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 8 章 ...
-
时间是最高明的骗子。
它用日复一日的、看似毫无变化的重复,轻易地就能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那些曾经让你心旌摇曳的、惊心动魄的过往,似乎真的,就可以被彻底抚平、遗忘。
一个月过去了。
林栖的生活,恢复了比以前更加平静的轨道。那张属于“Hunter”酒吧的会员卡被她丢在了抽屉的最深处,积了灰。她刻意绕开那片街区,仿佛这样就能绕开那个闯入她生活,又被她亲手推开的男人。她像一只受惊后,躲回自己巢穴的动物,用加倍的努力工作,和周末雷打不动的阅读、看展,来重新填满自己的生活,构筑起一个安全的、理性的、可控的世界。
她几乎就要成功了。
她几乎就要说服自己,那个夜晚,不过是她人生轨道上一次微不足道的脱轨。那个名叫沈砚的男人,不过是她乏善可陈的感情史里,一个连姓名都不该拥有的、荒唐的代号。
但回忆,是无法被物理隔绝的。
在某个加班晚归的深夜,路过街角的香水店,闻到一丝熟悉的木质香调时,她会突然想起他身上清冽又霸道的气息;在某个独处的周末,翻阅一本画册,看到一幅描绘星空的画作时,她会下意识地想起他家落地窗外,那片璀璨得不真实的夜景。
她以为自己是洒脱的玩家,却发现自己早已成了那个人的猎物。输赢,在她动心的那一刻,其实早已注定。
这一个月里,沈砚没有再去过“Hunter”酒吧。那里的酒,似乎因为少了一个有趣的对手,而变得有些索然无味。
他那支从玄关拿回书房,就一直立在他显示器旁的黑色口红,像一个沉默的挑衅,也像一个无声的倒计时。
他动用了一些关系,想要找到一个名叫“林栖”的女人。对他而言,这并非难事。不出三天,她的基本资料,包括她工作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她的毕业院校、她的居住地址,都已经静静地躺在了他的邮箱里。
但他没有立刻行动。
直接出现在她的公司楼下,或者“偶遇”在她家附近,都太过粗暴,也失了风度。那不是追求,而是骚扰。对于林栖那样的女人,只会把她推得更远。
他选择了一种更聪明,也更具挑战性的方式——等待,以及,创造真正的“偶遇”。
通过更深层的调查,他了解了她的兴趣。她喜欢当代艺术,是好几家美术馆的会员;她喜欢阅读,是代官山茑屋书店的常客;她还喜欢陶艺,每个月都会去目黑区的一家陶艺工作室。
她的生活,像一本摊开的书,清晰、规律,又充满了文艺气息。
沈砚开始出现在这些地方。他像一个极具耐心的猎人,收敛起所有锋芒,将自己伪装成环境的一部分,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轨迹,与她的轨迹,进行重叠。
他在等一个最完美的时机。
今天,这个时机来了。
一家他常去的画廊在表参道附近新开了一个分馆,主理人是他认识多年的朋友。他答应来参加这个小型的开幕酒会,不仅是出于交情,更是因为,他查到林栖的名字,也赫然出现在今晚的宾客名单上。
画廊的设计极简,巨大的白色墙壁上挂着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大胆的色彩与抽象的线条在空间里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宾客们三三两两地低声交谈,空气中流淌着香槟的气泡和若有似无的古典乐。
沈砚端着一杯香槟,兴趣寥寥地看着墙上的一幅画。画上是大片晕染的蓝色,深邃得如同午夜的大海,一如那晚在他身下时,她眼中迷离的神色。
正当他出神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毫无预兆地,闯入了他的余光。
她就在那里。
穿着一身干练的米白色西装套裙,长发挽起,露出优雅的脖颈。她没有化妆,或是化了极淡的妆,素净的脸上带着一丝专注于艺术的严肃表情。她正站在他对面的展墙下,微微仰头看着一幅画,看得入神,完全没有注意到周围的环境。
那一刻,沈砚的心跳,漏了半拍。
这一个月来所有的耐心和等待,在看到她的这一瞬间,都化作了全然的值得。
他没有立刻上前,只是站在原地,隔着稀疏的人群,静静地看着她。就像一个月前在酒吧里那样,她依然是人群中最独特的存在,能让他的目光在瞬间聚焦。但又和那天晚上不一样。此刻的她,没有了酒吧里的疏离和伪装,而是散发着一种知性的、专业的、令人信服的美。
这才是她真实的样子。比那晚,更让他心动。
他放下酒杯,理了理领带,缓步向她走去。这一次,脚步比上次在酒吧时,多了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急切。
他在她身旁站定,顺着她的目光看向墙上的画作。那是一幅色彩极为浓烈的画,大片大片燃烧般的红色与压抑的黑色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原始的、即将喷薄而出的力量感。
“好看吗?” 他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地传入她的耳中。
这声音,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林栖尘封了一个月的记忆之门。
她的身体猛地一僵,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缓缓地、像慢镜头一样,转过头来。
当看清身边站着的、那个正含笑看着她的男人时,林栖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瞬间停止了跳动。
是他。
他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比那晚更显正式和英挺。他脸上带着从容的、熟悉的微笑,眼神深邃,仿佛这一个月的分离,从未发生过。
“这幅画的名字,” 沈砚看着她震惊得说不出话的样子,嘴角的笑意加深,缓缓地、一字一顿地,吐出了那个仿佛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词,
“叫《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