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噩梦 ...
-
自那晚露台火锅之后,林薇和苏晴之间有什么东西悄然改变了。
她们的信息往来不再仅仅围绕工作和舆情,偶尔会夹杂着日常的碎片。苏晴会拍下片场窗外好看的晚霞发给林薇,附言「分你一半天空」;林薇在连续加班后,会收到苏晴订好的热汤和便签「投喂一下国家栋梁,别饿坏了」。这种关怀具体而微,不涉宏大叙事,却像细细的丝线,将两个独立的世界更紧密地缝合在一起。
项目推进的速度在加快。关于“家庭新画像”的第一个选题,团队最终锁定了一个符合赵清如建议的“双职工+老人育儿”家庭。男方是顾皓认识的一位建筑师,女方是医生,孩子刚上幼儿园,帮忙带孩子的则是男方的母亲,一位退休的中学教师。这个家庭充满了爱,也充满了因育儿理念、生活习惯差异而产生的细碎摩擦,完美契合“呈现光谱与灰度”的构想。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案例,苏晴提议进行一次非正式的家访,邀请林薇同去。“你那种看透问题本质的眼光,能帮我们抓到更多细节。”她说。
家访前一晚,林薇在部里加班到深夜,回到公寓时已是凌晨。手机屏幕亮起,是苏晴一小时前发来的信息:
「有点紧张,像考试前夜。希望明天一切顺利。你早点休息,别熬太晚。」
林薇心里微微一暖,回复:「刚到家。不必紧张,做你自己就好。明天见。」
她放下手机,准备洗漱,另一个电话却急促地响了起来。屏幕上显示着「苏晴」。
这么晚了?林薇立刻接起,电话那头传来的却不是苏晴平日清亮的声音,而是带着压抑的哽咽和急促的呼吸。
“林薇……”苏晴的声音在发抖,带着刚醒来的沙哑,“我……我做噩梦了。”
林薇的心瞬间揪紧。她从未听过苏晴这样脆弱的声音。“我在。怎么了?梦到什么了?”
“我梦到……我们又被人围攻了,这次更可怕……他们……他们找到了我很久以前的照片,断章取义……我拼命解释,但没人听,所有人都在骂……你也在,你想帮我说话,但他们连你一起……”电话那头的声音被哽咽打断,带着巨大的恐惧和无助,“我好怕……林薇,我好怕我们现在做的这一切,最终会毁掉我们拥有的所有……”
这不是平日那个在镜头前光芒万丈、在谈判桌上寸步不让的苏晴。这是一个褪去所有光环,被巨大压力和潜在风险逼到角落,露出内心最柔软一面的女人。
林薇没有说“别怕,梦是假的”这类苍白的话。她只是握着手机,声音放得极低、极稳,像深夜里的锚:“苏晴,听着,我在这里。那些事情没有发生。就算未来有风浪,我们在一起,就不是一个人面对。记得我们吃火锅时说的话吗?看清楚目标,往前走。我就在你旁边,和你一起走。”
电话那端的抽泣声渐渐平复,只剩下细微的呼吸声。
“谢谢你……林薇。”良久,苏晴的声音恢复了少许平静,带着浓重的鼻音,“对不起,这么晚打扰你……”
“没关系。”林薇顿了顿,补充了一句,语气是前所未有的温和,“需要我……过去陪你吗?”
这句话问出口,连林薇自己都有些意外。她不是一个习惯主动提供如此亲密肢体安慰的人。
苏晴似乎也愣了一下,随即声音里带上了真实的、如释重负的笑意:“不用啦……听到你的声音就好多了。你明天还要早起呢。快睡吧,我就是……突然一下没扛住。”
“好。那明天见。”
“嗯,明天见。”
挂断电话,林薇站在寂静的客厅里,许久没有动弹。苏晴那个带着泪意的“谢谢”和最后的笑容,像一枚小小的石子,在她向来理性平静的心湖里,漾开了一圈圈柔软的涟漪。她意识到,她对苏晴的关心,早已超越了志同道合的欣赏,成为一种真切的责任与守护。
第二天,家访。
约定的家庭住在城西一个温馨的小区。开门的是那位退休教师陈阿姨,衣着朴素,笑容里带着知识分子的得体与一丝审视。她的儿子周磊和儿媳秦雪都在家,小家伙在客厅里跑来跑去。
访谈起初很顺利,周磊和秦雪坦诚地谈论了平衡事业与家庭的疲惫,以及对彼此的理解和支持。但当话题深入到育儿细节时,观念的碰撞开始了。
陈阿姨忍不住插话:“小孩子嘛,不能太惯着。我们磊磊小时候,哪有这么多讲究?现在不也长得挺好,名校毕业。”她指的是儿媳坚持的“科学喂养”和“情绪引导”。
秦雪的笑容有些勉强,但还是尽量语气平和:“妈,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育儿理念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发展……”
“什么心理发展,就是你们年轻人想太多……”陈阿姨小声嘀咕了一句,气氛瞬间有些尴尬。
苏晴有些不知所措,她用眼神向林薇求助。
林薇一直安静地观察着,此刻,她并没有直接评判谁对谁错,而是温和地转向陈阿姨,语气里带着尊重:“陈老师,您教书育人一辈子,培养出周磊这么优秀的儿子,您的经验非常宝贵。我们现在探讨的,其实不是否定过去的经验,而是在新的环境下,如何把老一辈的智慧和新的知识结合起来,就像您当年在教学里,也会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一样,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您说对吗?”
她的话,既肯定了陈阿姨的价值,又巧妙地将“对立”转化为“结合”。陈阿姨的脸色顿时缓和了不少,甚至露出了一点思索的神情。
苏晴在一旁看着,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她看到林薇如何用她的智慧和共情力,化解了现场的微妙冲突。这不仅仅是工作能力,更是一种深切的、理解人性的善良。她想起昨晚电话里林薇沉稳的声音,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感包裹了她。
家访结束时,他们收获了远比预期更丰富、更真实的素材。回程的车上,苏晴看着窗外,轻声说:“林薇,有你在真好。”
林薇侧头看她,阳光透过车窗,在苏晴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昨晚的脆弱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坚韧的平静。林薇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轻轻覆在苏晴放在座椅的手背上,停留了片刻。
一个无声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
她们知道,关于“家庭”的战场,数据与口号的作用有限,真正需要的,正是这种深入肌理的、带着温度的理解与沟通。而她们彼此之间,也在这共同前行的路上,筑起了一座超越理念、坚不可摧的情感桥梁。
新的征程,已然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