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情绪染色厂11 ...

  •   “什么?没达标?”孟祝余一愣,“还要重来一遍?”

      没等她抗议,周遭场景再次模糊、扭曲。
      她又回到了那棵老槐树下,穿着同样的蓝白校服。

      蝉鸣依旧,怀里的练习册分量丝毫未变。
      “早上好啊孟祝余!”李屿推着自行车,和她打招呼的语气和之前一模一样。
      “早上好啊。”李屿向她伸出手要接过练习册,孟祝余没有给他,而是直接放到了他的车筐里,诡异的又感受到了开心、有趣,还有一点可能会被同学偶遇的期待。

      孟祝余感到一阵无奈。

      为什么情绪收集会未达标,是因为她不够沉浸式体验吗?
      还是她的分析推导有问题,难道最后的释然和遗憾不是最后的情绪吗?

      好吧。
      再来一遍。

      第二次,孟祝余努力尝试更代入角色。

      她甚至在场景允许的有限自由度内给自己加戏。在李屿看过来时,她会多看他一眼;传纸条时,她会故意画个小表情;在聊天讨论未来时,她会主动提出,我们可以一起去哪里。

      孟祝余能感觉到情绪的轮廓更清晰了些,这可以是喜欢。谁都不能要求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这么坦诚,但她作为玩家可以确认,小女孩现在就是喜欢。

      那个雨夜再次降临。

      “孟祝余,我要出国了。”
      同样的话语,同样的时机。孟祝余努力调动起所有的共情能力,试图让自己彻彻底底感受到被突如其来的分离带来的冲击。她让胸腔里的闷堵感持续得更久,努力酝酿一种被隐瞒的委屈、愤怒,还有因为要分离的难过。

      “我妈也知道吗?那个项目,你要参加。”她问,她好像真的在努力压抑那一点难过。

      “阿姨也知道。我……我请她不要告诉你的。”李屿的声音依旧越来越小。“我……不想不确定的事情影响你学习。”

      不行。再来一次,孟祝余还是感到了一些烦躁。
      告诉她了就能改变什么吗。
      什么都不会改变为什么不能告诉她呢。

      “那你什么时候走?”她控制着自己,让剧情顺利发展。
      “半个月后。”

      【关键情绪节点:潜在分离。情绪波动:中等强度负面情绪。记录完毕。】
      系统提示和上一次没有任何区别。

      然后是分离和疏远。
      孟祝余尝试回复李屿的每一条消息,但是场景设置里她因为自己课业和兴趣爱好的忙碌,就是会偶尔忘记还有李屿没有搭理。
      他们好像确实变成了两个世界的人,衣食住行没有一样存在共性。李屿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有空可以多聊两句,什么时候又忙着忽略所有不是最高优先级的信息。
      有些消息来得不合时宜。有些同行人,走上不同路口的那一刻就注定分离。

      他们还是在KTV重逢。

      【关键情绪节点:久别重逢。情绪波动:释然混合轻微遗憾。】
      【场景模拟“失忆蝴蝶”情绪收集未达标。关键成分缺失。】
      【场景回档,即将重新载入。请玩家加深沉浸体验。】
      ......

      “还是不行?”
      孟祝余有点要抓狂了。
      她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投入了!足够努力了!
      那种遗憾和释然难道还不够真实吗,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眼前的场景再次扭曲。

      第三次,第四次……

      每一次重置,孟祝余都在试图进一步揣摩。
      她觉得自己快变成刻苦的演员,反复研读同一份剧本,试图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情感。

      第五次重置,场景甚至给她时间线拉长到了毕业工作之后。

      李屿没有回国,他读了很多年书,硕士博士,也拿到了绿卡。他们几乎不怎么联系了。
      孟祝余看到他的消息,还是他很久不更新的社交软件上,发布了订婚的照片。
      下面是很多同学的祝福和评论。

      孟祝余想点个赞,场景设置不许。
      高中和她关系最好的女生私聊她,特别委婉地问她知道吗。

      她知道。
      她要有什么反应吗?
      她应该有什么反应吗?

      孟祝余觉得自己很早就料到这一天了。
      她怎么可能没有想过两人在一起的样子呢?

      小时候家长会打趣,说两个娃娃从小就好,以后可以做一家人。上学后同学们也会起哄,孟祝余不好意思过、刻意避开过,她甚至偷偷和关系最好的朋友说她真的不喜欢他。

      她忽然想起,李屿从来没有刻意回避过,青春期那么爱面子的小男孩也只是笑着让他们别说了。
      他们以前聊天也会说到一起去哪个城市,那时候的孟祝余怎么会没有想过,在那里,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关系,会一起见到什么样的风景。

      孟祝余觉得自己应该是真的知道了。
      重点不在后来漫长的疏远,不在重逢的尴尬,当然也不在这条突如其来的订婚消息上。
      她闭上眼。

      【场景模拟“失忆蝴蝶”情绪收集未达标。关键成分缺失。】
      【场景回档,即将重新载入。请玩家加深沉浸体验。】

      第六次站在老槐树下,听着那声熟悉的“早上好啊孟祝余”,孟祝余甚至感到了一丝生理性的反胃。

      她不知道回档多少次数限制,她也看不到自己的污染情况,但她感觉自己快到那个阈值了。
      孟祝余看着阳光下李屿的笑脸,她想最后验证一次。
      李屿向她走过来,停在她身侧:“怎么不走呀?练习册给我吧。”
      他拿过孟祝余抱在怀里的练习册,放进车框。

      孟祝余跟着李屿走向学校,她和他聊着那些聊过五次的话题,熟练到几乎不需要动脑。

      她在等那个雨夜。

      重点是那个李屿告诉她,他要出国的雨夜。

      之前的每一轮体验,虽然孟祝余会感到生气、烦躁,还有难过和委屈。但她从来没有意识到,对于旧纪元的那个“孟祝余”来说,从那一刻起,她就判定自己和李屿就没有了未来在一起的可能。
      旧纪元的“孟祝余”是一个从小生活幸福、没经历过什么大挫折、没走出过舒适圈也不需要走出的小女孩。浩瀚大洋、巨大时差、看不到头的异地,对她来说,从那一刻起她想到未来就全是阻碍,于是她就单方面否决了他们未来的那一丝可能性。
      后来的疏远、沉默、无话可说……
      都不是原因。

      那是结果!是十七岁的孟祝余在雨夜里做出的判决,后来的一步步,都是她潜意识里会通向的结果。

      孟祝余想通了这一点。她再看向眼前的阳光开朗大男孩,甚至感觉有一些复杂。

      真要她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

      异地啊,时差啊。如果他们的感情真的纯粹又坚固,这些又能阻挡什么呢?
      连尝试一下,连开始的机会都不给吗?

      好吧。孟祝余知道自己也只是纸上谈兵。
      她也没法责怪这个旧纪元的小女孩,她又没有全知的视角,也没法进行存档重置,她有什么错。她也只是在“爱”的课题里摸索尝试,只是因为怕伤害到自己,所以先进行了远离。

      要错也是李屿的错。
      如果他真的有所谓爱她,他后来也没有为了她勇敢过一下。

      第六轮模拟继续在进行。

      前面的日子依旧明媚而飞快。孟祝余依旧体验着那些“轻微喜悦”、“轻微刺激”,她也不再过多分析,尽职尽责地扮演好这个旧纪元的小女孩。沉浸在两人的相处日常里。

      但心底却始终悬着那块冰冷的巨石,等待着那场雨的降临。

      晚自习结束的铃声响起,窗外果然又下起了滂沱大雨。

      李屿等在屋檐下。

      他是真的是不带伞啊。

      孟祝余撑着伞走过去,嘴上抱怨着:“你怎么总是丢三落四?”
      李屿接过伞柄,他们的手指还是不可避免地触碰了一下。

      雨水噼啪,路灯昏黄,狭小的空间里她又闻到李屿身上熟悉的洗衣粉味道。
      然后,李屿开口了,声音低低的,在雨声中模糊不清。
      “孟祝余,我要出国了。”
      “我妈之前看到一个国际项目......要求在那边要待满一定时间......”
      来了。

      孟祝余感觉到“自己”的心脏猛地一沉,就是现在了,她感到被隐瞒的委屈,被安排的烦躁。还有她不需要刻意就能联想到的,从此不同的,两条轨道。

      李屿说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在为孟祝余早已做出的判决提供证据。

      看,他早就计划好了,他把她排除在未来规划之外了。她的判断是对的,没有未来,没有必要开始,没有必要投入更多。这一切的一切,在这个雨夜,就已经决定了未来的结局。

      孟祝余听到“自己”用一种异常平静的、甚至带着一丝冰冷的声音问:“我妈也知道吗?那个项目,你要参加。”

      “阿姨也知道。我……我请她不要告诉你的。”
      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她被蒙在鼓里。

      孟祝余点点头,这次她没有看向李屿。她只是盯着面前的雨幕,好像在看他们分道扬镳的未来。

      “你什么时候走?”
      “半个月后。”

      【关键情绪节点:注定分离。高强度决绝。判定:核心成分“自主性情感阻断”已捕获。】
      系统的提示里出现了不同的内容!
      核心成分已捕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