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驱狼吞虎 ...

  •   第十二章:驱狼吞虎
      ---

      忠伯传来的消息像一道惊雷,在云初袖看似平静的心湖里炸开。野猪岭路口被赵家的人盯上,这无疑是致命的威胁。第二次运输计划尚未启动便濒临破产,之前所有的努力、投入的银钱、建立的希望,都可能瞬间化为泡影。

      恐慌只持续了极短的一瞬,便被更强大的冷静强行压下。云初袖紧紧攥着那张带来噩耗的纸条,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刺痛感让她的大脑异常清醒。

      不能乱。越是危急关头,越不能乱。

      赵家派人封堵路口,说明他们只是怀疑,并未掌握确凿证据。否则,来的就不是几个盯梢的,而是直接上门发难了。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也意味着她还有操作的空间。

      硬闯肯定不行,那是自投罗网。放弃古道更不可能,那是自断生路。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赵家的人,自己从野猪岭口“离开”。

      如何让一条盯着猎物的恶狼主动放弃?要么有更强大的力量驱逐它,要么,有更肥美的猎物出现在别处,吸引它的注意力。

      云初袖的脑海中飞速闪过近日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赵家的贪婪,李家的内部矛盾,李茂被禁足,以及……赵李两家看似牢固实则脆弱的联盟。

      一个大胆至极,甚至有些疯狂的念头,逐渐清晰起来——驱狼吞虎,祸水东引。

      既然赵家像狼一样盯着云家,那就不妨给他们指出一只看起来更肥美、且与云家有隙的“老虎”——李家!尤其是那个刚被禁足、满腹怨气的李茂!

      她要利用赵李两家固有的猜忌和利益冲突,制造一个巨大的诱饵,让赵家相信,云家之所以能缓过气,并非找到了什么新商路,而是暗中与李家(或者至少是李家的某些人)达成了某种秘密交易,而李茂的求亲和被禁足,不过是掩人耳目的苦肉计!而真正的利益输送点,可能根本不在城西的野猪岭,而是在别处,比如……与李家漕运相关的某个环节?

      这个计划风险极高,是在刀尖上跳舞。一旦操作不当,可能同时激怒赵李两家,让云家死无葬身之地。但若是成功,不仅能解野猪岭之围,还能重创赵李联盟,为云家赢得宝贵的喘息和发展时机。

      值得一试!

      云初袖眼中闪过决然的光芒。她迅速铺纸研墨,但不是用那特制药水,而是用普通墨汁,写下了一份看似寻常的家书。信是写给一位远嫁邻郡、多年未有联系的“表姨母”的,内容无非是问候近况,诉说家中近来的艰难,并隐晦地提及“幸得城中旧友暗中援手,于漕运琐事上略有通融,方得喘息”,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这位“旧友”的感激,却又语焉不详。

      这封信,注定是寄不出去的,或者说,它真正的“收件人”并非那位表姨母。云初袖将它仔细封好,放在妆奁一个显眼却又不是最隐秘的位置。

      下一步,她需要让这封信,以及信中暗示的“漕运琐事”和“旧友”,以一种“意外”的方式,落入赵家眼线的视线。

      机会很快到来。两日后,是潞州城内一座香火颇旺的寺庙的庙会。周氏为了给云铮祈福,决定带女眷们去上香。这在以往是寻常事,但在眼下这个敏感时期,无疑是一次绝佳的信息传递机会。

      出发前,云初袖特意戴上了一支并不十分起眼、但做工精巧的银簪,簪头镶嵌着一颗小小的、成色一般的珍珠。这支簪子,是生母的遗物之一,她平日很少佩戴。

      庙会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云初袖紧紧跟在周氏身后,低眉顺眼,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但在经过一个售卖香囊的摊位时,她故意落后几步,装作被琳琅满目的香囊吸引。就在人群拥挤推搡之际,她“哎呀”轻呼一声,头上的银簪被挤落在地,滚入人群脚下。

      “我的簪子!”云初袖惊呼,声音带着哭腔,脸上写满了焦急和心疼——这倒不全是装的,这支簪子对她确有特殊意义。

      周氏闻声回头,见状皱了皱眉,吩咐染秋:“快帮五小姐找找。”

      染秋和小环连忙低头寻找。人群熙攘,一支小小的银簪如同泥牛入海。云初袖也焦急地四下张望,目光却不着痕迹地扫过周围。她注意到,有两个看似普通、但眼神游离的汉子,似乎对这边的骚动颇为关注。

      就是现在!

      她趁着弯腰寻找的间隙,飞快地将那封“家书”从袖中滑落,让它掉在摊位旁的阴影里,并用脚轻轻踢了一下,使其半掩在一块石头下。这个动作极其隐蔽,在混乱的人群中无人察觉。

      然后,她继续焦急地寻找簪子。过了好一会儿,染秋终于在一人的脚边找到了那支银簪,虽然被踩了几脚,有些变形,但总算失而复得。云初袖接过簪子,捧在手里,如获至宝,眼圈红红地向周氏道:“母亲,找到了……”

      周氏见她那副样子,只当是小女儿家心爱之物失而复得的激动,叹了口气:“找到了就好,以后小心些。快走吧,莫误了上香的时辰。”

      一行人继续向前走去。云初袖用眼角余光瞥见,之前注意到的那两个汉子,其中一人悄无声息地靠近了摊位,弯腰似乎系鞋带,迅速将那块石头下的信件捞走,随即消失在人群中。

      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了。那封暗示着“漕运”和“旧友”的信,如同她精心投放的鱼饵,已经被赵家的眼线叼走。

      接下来的几天,云初袖按兵不动,只是通过忠伯那边密切关注着野猪岭的动静,同时让染秋有意无意地打听市面上的流言。

      果然,新的流言开始悄然传播。这一次,不再是单纯贬低云家,而是变得更加具体和阴险。有人说,云家其实是搭上了李家某位公子的线,通过让渡部分利益,换取了漕运上的特殊照顾,那笔钱就是这么来的。还有人说,看到云家的管事悄悄进出过李家在城外的别院。甚至有人将李茂之前的求亲和他随后被禁足联系起来,猜测那不过是李家为了掩人耳目演的一出戏,目的是麻痹赵家。

      这些流言真真假假,混在一起,极具迷惑性。尤其是结合之前李茂反常的求亲举动,更是增加了其可信度。

      赵家那边果然坐不住了。野猪岭口的盯梢虽然没有完全撤走,但明显松懈了许多。据忠伯观察,赵家似乎派出了更多的人手,开始暗中调查李家,特别是李茂及其身边人的动向,以及李家在漕运上是否有异常的资金流动或货物交接。

      “驱狼”之计,初见成效!赵家的注意力,成功被引向了李家这片“山林”。

      但云初袖知道,这还不够。流言终究是流言,缺乏实证。赵家不是傻子,不会完全相信。她需要添上最后一把火,坐实赵家的猜疑。

      这把火,落在了李茂身上。

      李茂被禁足在家,本就憋了一肚子火,加上外面流言四起,说他与云家勾结,更是让他又气又怕。他深知父亲的脾气和大哥的手段,若这罪名坐实,他绝不会有好果子吃。

      云初袖通过忠伯的市井关系,找到了一個与李茂常去的赌场有联系的破落子弟,花了一笔钱,让他给被禁足的李茂悄悄捎了个口信。口信的内容很简单,却足以让惊弓之鸟般的李茂彻底慌乱:

      “赵家已疑,漕运旧账恐翻。早做打算,或可推于云家。”

      这口信没有明说任何事,却处处暗示李茂与云家在漕运上有不可告人的“旧账”,而现在赵家起了疑心,让李茂自己想办法,最好把责任都推到云家头上。

      李茂本就心虚(他确实利用漕运干过不少中饱私囊的事),接到这没头没脑的口信,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他第一个念头就是:事情败露了!赵家要查他!他必须自救!

      人在恐慌之下,最容易做出蠢事。李茂急于撇清自己,证明自己的“清白”,竟然做出了一个昏聩至极的决定——他暗中指使自己的心腹,去给赵家递话,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与云家绝无勾结,云家那笔钱来路不明,定是走了什么邪门歪道,并暗示赵家应该狠狠查一查云家在漕运上是否有什么“违规”之举,他李家愿意“大义灭亲”,积极配合!

      他以为这样就能洗清自己,却不知这正是云初袖想要的结果!

      李茂这番主动向赵家“投诚”并反咬云家的举动,在赵家看来,非但不能证明他的清白,反而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尤其是结合之前的流言,赵家几乎认定,李茂这是见事情可能要败露,急于丢车保帅,甚至想借赵家之手除掉云家这个“同谋”来灭口!

      一时间,赵李两家原本就脆弱的信任彻底破裂。赵家加大了对李家的调查和打压力度,而李家内部,大公子趁机巩固势力,打压李茂一系,李家家主焦头烂额。两家之间的明争暗斗陡然升级,再也无暇他顾。

      野猪岭口的赵家眼线,几乎在一夜之间撤得干干净净。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赵李两家日趋白热化的内斗之上。

      静心斋内,云初袖听到忠伯传来的“岭口已清,第二批货可如期出发”的消息时,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缓缓松弛下来。

      她走到窗边,初夏的阳光明媚耀眼,庭院中的石榴花开得正艳,如同一簇簇燃烧的火焰。

      一场看似无解的死局,被她以一场精妙的“驱狼吞虎”之计,悄然化解。她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仅仅凭借对人心的洞察和信息的操控,便让两个强大的对手互相撕咬起来。

      然而,她脸上并无太多喜色。这场胜利,带着刀锋般的冰冷和残酷。她利用了他人的贪婪、猜忌和愚蠢,将祸水引向了别处。

      《易经》有云:“君子以作事谋始。”她今日种下的这枚猜忌与斗争的种子,将来会结出怎样的果实,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但眼下,云家终于赢得了一段宝贵的发展时机。暗度陈仓之计,可以继续了。

      她轻轻呼出一口气,目光越过繁花,投向更遥远的天空。

      接下来的路,依然布满荆棘。但经过此番锤炼,她手中的剑,似乎更锋利了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