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招婿 ...


  •   “晚生叶临知,见过陆老。”

      年轻男子走进正堂,步履稳健,拱手向堂中的长者行礼。

      他眉眼清隽,身姿挺拔如松柏,目光专注透着几分沉静的锐气。

      陆项松朝屏风快速看了一眼,心知老妻的想法应当和他一致——虽未正式交谈,但这人的模样气度让他一见之下有些惊喜。

      陆项松含笑叫后生不必拘礼。

      “临知举止有度,想来平日课业不曾懈怠,不知专攻哪部典籍,可有心得?”

      已从媒人处提前了解过叶临知的家中情况,陆项松跳过家世亲眷,问他学业专长,探他心智修养。

      叶临知微微低头,略作思索后回答:“不敢称‘专攻’,平日多在《论语》《礼记》上用心,常觉‘克己复礼’四字于做人做事大有裨益。”

      陆父点头,又问:“如今世道,少年人各有志向,不知你对日后生计可有打算?”

      叶临知抬眸,神色坦然:“晚生眼下仍在苦读,盼能赴考得功名,若不得志,便以笔墨营生守家人安稳度日。”

      陆项松不觉露出微笑。

      不是个好高骛远的。

      “你待人守礼,性子沉稳,若遇事难决,寻常会如何处置?”

      这是问他的处事态度和品性了。

      “晚生愚钝,会先静心思量前因后果,若有拿不准向长辈请教,也与身边知交商议,不凭一时意气行事。”

      一问一答,陆项松和叶临知交谈,听他说话有条有理,更添满意。

      话歇片刻,两人饮茶,陆项松看一眼屏风,不知妻女心中如何想,但他已有了决定。

      放下茶盏,他唤了一声叶临知的名字,进入今日正题。

      “临知在路上想必听媒人讲过,我膝下只得一女。”

      陆项松停了片刻,看着年轻男子的脸,继续道:“老夫年事渐高,想为她寻个可靠归宿,也为家中留个能托付后事的人。”

      “我观临知言行端方,行事沉稳,实乃难得的后生才俊。若你不嫌我家门户,愿意入赘为婿,日后你我便是一家人,待我百年之后,陆家家业尽数交予你夫妻二人执掌。临知意下如何?”

      “你不必急于答复,可细细斟酌后再与我言说。”

      叶临知垂眸看着地面,心中并不意外。

      来之前他就知道此事,媒人大致和他讲述了情况。

      陆府招婿,不拘门户,要生平清白无作恶的适龄男子。

      此事并无太多人知晓,媒人拿了银钱,私下帮陆府找了许多男子相看。

      “陆老容禀。”

      叶临知垂首回复:“晚生家境微薄,自幼只知埋首书卷,未习得桑农耕种,于经商行贾也一窍不通。”

      “家中父母双亡,兄长虽在,但与晚生并不亲近。”

      “陆老看中晚生,晚生不能让陆老受蒙骗,一介无用书生,种不了地挣不得钱,身后亦无亲友相助,若贵府想招良婿,恐怕会失望。”

      清俊男子将自己贬低得一文不值,把自身窘境坦言相告,陆项松注视着他,嘴角不觉带笑,心中更为欣赏。

      “临知不必忧心,我知你研读圣贤书,对杂务不熟悉,但老夫一时半会还入不了土。”

      陆父笑道:“有我与老妻在,经商不需你和湄儿操心,你大可以继续做读书人。”

      “至于你家中情况……女婿亦为半子,若你肯入我府,我与夫人必将你视若亲子。”

      他想了一下,补充道:“若你身负天资,陆家也能资助女婿继续进读,一切只要你夫妻二人同心同德。”

      话落,堂中静下来。

      两人都将话说得明白,陆项松看着神色沉稳的年轻人,饮了一口茶,等他的回复。

      叶临知双亲皆亡,兄长靠不上,点头与否只看他自己。

      屏风内,荣瑛握着女儿的手,心里有微微的紧张。这是她目前最满意的女婿人选,至少从外在看她觉得和女儿般配。

      叶临知垂眸,他知道没有拒绝的必要,自己已经占了大便宜。

      如果没有陆家,兄嫂迟早会拦他读书,甚至可能将他赶出家门。

      而无家中支持,即便他可抄书卖画,科举之路也可以说几近断绝。

      陆家邀他为婿,是给他机遇。

      思及此,他深吸一口气,抬眸,朝陆父恭敬一拜。

      “若不嫌弃,晚生愿为陆家婿。”

      陆家予他恩情,无论陆小姐有何难言之隐让陆家不得不低找婿,他都会尊她、敬她。

      她不仅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的恩主。

      陆项松满意抚掌。

      “今日得佳婿,老夫恨不得痛饮三杯。”

      他看向屏风:“夫人,湄儿,出来见一眼临知吧。”

      陆项松对叶临知实在满意,一切从快,既然双方已基本说定,倒不妨让女儿和他见一面。

      时人不讲究盲婚哑嫁,有条件时还是愿意小儿女情投意合。

      叶临知这才知晓屏风后有人。

      他家中贫寒,不讲究太多,不知道女眷屏风后见人的习惯。

      他侧身望去,梨花木座屏后身影晃动,影影绰绰间,一端庄夫人先走出来,含笑朝他点头。

      叶临知垂首回礼。

      “爹。”

      清泠泠的女声响起,叶临知眉头微动。

      听到女子唤了一声“叶公子”,他才缓慢抬起头,恪守礼仪朝她看去。

      “……”

      入目是一张极明艳的脸。

      她眉梢带着淡淡冷意,肤色白得近乎透明,唇角微抿,周遭的热闹仿佛与她隔了一层。

      她看了一眼叶临知,收回目光,浓密睫毛微垂,眼下阴影透着几分疏离的淡。

      “叶郎君。”

      她朝他施礼。

      叶临知收回视线,立刻低下头,向女子回礼:“陆姑娘。”

      陆项松和妻子相视一笑。

      人老成精,他们从年轻男子神态中看出点什么。

      心一乱,就不如方才沉稳。

      “湄儿,你觉得临知如何?”

      陆父微笑向女儿问话。

      本应先问湄儿意见再定此事,但见湄儿似乎难忘那负心汉,他便先斩后奏直接做主了。

      “极好。”

      女子轻声回答。

      叶临知盯着地面的花纹,不知为何耳根有热气蒸腾。

      “一切听从爹娘安排。”

      陆湄有些累了。

      既然已看好夫婿人选,她不想再关心这事,芙蓉面上流露倦色,告退请辞。

      “采绿,陪小姐回后院。”

      陆父陆母关心女儿身子,一时顾不上别的,起身将她送出门。

      此时无人再看叶临知,他抬起头。

      女子清冷的背影在拐角消失,身后一切仿佛都不被她放在心上。

      耳边热度退去,叶临知胸口泛起莫名的沉闷。

      他向陆老坦白,她也听在耳中。

      一介无用书生,他想她眼里应是如此。

      *

      既已定下亲事,陆家立刻忙碌起来。

      在庚帖上盖完印,陆项松召来族亲商议纳征吉日,越近越好。

      族亲有些异议,但陆项松执意如此,他们也不好多说。

      书房里算盘声与交谈声此起彼伏。

      院外,仆役们扛着木料往偏院去,要将陆湄的闺房重新修葺。

      荣瑛请来婆子们分拣丝线,指尖翻飞间开始绣制婚服。

      门房忙得脚不沾地,向亲友递送请帖,又去市集采买喜糖干果。

      整个陆家上下,连墙角的石榴树似都透着几分热闹,处处是脚步声和叮嘱声。

      粮商陆家要招婿结亲,整个溪阳县都听说了。

      此地民风淳朴,但也确实没有新鲜消息,乍听到喜事,县里热闹讨论了好几日。

      溪阳县令知晓此事,也收到了陆家送来的请帖。

      “为我备礼送去陆府。”

      县令交待妻子送贺礼,并不准备亲自到场。

      县里的乡绅富户每逢喜事必然邀他,收到的帖子太多,身份在此,他大多都是拒绝。

      县令夫人点头,为丈夫整理衣襟,轻声感叹。

      “不知不觉已在此地待了快三年,三年又三年,不知何时能回京?”

      县令是京畿人士,家里在京城排不上号,自从考中进士外放出京,一当县令就是十几年,换任了好几个县。

      “你当回京是什么好事?”

      溪阳县令摇头:“京中龙盘虎踞,风云激荡,我这种小角若碰上去,只怕早就成了填壕之土。”

      尤其是现在,皇帝垂垂老矣,太子和诸皇子间暗流汹涌,他只庆幸自己远在千里之外。

      “大人!”

      县令夫妇还在交谈,县衙外,驿站快马踏破晨雾,驿卒捧着染了朱红的文书奔进院。

      “京城急报!”

      驿卒高喊,声音撞在青砖墙上,树上的鸟儿被惊飞一片。

      “大人,新帝登基,传诏各州府郡县接旨!”

      县令掀帘而出。

      “当真?!”

      平整的衣襟再次凌乱,县令顾不上瞬间围拢的县衙胥吏,追问:“新帝为哪位殿下?”

      “太子!”驿卒喘着气喊,将急报送进县令怀里,“是太子殿下!”

      他的话像投石入池,院内立刻爆出热烈议论。

      “太子殿下登基了?”

      “先帝驾崩,如今的太子已是陛下!”

      “其他皇子可封王?”

      “我怎么晓得?”

      “快去备香案!”

      院中乱成一片,有人奔出去告知乡绅,有人忙备仪仗。

      县令拿着文书,愣愣看着上面的朱印,晨光里格外醒目,心中一时有些尘埃落定的恍惚。

      不多时,县衙大门敞开。

      衙役抬着告示牌出来,往十字街口的碑石上贴,沿街敲锣宣读“新帝登基、大赦天下”,锣声穿透整个县城。

      两岸酒肆茶坊的客人纷纷驻足,船家们也停了橹,听差役高声宣读消息。

      天大的事,头上的天换人了!

      珠翠坊。

      敲锣的衙役经过,店家跑出门听告示。

      陆湄收回目光,拿起玉簪端详上面的纹样。

      “小姐,皇帝换人了!”

      采绿小声感叹,一脸惊奇。

      一辈子难遇此类大事,上次新皇登基时采绿还未出生。

      “陆小姐可有看中的物什?”

      店主听完消息,立刻跑回来,细细介绍首饰。

      见女子年轻貌美,嘴甜地夸了几句,笑道:“今日听闻新帝登基,正是吉日,陆小姐若买簪子,我就让价二成给您成婚添喜。”

      卖首饰的总把贵妇小姐记得清楚,尤其是即将成亲的姑娘,近来陆家在溪阳县为婚礼大肆采购,店家们都有耳闻。

      陆湄淡笑:“谢你好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