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破解循环的一百种失败姿势 ...
-
从游乐园那个氛围微妙的“约会”回来后,我和陆清和之间的关系,像是被加入了一种新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催化剂。仓库基地里的空气,除了以往的学术气息,偶尔还会飘起一丝淡淡的、名为“尴尬”或者说“羞涩”的粉红泡泡。
但粉红泡泡终究不能当饭吃。循环还是那个循环,4月17日依旧雷打不动。那种一开始的新奇感和“为所欲为”的畅快渐渐褪去,一种更深的、关于“出路”的焦虑开始浮上水面。
总不能真的一辈子活在这一天吧?虽然和陆清和一起“卡BUG”好像也不错,但……“明天”的诱惑力变得越来越强。我想知道下一次月考的成绩,想看到文化节真正举办那天思思她们在台上的样子,甚至有点想念我妈每天的唠叨。
这个念头一旦出现,就再也压不下去了。在一次复盘会上,我郑重其事地提出了议题。
“陆清和,我们……是不是该认真找找破解循环的办法了?”
陆清和似乎并不意外。他翻看着那本已经写满大半的笔记本,点了点头:“基于现有数据,循环与‘告白失败’事件强相关。破解的尝试,也应围绕此核心展开。”
于是,我们轰轰烈烈的 “循环破解大作战” 拉开了帷幕,过程堪称一部花样作死大全。
方案A:回避核心事件法。
理论:既然告白失败是起点,那我们只要避开这个事件,循环或许不攻自破。
实践:在一个循环里,我使出浑身解数,全天候躲着陆清和。他可能出现的所有路线,我都绕道走。放学铃一响,我就像被狗撵的兔子,第一个冲出教室,绝不给任何在小径“偶遇”的机会。
结果:平安无事(且极其无聊)地度过了一天。然后,在熟悉的闹铃声中,迎来了熟悉的4月17日。失败! 看来当鸵鸟没用,系统强制剧情无法跳过。
方案B:改变告白结果法(物理干预版)。
理论:关键点在于“失败”,如果告白“成功”了呢?
实践:这个有点难度。我尝试了各种“逼迫”陆清和就范的方法。比如,在一次告白时,我提前躲在树后的沈思思使了个眼色,她立刻冲出来起哄:“答应她!答应她!” 试图制造舆论压力。陆清和只是冷冷地扫了我们一眼,留下一句“无聊”,转身就走。
我又试过在告白前,偷偷在他的水里加了一点点(无害的)维生素粉末,希望他能“心情愉悦”一点?结果他喝了一口,微微蹙眉,然后平静地对我说:“林又又同学,水的味道有点奇怪。另外,我的答案不变。” 失败! 物理和化学手段对这座冰山无效。
方案C:改变告白结果法(情感攻势终极版)。
理论:用绝对的真诚和深情打动他!
实践:我精心准备了一份声情并茂的告白稿,把自己都感动哭了。我诉说了在循环中对他产生的新的认识,他的冷静,他的细心,他喂猫时的温柔,甚至他分析鬼屋机关时的可爱(?)……我双眼含泪,充满期待地看着他。
陆清和安静地听完了,表情似乎有瞬间的动容?他沉默了很久,久到我以为真的要成功了。然后,他开口,声音比往常低沉一些:“林又又,我很……欣赏你在循环中的成长和活力。但是,‘喜欢’这种感觉,在目前这种异常时空背景下,无法确定其真实性。抱歉。” 失败! 甚至比单纯的拒绝更让人郁闷!他居然从哲学和逻辑层面否定了喜欢的可能性!
方案D:寻找系统BUG法。
理论:任何系统都存在漏洞,循环也不例外。
实践:我们开始尝试一些更出格的行为。比如,我试过在告白前一刻,突然大喊一声:“我不告白啦!” 或者试图篡改关键台词,把“我喜欢你”说成“我讨厌你”。结果要么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修正回原台词,要么是陆清和用看精神病人的眼神看我,循环依旧。
我们还试过在重置前一刻(感觉快要睡着时),拼命默念“明天是4月18日”,企图用意志力对抗规则。结果当然是……睡着了,然后醒来,4月17日。失败! 看来我们的权限不足以修改系统底层代码。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次日清晨那冰冷的“4月17日”。挫败感像潮水一样涌来。有时候,在一个特别憋屈的失败循环后,我会干脆拉着陆清和去做些毫无意义的事,比如在操场上躺一下午看云,或者去游戏厅把所有的币都挥霍光,用这种消极的方式对抗无力感。
陆清和虽然每次都配合我的各种奇葩尝试,并在失败后进行冷静分析,记录下“此路不通”,但我能感觉到,他眼底也渐渐染上了一丝疲惫和凝重。
“难道我们真的要永远困在这里了吗?”有一天晚上,在天台看着毫无变化的星空,我忍不住有些绝望地问。
陆清和没有立刻回答。他沉默了很久,才轻声说:“数学上,不存在绝对的无限。总会有……变量出现。”
他的语气并不肯定,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但这句话,却像黑暗中一点微弱的星火,让我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
是啊,既然循环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变量”,那破解的“变量”,也一定存在,只是我们还没找到而已。
看着身边这个和我一起经历了无数失败却从未真正放弃的“战友”,我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
“继续找!大不了把能试的方法都试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