只差一线。

      灏鸾贴近的体温和衣襟上冷冽幽淡的青桂香气将他密密缠绕,剧烈的疼痛从内丹处奔涌四散,几乎将他撕裂。

      轰然雷鸣。

      青衍倏地从梦中惊醒,胸口起伏不定,仿佛丹药的腥气还停留在喉间。

      帷帐低垂,殿外风雨如注,远处未歇的雷声与梦境重叠,分不出真实与幻境。

      他缓缓起身,额头薄汗未干,唇畔还残留着些许血迹。

      是了,十五月望,受损的内丹受月华牵引而反噬,他在梦中才会感受到那样撕扯般的疼痛。

      他指尖微微颤抖,下意识抚向唇角——那里似乎还残留着灏鸾触碰后的温度。耳畔的低语反复回荡:

      ——“就让你永远这样跟着我。”

      胸口猛地收紧,心跳沉重得失了节奏。恍惚中那独特又清冽的香气穿透雨幕,像一缕丝线,隐隐漂浮在这冷寂的苍玦殿。

      青衍探手去取案上的茶,却不想指尖已因剧痛而脱力。

      玉盏从案上跌落,碎裂声清脆,在雨声里格外刺耳。

      “尊主,可是出了什么事?”殿外传来侍从的低声询问。

      青衍指尖收紧,垂眸片刻,再抬首时,眼神已然收敛,清冷如镜,沉静得不带一丝涟漪。

      “无妨。”他淡声道。

      只是寻常二字,却令殿外人噤若寒蝉,不敢再问。

      雨声依旧急骤,殿内却因这一句话,重归冷寂。

      这时,远处永安宫钟沉沉响起,穿透风雨而来,悠长而庄重。

      青衍静静凝望着雨幕深处,神色无悲无喜。可胸腔深处,那句话却如暗火未熄,在风雨间翻滚不散。

      此时已近卯初,正是朝会将启之刻。这悠长的钟声,既是召唤群臣,也是在昭告天下:

      那生来痴傻,被皇帝圈养在陇翠阁中从未见人的二殿下陆景昭

      --今日归朝。

      天和二十四年夏末,数月暴雨连降七城,除都城永安外,五个藩王半数封地近似泽国。

      二个月前,三位异姓王联名上书请求天朝皇帝拨款赈灾。

      七日之内,三十万两赈灾款从永安出发,按理而论,由虎贲亲卫一路护送直下西南,半月即可到达灾区。

      但亲卫军的车队出永安后,路经泉林山阴处,竟一夜之间,全数凭空消失了。

      不仅银两车马失踪,八十四名由虎贲中郎将从亲眷子弟中精挑细选,七岁入营,十年不分寒暑铁血练就的影卫也全数消散在永安城外焦灼热辣的空气中。

      一个月来,调查的人马流水似来回,却没有任何一丝关于赈灾款的实质消息。

      天子惊怒之下,立即调遣去年刚刚驻守封地的楚渊王回都议事。

      今日早朝,文武又就如何处理这件棘手之事争论不休。赈灾款,连同十日前霖羡王在安越起兵叛乱这个半真半假的消息,让满朝文武有了两派不同的意见。

      以太尉欧阳致为首主张以武力积极镇压。

      理由是我天朝国富民强,五大藩王不过一人起兵,不足为虑,如不趁其根基不稳之时绞杀,一旦有人依附,处理起来便会麻烦许多。

      以宰相李宥融的说法,藩王叛乱该以安抚为主。

      因霖羡王祖父为前朝宰相,投诚后封异姓王,幼时更是与陛下一同长大,亲厚无比,不该不分青红皂白就出兵镇压,让其他前朝投诚的亲王贵胄心生疑虑。

      而且霖羡王封地受灾并不是五个藩王中最严重的,此次起兵,于情于理都十分蹊跷,应先安抚为主,待细细查明后再行处理。

      欧阳致则怀疑赈灾款是霖羡王劫走,不仅可以充足军资,还可以让朝廷失信于其他藩王,让天下人心动摇。

      李宥融反驳说,虎贲亲卫押送,仅仅才出永安不足百里便全数失踪,一丝痕迹都没有留下,实在有悖常理。

      如果是霖羡王所为,必然有蛛丝马迹,并不会连一个过夜驻足的锅灶痕迹都没有留下。

      虎贲军法甚严,军人不得夜宿任何酒肆宅邸,必然是自己生火做饭以防毒杀,一路行来都有迹可循,独独到了泉林山处,在一夜之间凭空消失。当真是匪夷所思,诡异至极。

      一提泉林,满朝老少臣子便炸了锅。

      因这泉林山往北幅员八百余里,最近处离永安城门只有九十余里。此乃玄狐地界。

      狐族近年来日渐势大,已隐隐有割疆自治之势。

      狐族三百年前自前宗主突然暴毙后就成一盘散沙,上面长老宗亲争权夺位,各自为政。下面的小狐狸们也无人庇护,四散为家。

      因白狐生来妩媚无双,时常被修仙人士抓住,废了灵力内丹,豢养取乐。玄狐内丹中可存有他人灵力,像个行走的灵药罐子,也时常被修行者设伏杀死取丹炼药。狐族便日渐势衰。

      可未曾想到,几十年前新首领突然即位,传言中这新首领不仅魁梧雄壮,长相可怖,手段也极其狠辣,以杀人取心为乐。

      且即位当天就将亲叔叔和亲表哥吊在城外,施了法术放血,两人哀嚎了三天三夜才死去。

      又在十几年间灭了大小几十个修士门派,手段之残忍,骇人听闻,且行迹诡秘,法力高强,十分难以对付......

      说起妖狐,文官武将们似乎瞬间提起了统一的兴趣,眉飞色舞,七嘴八舌将野史秘闻聊得极是热闹。

      是啊,谁的府上,没有秘养着几只妖媚无双的白狐,谁没有偷偷吃过玄狐内丹制成的补药呢?

      眼看着狐族势大,丹药和狐女的价钱不断攀涨,现下聊起来不免心中愤愤不平。

      “都给我闭嘴!这是泰和殿!不是说书的茶楼!”

      一声呵斥,大殿顿时鸦雀无声,随后便是一片伏地跪落的声响。

      皇帝从御座上站起,有些不耐烦地走下丹陛,脚步橐橐:

      “楚渊王,你怎么看?”

      此刻楚渊王静静伏在地面,心中念想千回百转。

      他昨日才一身风尘入都,只带了数名亲卫策马急驰而来,谋士幕僚均留在封地。

      离开永安一年有余,虽有密报时时送达,但是更机要的一些事情,并不是他安插的那些探子能够听到的。父亲想要听的是什么,他心里完全没有把握。

      “臣以为,眼前的麻烦不只在于银子丢失,而是先要安抚藩王们的情绪,陛下可以先调拨近处的州府银库,派出使臣,落实赈灾,然后再慢慢查明这三十万两的去处。”

      “银子丢了,不找,再给?再丢?”天和皇帝嘴角牵起一丝冷笑。

      楚渊王心中一窘,面上微红,还好俯身在地,未有人察觉。

      还没想好如何应上,天和皇帝已经转向了另一边。

      “晋阳侯,你怎么看?”

      晋阳侯陆景昭闻言抬起头望着这个立在他面前的男人。

      这是他的父亲,也是整个天下的主人。

      在陆景昭的印象中,对于这个父亲并没有过多的记忆,或者说,这盘螭卧龙的大殿,这衣冠楚楚的满朝文武,这一张张滑过眼底若真若假的面容,都是他从不熟悉的陌生。

      他的记忆,并不是从四岁记事开始的。

      陆景昭顿首:“儿臣以为,不论是霖羡王叛变,或是赈灾款被劫,其缘由都在于水患。

      水患生而民心乱,民心不稳才会被人有机可趁,此次水患百年难遇,各地藩王优养已久,处理灾情的能力必然有限,光靠他们自己处理,必然民怨尤甚。

      而水患之后必有瘟疫饥荒,我朝人才济济,父君可先考虑派遣太医,司空去藩王属地查看灾情,联合当地药铺,预先布控防止疫情扩散。

      并将水利疏导,避免大堤崩坏所导致的二次水患。

      至于赈灾款的丢失,是一定要彻查到底的,狐族虽然势大,但普天之下,再大也不过是天子臣民。

      赈灾银子先要用出去,可先聚合民间商会,让本地大贾先承担,写下官方借据,后续我国库充溢再行赔还,另贴告示表彰。可本息兼收,又得名声,我想他们是愿意的。”

      他抬眼看了一眼皇帝,见皇帝没有说话,面色阴晴不定,顿了顿又继续说:

      “至于霖羡王叛乱,臣以为不能凭信报的消息就定战定和,需要派遣亲信使者先接触一次,试探霖羡王的真实起兵意图,若只是情势所迫,那便好说,怀柔安抚,助其摆脱困境即可。若真有不臣之心,儿子以为.....”

      他眼光垂落,眉心不可察觉的微微皱了一下,

      “不必动兵,此人一死,兵祸可消。”

      一语言毕,殿中一片死寂。随即而来的,是嗡嗡的议论之声,虽听不清言语,但几位老臣并未出言再柬,可知这番话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楚渊王的心忽然猛跳了几下,觉察到自己的冷汗浸透了衣领,按在青石砖被湿汗浸透的指尖不禁微微用力:

      “他从出生起便是个连人都人不清的傻子,为何短短几年间竟能周全至此?是谁教他说的这番话?

      他此番回来,究竟是想做什么?”

      一众大臣跪伏于地,心潮澎湃覆雨翻云。暗暗以眼角神态交流,有心生仰慕者,有钦佩者,有讶然者,有恍然大悟者。

      但更多的,是悄悄抬起眼,望向这位侃侃而谈的青年,心下升起了无数的疑惑。

      谁都知道当今皇帝只有两位嫡子,长子是举国皆知的楚渊王,次子,便是这与楚渊王陆和靖一母同胞,年龄也只相差一岁的晋阳侯陆景昭。

      但他幼年失慧,从出生起就是一个浑浑噩噩的傻子,和陆和靖心有百窍玲珑剔透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陆和靖四岁可诵诗书,八岁马上弯弓可射麂鹿,十三岁随军征伐边境,十五岁因战功封楚渊王,本该成婚就去封地,却因为皇后喜爱,硬生生在封王之后被留在永安呆了五年,直到去岁,才被皇后依依不舍的送去封地。

      而晋阳侯陆景昭今年二十岁,今日首次临朝,也只是个侯爷。对这个晋阳侯,大多亲贵都没有多少印象,因为幼年懵懂,常年只是圈养在珑翠阁中,几乎未曾见过。

      听说这陆景昭十四岁时,被皇帝召见问话,见到父君就叫了句姐姐,当时还有好几个大臣在场,让皇上脸面扫地。

      次日就被皇帝直接派人送去碧落凌霄城,拜当世第一修仙大家拂云真人为师,随行的只有几个小厮侍卫,连伺候的嬷嬷都没有。

      其实凌霄城自晋阳侯出生发现失智后,十几年来数次遣人来请,想要以仙家之力相试,看看能否让二皇子恢复神智,皇帝都不置可否,未应承,也未拒绝。

      众人皆觉得还是不舍得,这次果断送去,可见是气的急了,也大有放弃之意。

      本就在人人以为这个二殿下要在碧落凌霄城终老的时候,拂云竟亲携一个丰神俊朗灵秀非凡的陆景昭归来了!

      回朝至今不过数日,晋阳侯陆景昭这个名字就如一块重石,激起千层浪般在都城永安的宗室贵族中传开了。

      众人不是不了解碧落凌霄城的本事,但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天生的痴傻之人,竟能给教养成一个进退有度,胸有丘壑的翩翩公子,居然还写得一手法度谨严的好字。

      中书侍郎金辰风曾捧着他的手札断言这笔字至少要有二十年以上的苦功,且风格神韵像极了一位极其厉害的仙家前辈。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虽然与陆和靖不是孪生兄弟,样貌却极为相似,粗看时仿若一人。

      只是今日临朝时比肩而立,才发现陆景昭比其兄长要高出寸许,但眉眼间除了神色外,并无二致。

      众人伏地,心思涌动。晋阳侯话语落地,并无一人接着回奏。

      过了一小会儿,只听皇帝回转身来语气温和:

      “按他说的办,金侍郎,拟个章程上来我看,散了吧。”

      等到皇帝离去,众人才慢慢爬起,嗡嗡的议论声若隐若现。

      陆景昭慢慢起身,侧脸就见到了他那个实在不怎么熟的胞兄楚渊王。

      这是他第一次仔细看着这个哥哥,远游冠下眉长入鬓,黑玉般莹亮的光泽在眼中缓缓沉沉。明明是一副端正严肃的表情,薄薄的唇角也似略略含着笑意。

      恭谨又疏离。

      只皮肤白皙的有些过分,夏日的光透过高高的雕花窗投进水漫青砖的大殿,映射在他的身上,远看去面上似笼着一层淡淡莹光。

      他身量纤长,穿着一身与自己近似的皂色朝服,站在离他十余步处,被一群老臣围着说话。

      陆景昭心道,这大哥,还真与我有九分相似。

      一边想一边又不由自主地看了过去,陆和靖似乎察觉到他的目光,抬起眼来,在人群中对他轻轻颔首,他看着大哥一时脱不开身,便对着他恭敬一揖,转身离去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晋阳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