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相遇 ...
-
傍晚六点,国家大剧院门前已是星河璀璨。
林薇站在休息室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红毯上此起彼伏的闪光灯。她身上那套藏蓝色丝绒西装,剪裁利落,价格不菲,是出席这种场合必需的“战袍”。作为发展部最年轻的司长,代表部里出席“国家文化友谊之夜”,是工作,更是任务。
“林司长,流程最后确认一下。”秘书小张递过平板,“您的位置在第二排,与文化艺术界的代表们相邻。活动结束后,有一个非正式的交流酒会,部长希望您能多接触几位影视公司的负责人,关于明年‘文化赋能经济’的课题……”
林薇微微颔首,目光掠过流程表,心思却飘得更远。最近网络上关于某社会事件的争论愈演愈烈,极端言论从线上蔓延到线下,甚至影响了她正在参与起草的一份社区服务指南。 tonight ,这里是一片歌舞升平,但虚拟世界的撕裂,却是实实在在的。
另一边,苏晴刚刚结束红毯环节,在助理的护送下走进专属化妆间。她摘下价值不菲的耳坠,轻轻揉了揉耳骨,脸上标志性的明媚笑容淡去,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经纪人李姐还在兴奋地复盘:“效果很好!‘苏晴星河鎏金裙’已经冲上热搜前三了,评论区都在夸……”
苏晴随意翻了翻手机,一条刺眼的评论跳入眼帘:“女明星就是靠脸吃饭的花瓶,穿得再好看,不还是取悦男性?”她手指顿了顿,没有回复,只是锁屏,将手机丢进手包。这种话她看得太多,早已学会不往心里去——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活动正式开始,华美的乐章流淌在剧院的每一个角落。林薇坐在台下,脊背挺直,神情专注,仿佛在欣赏,但大脑却在飞速运转,思考着如何将文化界的资源更有效地对接到地方产业。
巧合的是,苏晴就坐在她斜前方。
中场休息时,苏晴起身去洗手间,过道拥挤,她的手包不经意间扫落了林薇放在椅边的文件袋。纸张散落一地。
“抱歉!”苏晴立刻蹲下身帮忙拾取。
“没关系。”林薇也同时弯腰。
两人的手几乎同时触碰到最后一页文件。林薇拾起,看到那是一份关于“城市边缘群体职业培训”的初步方案摘要。而苏晴抬头,对上林薇的眼睛,那是一双不同于她常见的、充满了冷静与分析意味的眼睛,没有粉丝的热情,也没有圈内人的打量。
“谢谢。”林薇接过文件,声音平和。
“该我道歉才对,”苏晴笑了笑,笑容里带着职业性的礼貌,也有一丝真诚的歉意,“没弄脏吧?”
“没有,不要紧。”
简单的对话就此结束。苏晴在助理的催促下离开,林薇将文件整理好,放回文件袋。
这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然而,活动结束后,在媒体采访区,一场小小的风波正等着苏晴。一位以言辞犀利著称的记者,将话筒对准了正准备离开的苏晴:“苏小姐,最近关于‘独立女性’的定义讨论很热,您作为成功女性的代表,如何看待网络上‘嘲讽力工思维’,认为男性不够进取就不配结婚的言论?”
问题尖锐,带着预设的立场。周围的闪光灯瞬间密集起来。
苏晴眉头微蹙,正准备回答,另一个声音却清晰地插了进来。
“这位记者朋友,”林薇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站定在苏晴身旁,她的声音不高,却自带一种让人冷静下来的力量,“在讨论任何标签之前,我们或许应该先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选择。勤奋劳动,无论脑力还是体力,都值得尊重。用群体标签来掩盖具体问题的复杂性,无益于解决问题。”
记者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会有官员介入娱乐话题,立刻调转话头:“这位领导,您的意思是,现在的女权诉求是极端的吗?”
林薇看着她,目光沉稳:“我的意思是,追求平等与发展,是每个人的正当权利。但同时,‘不争抢’过平静生活的权利,同样应该被保障。我们的政策目标,是创造一个让每种努力都被看见、每种选择都被尊重的环境,而不是制造新的对立。”
她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沸腾的舆论之锅,瞬间让周遭安静了几分。
苏晴有些惊讶地看向身旁这个气质清冷、言语却掷地有声的女人。
采访在一种微妙的氛围中结束。离场时,苏晴与林薇再次在后台入口相遇。
夜风微凉,吹散了场内的喧嚣。
苏晴停下脚步,看向林薇,这一次,她卸下了舞台上的光环,眼神里带着探究和一丝真诚的欣赏。
“刚才,谢谢你。”她说。
林薇摇了摇头,夜色中她的侧脸轮廓清晰:“我只是说了我认为正确的话。”
“但很多时候,正确的话,反而最难说出口。”苏晴轻声道,像是一句感叹。
林薇转头看她,第一次仔细打量这位星光熠熠的女演员。她看到的不再是符号化的美丽,而是一种同样身处漩涡中心的疲惫与坚持。
“或许,”林薇顿了顿,说出了一句超出她平日工作范畴的话,“正因为难,才更需要有人说。”
两个来自不同世界、肩负不同压力的女人,在这个夜晚,因为一场意外的风波,看到了彼此身上那一点未被世俗磨灭的微光。
一条看不见的线,悄然将她们连接。
城市的夜空下,繁星与灯火交织在一起,仿佛预示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