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尾声:我们的明天,没有终点 ...
-
一年后…
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阳光似乎都比往常更慷慨一些,炽烈而明亮,像是要把积攒了整个青春的能量都尽情释放。走出考场的瞬间,没有想象中的狂喜呐喊,反而是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以及一股蓄势待发的、对未来的轻盈期待。
我和陆清和约在了一家有露天座位的冷饮店。到的时候,他已经坐在那里了,面前放着一杯柠檬水,正低头看着手机。阳光透过遮阳伞的缝隙,在他柔软的短发上跳跃。他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整个人看起来清爽又放松,那股子挥之不去的学霸气场,似乎也被这夏日的热浪融化了几分,添了几分少年独有的慵懒。
我走过去,在他对面坐下。他抬起头,看到我,很自然地弯起嘴角,把另一杯我喜欢的芒果冰沙推到我面前:“考得怎么样?”
“感觉身体被掏空,”我夸张地叹了口气,舀了一大勺冰沙塞进嘴里,冰凉甜腻的感觉瞬间驱散了暑气,“不过,应该对得起咱们‘循环特训’的强度了。” 想起最后那段时间,他帮我梳理知识点、押题的情景,我不禁笑起来。那可比我自己在循环里瞎摸索高效多了。
陆清和笑了笑,没说话,只是拿起柠檬水喝了一口。他的目光落在我随手放在桌边的书包上,那个歪歪扭扭的羊毛毡小太阳挂件,经过几个月的风吹日晒,颜色有点旧了,但依旧傻乎乎地咧着嘴。
“它还挂着。”他轻声说,语气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柔。
“那当然,”我摸了摸小太阳,心里暖暖的,“这可是‘循环限定版’纪念品,绝版货!”
我们相视而笑。那些被困在4月17日的日子,那些挣扎、探索、尴尬和心动的瞬间,如今都成了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带着奇异色彩的宝贵记忆。它们没有随着循环的结束而消失,反而沉淀下来,成了我们之间最坚固的基石。
“暑假有什么计划?”我问他,“终于可以摆脱课本了,陆大学者要不要考虑一下‘人间烟火’的课题?比如,学会打游戏?”
他挑眉看我,眼中带着戏谑:“你的游戏水平,似乎不具备教学资格。”
“喂!”我佯怒地瞪他。
玩笑过后,他望着街上车水马龙,声音平静而温和:“可能会先学车。然后……陪你去你一直想去的那个海边城市看看。”
我的心轻轻一动。那是我很久以前在循环里,某个闲聊时随口提过的愿望。他又记住了。
夏日的风带着温热的气息拂过,冷饮杯壁凝结的水珠缓缓滑落。我们就这样安静地坐着,偶尔聊几句对未来的设想,关于想去的大学,关于可能选择的专业,关于某个想看的展览。话题琐碎而平常,却充满了真实的烟火气。
没有循环的倒计时,没有必须立刻解决的难题,时间像是突然被拉长了,可以任由我们慢悠悠地挥霍。这种感觉,真好。
过了一会儿,陆清和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一个略显陈旧的、我无比熟悉的黑色硬壳笔记本——那是他记录循环的“研究日志”。
“这个,”他把笔记本递给我,眼神里有一丝怀念,“现在算是……历史文物了。”
我接过这本厚厚的、边角已经有些磨损的笔记本,心情有些复杂。这里面,记录了我无数次的社死现场,也见证了我们从陌生到同盟,再到彼此心动的全过程。我翻开一页,上面工整地写着:“循环第73天:目标人物林又又尝试‘苦情计’,于雨中站立15分钟,失败。备注:需注意预防感冒。”
我忍不住笑出声,指着那行字给他看:“喂!你当时是不是在旁边偷偷计时了?”
他凑过来看了一眼,眼底泛起笑意:“数据记录需要客观准确。”
我继续翻着,一页页,都是我们共同走过的、独一无二的时光。直到翻到最后几页,笔迹不再是冷静的记录,而更像是一些随手的、零散的句子:
“她弹吉他的样子,很专注。”
“今天,她帮了那个叫王芸的同学。笑容很亮。”
“循环似乎失去了最初的研究意义,观察本身成了目的。”
“……希望明天,还能见到她。”
我的指尖停留在这些句子上面,眼眶微微发热。这个看起来冷冰冰的笔记本,原来早就藏了他这么多细腻的心思。
我合上笔记本,紧紧抱在怀里,抬头看着他,很认真地说:“这本‘文物’,归我了。我要把它收藏起来,以后当传家宝。”
陆清和看着我,目光温柔得像化开的糖。他轻轻点头:“好。”
夕阳开始西沉,天边被染成了绚烂的橘红色。我们离开冷饮店,沿着种满梧桐树的街道慢慢走着。影子被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走了一会儿,他忽然停下脚步,轻声唤我:“林又又。”
“嗯?”
他转过头,深邃的眼眸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亮,里面清晰地映着我的影子。
“总觉得,”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种历经时光般的温柔和笃定,“和你好像已经认识很久了。”
我迎上他的目光,心里那片柔软的角落被这句话彻底填满。是啊,在那些不断重复的日子里,我们仿佛已经把一辈子的默契都演练了无数遍。
我笑着,用力点头,声音轻快而坚定:“是啊,好像排练了无数遍,就为了这一次。”
为了这一次,在真实流动的时光里,好好地、认真地,喜欢你。
而我们都知道,这一次,没有重置,没有循环。我们的故事,将伴随着每一个真实的日出日落,一路向前,绵延至遥远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明天。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