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云开月明,情定今生 ...

  •   林晚玉破釜沉舟的决策,如同在死寂的潭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其引发的连锁反应,连她自己都未曾完全预料。

      陈志远那边进展最为迅速。他通过青年会中一位在《民吁报》担任实习记者的同学,将一份措辞谨慎、却事实清晰的“内参”材料,递到了报社主编的案头。材料并未直接指控警备司令部,而是以“本报接到读者投书,对本地著名实业家顾清明先生近日不知所踪,其名下华昌企业突遭查封之事表示强烈关注与疑虑”为由头,详细罗列了顾清明多年来兴办实业、支持教育、捐款赈灾的事迹,并隐晦地提及了振亚矿务冯振亚与顾清明素有商业龃龉,以及华昌纺织厂工人因厂方变故生活陷入困境的情况。

      这位主编素有正义感,且与顾清明有过数面之缘,对其人品颇为敬佩。他敏锐地嗅到了这其中非同寻常的气息,顶着压力,在报纸第二版的显著位置,以“知名实业家顾清明下落不明,华昌命运牵动人心”为题,刊发了这篇报道。报道一出,立刻在省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几乎同时,孙管事也成功联络上了两位素来敬重顾清明为人、且在省议会和商会中颇有威望的元老。林晚玉摒弃了所有虚礼,在一处隐秘的茶舍,向两位老人坦诚了顾清明被捕的真相、冯振亚与胡参谋长的勾结,以及林家目前面临的巨大压力。她言辞恳切,逻辑清晰,既陈述了利害关系,更着重强调了此事若处理不当,将对省城本就脆弱的工商业环境造成的毁灭性打击,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

      “顾先生一心实业救国,若因此等莫须有之罪名含冤,岂不令全省商界同仁心寒?日后谁还敢在本地投资兴业?”林晚玉最后沉痛道,眼中虽无泪水,但那份悲愤与坚毅却更具感染力。

      两位元老闻言,亦是义愤填膺。他们深知顾清明的重要性,也明白此事背后的凶险。但林晚玉一个女子尚且如此不畏强权,他们这些老辈人物又岂能坐视不理?

      “林夫人放心,此事我等绝不会坐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议员拄着拐杖站起身,神情激动,“我这就去联络其他同仁,联名向省府和南京方面陈情!绝不能让此等无法无天之事,毁了我省实业的根基!”

      而赵铁山在华昌纺织厂工人中的暗中运作,也很快见到了效果。工人们本就因厂子被封、生计无着而怨声载道,得知一向待他们不薄的顾东家竟是被小人陷害、在狱中受苦,积压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在几位稍有见识的工人代表组织下,数百名工人及其家属,聚集在警备司令部外的街道上,沉默请愿,要求释放顾清明,恢复华昌厂,严惩诬告者。他们虽未喊打喊杀,但那黑压压的人群和悲愤沉默的目光,却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无声的压力。

      舆论的发酵、上层人物的介入、底层工人的请愿,三股力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压力网,兜头罩向了警备司令部那位胡参谋长和幕后策划者冯振亚。

      胡参谋长起初并未将这些“文人”和“泥腿子”放在眼里,甚至打算动用武力驱散请愿工人,再抓几个“带头闹事”的记者。然而,他很快就发现情况不对。先是顶头上司、司令部的正牌司令从外地匆匆赶回,将他叫去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勒令他立刻放人、消除影响;接着,南京方面某位要员的秘书也打来电话,语气严厉地询问此事;甚至连一些平日里与他称兄道弟的同僚,也纷纷避之不及。

      直到这时,胡参谋长才真正慌了神。他这才意识到,顾清明绝非一个普通的商人,其背后牵扯的人脉和影响力,远非冯振亚那点金银能够买通和压制的。自己这次,是踢到铁板了!为了自保,他毫不犹豫地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了冯振亚身上,声称自己是被其蒙蔽。

      冯振亚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苦心经营的舆论反扑,在《民吁报》等大报的连续追踪报道和各界名流的联名声援下,显得苍白无力。他买通的那些小报,根本不敢再发声。眼见大势已去,众叛亲离,他连夜变卖家产,试图逃离省城,却在码头被早就收到风声的债主和一群义愤的华昌工人堵住,扭送去了警察局,其名下振亚矿务的残余产业,也迅速被各方瓜分殆尽。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对手,最终以这样一种狼狈不堪的方式,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七日后,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警备司令部那扇沉重的黑漆大门,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缓缓打开。顾清明在一名副官的“陪同”下,走了出来。

      他穿着一身入狱时的灰色长衫,此刻已显得空荡而褶皱,上面甚至还带着些许暗沉的血迹污痕。他脸色苍白,眼窝深陷,脸颊瘦削,嘴唇干裂,走路时脚步有些虚浮,需要借助手杖。短短十余日的牢狱之灾,仿佛抽走了他半生的精气。但即便如此,他的背脊依旧挺得笔直,那双曾经温润如玉的眼眸,在历经磨难后,褪去了几分书卷气,多了几分看透世情的沧桑与沉静,深处却依旧燃烧着不灭的火焰。

      他抬起头,眯着眼适应了一下久违的阳光,目光越过那些欢呼的工人、激动的记者,最终,定格在了人群最前方,那个穿着素色旗袍、静静站立的身影上。

      是林晚玉。

      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激动地涌上前,只是站在那里,如同风雨中始终屹立的青松。她的脸上没有泪水,甚至没有过多的表情,只有那双清澈的眼眸,一瞬不瞬地望着他,里面盛满了无法言说的担忧、如释重负的欣慰,以及一种历经生死考验后、愈发清晰而坚定的情感。

      四目相对,万语千言,尽在不言中。

      顾清明推开想要搀扶他的副官,拄着手杖,一步一步,缓慢而坚定地走向林晚玉。周围的喧嚣仿佛在这一刻远去,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们二人。

      他走到她面前,停下脚步,深深地望着她,千言万语哽在喉头,最终只化作一声低沉而沙哑的呼唤:
      “晚玉……辛苦你了。”

      林晚玉的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一直强撑的坚强,在这一声包含着无尽感激、愧疚与深情的呼唤中,险些溃堤。她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鼻端的酸意,微微摇了摇头,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回来就好。”

      她伸出手,不是去搀扶,而是轻轻握住了他那只没有拄杖、因受刑而依旧微微颤抖的手。她的手冰凉,他的手掌粗糙而温热。肌肤相触的瞬间,两人心中都是剧烈一震,仿佛有电流通过。

      这一次,林晚玉没有避开,顾清明也没有松开。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就这样任由她握着的手,借着她掌心传来的那点微薄却坚定的力量,挺直了脊梁,面向所有前来迎接他、声援他的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清明……多谢诸位!”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全场,带着劫后余生的感慨与真诚的谢意。

      人群中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顾清明的归来,标志着这场惊心动魄的风波终于落下帷幕。华昌纺织厂和贸易公司得以解封,恢复生产。胡参谋长被调离原职,不久后便因“行为不端”被革职查办。

      经此一劫,顾清明与林晚玉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那份彼此心中早已存在的情愫,在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后,终于冲破了所有的顾虑与藩篱,变得清晰而坚定。

      一个月后,顾清明的身体基本康复。在一个桂花飘香的傍晚,他再次来到了林家宅院。没有旁人在场,只有他们二人坐在庭院中的石桌旁。

      “晚玉,”顾清明看着眼前这个在他最危难时刻、不惜一切代价拯救他的女子,眼神温柔而郑重,“经此一事,我更加确信,此生若没有你,顾清明早已是一抔黄土。有些话,我藏在心中已久,今日,想明明白白地问你。”

      他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地望向她:“你……可愿与我携手,共度余生?不是出于感激,也不是因为合适,只因为,你是林晚玉,我是顾清明。”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山盟海誓,只有最朴素的真心。

      林晚玉迎着他的目光,没有羞涩,没有回避。她想起了灵堂前的绝望,想起了创业的艰辛,想起了矿场的硝烟,想起了省城的暗箭,也想起了每一次,他或明或暗的扶持与信任。这一路走来,风雨同舟,早已将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她缓缓伸出手,放在他摊开的掌心上,嘴角泛起一抹清浅而温暖的笑意,如同拨云见月的皎洁月光。

      “好。”

      一个字,重逾千斤。

      顾清明紧紧握住她的手,仿佛握住了失而复得的稀世珍宝,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幸福的光芒。

      夜色渐浓,桂香馥郁。两颗饱经沧桑却依旧炽热的心,在这一刻,终于紧紧靠在了一起。未来的路或许依旧坎坷,但只要彼此携手,便无所畏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