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草案和剧本 ...
-
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林薇的办公桌上切出明暗交错的线条。她正在审阅《促进健康网络文化生态发展草案》提纲,脑海中却不时闪过昨晚苏晴那条长长的、充满困惑与真诚的信息。那不仅仅是一段文字,更像是一扇向她敞开的、柔软的内心世界。她拿起笔,在“倡导原则”一栏,郑重添上了一行字:
「尊重个体选择,反对以性别、职业等标签进行群体污名化。」
写下这行字时,她眼前浮现的是苏晴那双带着疲惫却依然明亮的眼睛,这让她笔下的政策条款,仿佛也带上了一丝守护具体之人的温度。
秘书小张敲门进来,送上一份需要会签的文件。放下文件时,他略显腼腆地低声说:“林司长,昨晚我看到那个采访视频了。您说得真好。”
林薇抬头,有些意外。“哦?你觉得好在哪里?”
小张似乎有些紧张,但眼神诚恳:“就是……您说‘勤奋劳动,无论脑力体力都值得尊重’。我老家很多兄弟朋友在外面打工,开滴滴、送外卖、在工地,他们真的很辛苦。现在网上有些话……说得很难听,好像他们就不配活着似的。我觉得不对,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您的话,我觉得在理。”
林薇心中微微一动。她看到了在小张这一代人身上,一种不同于他们父辈的、更敏锐的共情能力。他们能跳出“男人必须养家糊口、顶天立地”的传统框架,去感知身边人的具体困境。这正是她希望争取和依靠的理性声音。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道理,这是本该如此的常识。”林薇温和地笑了笑,“谢谢你的认同,去忙吧。”
小张用力点点头,像是受到了莫大鼓舞,轻快地退了出去。林薇看着他的背影,心想:看,并不是所有男性都是对立面,他们同样是陈旧观念和极端情绪的受害者。寻找并团结这些声音,或许比单纯批驳更有意义。
与此同时,苏晴的工作室。
巨大的投影屏幕上,正播放着新剧本《暖阳之下》的PPT概述。经纪人李姐、编剧和宣发负责人都在场。
李姐分析了剧本可能引发的两边不讨好的风险。那位资历较老的女编剧则提出了“平衡”修改的建议。苏晴立刻捕捉到了这话里隐含的妥协意味。
“不,不用改。”苏晴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带着她作为顶级明星 rarely 展现的决断力,“这个角色的价值,就在于他的‘非常规’……我们不能只批判坏的,不去建设好的。这个角色,就是一种建设。”
在说这番话时,她感觉自己仿佛汲取了来自林薇的那种理性而坚定的力量。她不仅仅是在捍卫一个角色,更像是在实践她们昨夜达成的某种共识。
“李姐,风险我知道。但我记得林司长说过,‘解决问题靠建设,不靠批判’。”
“林司长?”李姐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陌生的名字。
苏晴没有解释,只是感到一种奇异的底气。“接了这个本子。同时,帮我留意一下,有没有关注普通人职业发展、倡导职业平等的公益项目,我觉得……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会议结束。苏晴知道,她的战场已经铺开。
当晚,苏晴发信息给林薇,分享了接下新剧本的消息,并预感到会被骂。
「林司长,我接了一个新剧本,演一个支持丈夫当‘全职主夫’的职业女性。【链接:《暖阳之下》故事梗概】」
「预计会被骂得很惨。【叹气表情】」
发出信息后,她抱着手机,竟有些期待对方的回复。这种分享困境并期待对方回应的心情,对她而言,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片刻后,林薇回复。
「梗概看了。很有建设性的角色设定。这正是在提供另一种可能性,比一万句批判更有力量。」
看到这句肯定,苏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仿佛连日来的纠结都得到了最好的报偿。
「另外,我司年轻同事今天表示,很认同‘勤奋者值得尊重’的观点。看来,我们并不孤单。」
林薇在打下“我们并不孤单”这几个字时,指尖微微停顿。她很少使用这样带有情感联结意味的词汇,但此刻,她觉得唯有这个词能准确表达那种在孤军奋战中发现友军的慰藉。
苏晴看着屏幕,一天的疲惫和压力仿佛瞬间消散。她笑着打字,心底涌动着暖流:
「那就好。至少,我们三个可以组成一个‘常识保卫战’小组了!」
这个略显孩子气的提议,是她能想到的、最能表达此刻亲密感的方式。
「对了,我们想找一个相关的公益项目切入,你有什么建议吗?」
网络的这一端,林薇看着“常识保卫战小组”几个字,唇角微微上扬,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这个笑容有多么自然。她翻开了手边那份《促进健康网络文化生态发展草案》。
「巧了,我正负责一份相关的草案。或许,我们可以找个时间,当面聊聊?」
“当面聊聊”。苏晴看着这四个字,心跳莫名快了几分。这不再是隔着一根网线的精神支持,而是即将到来的、真实的、可以触摸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