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尾声·传承 ...

  •   岁月如同奔流不息的长江,裹挟着泥沙与浪花,一去不返。

      民国三十八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些。省城西郊,一座中西合璧的宅邸后院,几株老玉兰树已绽出饱满的花苞。晨曦透过雕花木窗,洒在书房内一位老妇人的银发上。

      林晚玉坐在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后,面前摊开着华昌实业集团上一年度的财报。数字是喜人的——矿业公司已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私营矿产企业,不仅恢复了星火矿场的生产,更在邻省开拓了两处新矿脉;纺织公司引进了瑞士最新型的纺织机械,生产的“如玉”牌高档布料远销南洋;艺品公司在盼娣的主理下,将中国传统刺绣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她已年过五旬,容颜老去,脊背却依然挺直如松。那双见证过太多悲欢的眼睛,在阅读报表时依旧锐利如初。

      “奶奶,奶奶!”

      一个约莫六七岁、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蹦跳着跑进书房,扑到林晚玉腿边。这是志远的长女,取名林湘,眉眼间竟有几分盼娣幼时的神韵。

      “怎么了,小湘儿?”林晚玉放下报表,慈爱地抚摸孙女的头发。

      “太舅爷从北京寄来的信!”小女孩举着一个牛皮纸信封,“还有,姑姑说她的新画册印好了,让您第一个看!”

      林晚玉接过信封和画册,心中泛起一阵温暖的涟漪。太舅爷指的是顾清明,他上月受邀赴京参加全国工商界代表大会,信中说会议已毕,不日将返。而盼娣的画册——《山河新貌》,收录了她近十年来游历全国各地所创作的精品,记录了这个古老国家在新生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的身影。

      她先翻开画册。第一幅便是《星火矿场新貌》——不再是当年黑风岭那简陋的工棚,而是整齐的厂房、高耸的井架和穿梭的矿车,背景是郁郁葱葱的青山。盼娣用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晨光中矿场开始一天工作的蓬勃气象。

      第二幅是《纺织女工》,画面上是一群穿着整洁工装的年轻女子在现代化的纺织机前工作的场景,她们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对未来的期盼。

      第三幅《长江大桥建设者》,则是气势恢宏的工地现场,工人们如同蚂蚁般在未完工的桥墩上忙碌,展现着人力与自然搏斗的壮美。

      林晚玉一页页翻看着,眼中渐渐湿润。这些画作,不仅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变迁,也记录了一个家族的历程,更记录了一个曾经无法言语的小女孩如何用画笔找到了自己的声音,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家。

      “奶奶,您怎么哭了?”小湘儿踮起脚,用小手擦拭林晚玉的脸颊。

      “奶奶没哭,奶奶是高兴。”林晚玉搂紧孙女,目光落在窗外。

      院子里,几个年纪稍大的孙辈正在玩要,他们是招娣、来娣的孩子。自招娣、来娣牺牲后,林晚玉和顾清明便将她们的孩子接来抚养,视如己出。如今,这些孩子都已长大,有的在大学读书,有的已开始参与家族企业的管理。

      “娘,您看谁回来了!”

      林晚玉抬头,见志远领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走进院子,正是从北京归来的顾清明。他虽已年过花甲,步履却依然稳健,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清明!”林晚玉起身相迎。

      “晚玉,我回来了。”顾清明快步上前,握住她的手,“这次在北京,我见到了许多老朋友,也见到了许多新面孔。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啊!”

      “看你高兴的,快坐下歇歇。”林晚玉为他倒上一杯热茶。

      顾清明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递给林晚玉:“这是我在北京琉璃厂偶然看到的,觉得适合你。”

      林晚玉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块上好的和田玉玉佩,雕着简单的云纹,温润通透。

      “这玉...”她拿起玉佩,指尖传来熟悉的温润感,忽然想起许多年前,母亲留给她的那对耳坠,早已在清水镇的困顿岁月中当掉,换来了盼娣的第一批绣线和全家的口粮。

      “怎么?不喜欢?”顾清明见她怔住,轻声问道。

      林晚玉摇摇头,眼中泛起笑意:“不,很喜欢。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

      她把玉佩小心收好,问道:“北京那边,情况如何?”

      顾清明神色严肃了些:“大局已定,新时代真的要来了。许多老朋友劝我留在北京,说新政府需要懂经济、懂实业的人才。但我还是决定回来,华昌的根在这里,我们的家在这里。”

      他顿了顿,看向林晚玉:“更重要的是,我答应过你,要做你一辈子的‘合伙人’。”

      林晚玉会心一笑,无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傍晚,林家灯火通明。除了在京沪等地求学工作的几个孩子,家族成员大多到齐,为顾清明接风洗尘,也庆祝盼娣新画册的出版。

      餐厅里,三代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热闹非凡。志远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盼娣虽终身未嫁,却收养了两个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如今都已长大成人;招娣、来娣的孩子们也都在场;再加上石头——他如今是省立大学的讲师,专攻机械工程,也已成家立业。

      “今天难得人这么齐,”顾清明举杯起身,“我有几句话想说。”

      餐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这位家族的精神领袖。

      “我们林家,从清水镇那个风雨飘摇的小院,走到今天,不容易。”顾清明声音沉稳,“这中间,经历了太多生死离别,太多艰难困苦。招娣、来娣为国捐躯,谢师傅和许多老兄弟倒在了西迁路上,还有无数我们知道或不知道名字的人,用生命铺就了我们今天的路。”

      餐桌上一片静默,几个年长的孩子眼中泛起了泪光。

      “但是,”顾清明话锋一转,语气坚定,“我们没有倒下!华昌没有倒下!不仅没有倒下,我们还在这片饱经战火摧残的土地上,重新站了起来,站得比以前更直,更稳!”

      他举起酒杯:“这一杯,敬所有为今天付出过努力的人,无论他们在哪里,无论他们是否还能与我们共享这盛世。”

      众人肃然起敬,一饮而尽。

      “第二杯,”顾清明再次举杯,“我要敬你们的母亲,奶奶,林晚玉先生!”

      他用了“先生”这个称呼,满座皆感意外,却又觉得无比贴切。

      “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林家,也没有今天的华昌。”顾清明看着林晚玉,眼中满是敬重与深情,“是她,在灵堂前以死相逼,护住了你们这些孩子;是她,发掘了盼娣的天赋,创立了如玉绣坊,赚来了第一桶金;是她,在我身陷囹圄时,不惜一切救我于危难;是她,在西迁路上,以柔弱之肩扛起整个家族的重担...她不仅是你们的母亲、奶奶,更是林家的灵魂,华昌的基石!”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林晚玉,充满敬爱。盼娣更是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母亲的手。

      林晚玉微微摇头,轻声道:“都是过去的事了,提这些做什么。”

      “不,要提!”顾清明坚定地说,“这些事,这些精神,要一代代传下去!今天,我们庆祝盼娣画册出版,庆祝华昌再创佳绩,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我们从哪里来,要明白我们往哪里去!”

      他转向年轻一代:“新时代就要来了,那将是你们的舞台。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林家的根不能忘,华昌的魂不能丢!实业报国,诚信立身,坚韧不拔,开拓创新——这十六个字,是我们的传家宝,要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

      年轻人们神色肃穆,认真点头。

      宴席散去,月上中天。林晚玉独自来到后院,手中握着顾清明送的那块玉佩,在月光下细细端详。玉质温润,仿佛能吸收月华,散发出柔和的光晕。

      “娘。”盼娣悄然来到她身边,递上一杯参茶。

      林晚玉接过茶杯,拉着女儿在身边坐下。盼娣如今已年近四十,气质沉静,眉宇间有着艺术家特有的敏锐与深邃。

      “你的画册,我仔细看过了。”林晚玉轻声道,“画得很好,比从前更有力量了。”

      盼娣微微一笑,用手语表达:【是生活给了我力量,是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给了我灵感。】

      林晚玉点点头,沉默片刻,忽然问道:“盼娣,你还记得清水镇的老家吗?记得你爹的矿场吗?记得我们在黑风岭逃难的日子吗?”

      盼娣的眼神变得悠远,她轻轻点头,用手语回答:【每一个细节都记得。我记得爹灵堂上的白灯笼,记得娘当掉耳坠换来的彩线,记得周扒皮带人逼债的凶恶,记得赵叔救我的那个夜晚,记得黑风岭上刺骨的寒风...这些记忆,从未褪色。】

      林晚玉长叹一声:“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当年我屈服了,顺从了周扒皮,或者在后来的任何一次困难面前低头,今天会是什么样子?”

      盼娣坚定地摇头:【娘永远不会。因为您是林晚玉。】

      林晚玉笑了,眼角的皱纹如菊花般绽开。她拉起盼娣的手,将那块玉佩放在她掌心。

      “这个,给你。”

      盼娣惊讶地看着母亲,急忙推辞。

      “收下吧。”林晚玉按住她的手,“这不是普通的玉佩,这是一种象征。娘老了,总有一天会离开。林家这艘大船,将来要靠你们这一代来掌舵了。”

      她望着天上的明月,声音轻柔如梦:“你哥哥志远,有魄力,有担当,是接掌华昌实业的最佳人选;你弟弟石头,专注技术,将来必能在工业领域有所建树;招娣、来娣的孩子,也都各有所长...而你和你的艺术,是林家的另一面旗帜,是我们在追求物质创造的同时,不忘精神传承的象征。”

      盼娣握紧玉佩,泪水无声滑落。

      “记住,盼娣,”林晚玉语重心长,“财富可以失去,可以再创造;但精神不能丢,风骨不能折。林家不在乎能富几代,而在乎能否一代代地守住这份坚韧、这份担当、这份于家国社会的责任。”

      盼娣重重点头,用手语郑重承诺:【我记住了,娘。我会用我的方式,把林家的精神传承下去。】

      这时,小湘儿蹦蹦跳跳地跑进后院:“奶奶,姑姑,你们在说什么呀?”

      林晚玉招手让孙女过来,将她搂在怀里:“奶奶在给姑姑讲过去的故事。”

      “什么故事呀?湘儿也要听!”

      林晚玉与盼娣相视一笑。月光下,一老一少两个身影,伴着一个小女孩,在玉兰树下轻声细语。往事如烟,未来可期,而传承,就在这看似平常的夜晚,悄然完成。

      第二天清晨,林晚玉早早起床,如同过去几十年一样,巡视家宅,检查孩子们的课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当她路过盼娣的画室时,看见小湘儿正趴在画架前,有模有样地拿着炭笔在纸上涂画。盼娣站在她身后,不时温柔地指点着。

      画纸上,是一个模糊却坚毅的女性侧影,背景是连绵的群山和初升的太阳。

      “湘儿在画什么呀?”林晚玉走近问道。

      小湘儿抬起头,奶声奶气却异常认真地说:“湘儿在画奶奶的故事!姑姑说,奶奶的故事比最厚的故事书还要精彩!”

      林晚玉怔住了,看着孙女纯真的眼眸,再看看盼娣温柔的笑容,忽然觉得,自己所经历的一切苦难与挣扎,在这一刻都有了答案。

      她俯身,轻轻抱住小湘儿,在她耳边低语:“那奶奶以后慢慢讲给你听,好不好?”

      “好!”小女孩清脆地应答。

      朝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金色的光芒洒满庭院,为一切都镀上了希望的色彩。林晚玉直起身,望向远方。

      山河依旧,人间已新。而她相信,这个家族的故事,这个民族的故事,还远未结束,只是翻开了新的一页。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