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棋盘上的“黑马” ...

  •   一、 茶几旁的“家庭剧场”

      家里的茶几上,一直摆着一副木质五子棋。多年来,晚饭后和轩爸手谈一局,是我和他爸放松交流的固定节目。

      轩宝通常是忠实的观众,蜷在沙发里,小脑袋一会儿歪向左边,一会儿歪向右边,像看一场无声的网球赛。他偶尔会问:“妈妈,你为什么下这里?”我们会简单地解释一下“堵”和“连”的道理,但从未想过要正式教他。

      这个小小的棋盘,在我们看来,是成人世界的逻辑游戏,对于孩子,不过是用来打发时间的彩色棋子罢了。

      二、 沉默的“旁观者”在积累

      轩宝看棋时很安静,眼神却异常专注。他看我们如何布局,如何设下陷阱,又如何化解对方的攻势。有时我下出一步妙手,他会轻轻“咦”一声;有时他爸不慎失子,他会惋惜地咂咂嘴。但我们问他看懂没有,他总是摇摇头,腼腆地笑笑。

      这种“旁观”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以为他只是在看热闹,却不知道那颗小脑袋里,正像海绵一样吸收着棋路的走向、攻守的节奏。

      所有的“顿悟”,其实都源于漫长的、不为人知的积累。

      三、 石破天惊的“挑战宣言”

      一个周日的午后,我刚和轩爸下完一局,正准备收拾棋子,轩宝突然从沙发上跳下来,走到我面前,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我,用一种既紧张又兴奋的语气说:

      “妈妈,下一局,我和你下!”

      我和轩爸都愣住了,相视一笑。我心想,小家伙终于忍不住要亲手摆弄这些棋子了,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教教他基本规则。“好呀宝贝,”我欣然应允,“妈妈教你怎么玩。”

      “不用教规则,”他摇摇头,语气出乎意料地坚定,“我看会了。我们直接开始吧。”

      四、 棋局上的“轻敌”与“震惊”

      我抱着陪玩的心态,落子轻松。反观轩宝,却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每落一子都要思考良久,小拳头撑着下巴,眉头微蹙,那神态,竟有几分像电视里的棋手。

      走了十几步,我的轻松感渐渐消失了。我发现他的棋子并非乱放,而是在我即将成“三”的地方精准地拦截,同时,他自己的棋子也在看似散乱中隐隐形成联系。我不得不开始认真应对。

      然而,就在我专注于防守他一侧的攻势时,他却悄悄在另一侧布下了杀局。当我猛然惊觉,已经回天乏术。他的最后一颗白子落下,棋盘上赫然出现了连续的五子!

      “我赢啦!”轩宝从地板上跳起来,举着双臂,脸上洋溢着难以置信的、巨大的喜悦和自豪。

      我坐在原地,看着棋盘,心中的震惊远大于输棋的尴尬。我抬头看向一旁观战的轩爸,他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随即举起手机,记录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五、 “青出于蓝”的喜悦与反思

      那天晚上,轩宝兴奋地要求再战,并且接连战胜了我和他爸爸。我们从最初的“让子”心态,到后来必须全力以赴,仍不免频频败北。

      睡前,我搂着他,由衷地赞叹:“宝贝,你太让妈妈吃惊了!你是什么时候学会的?还下得这么好!”

      他依偎在我怀里,得意地说:“我看了好久好久啦!我知道妈妈喜欢从角上开始,爸爸喜欢在中间。我还知道,要是这里和那里同时都有三个子,你就堵不住了!”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也深感惭愧。我们常常低估了孩子静默观察的力量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我们以为他在打发时间,他却在进行一场严肃的学习;我们以为自己是教导者,殊不知,孩子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成人的超越。

      这件事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永远不要用“打发时间”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任何一项活动。每一个安静的旁观,每一次专注的凝视,都可能是在为未来的某一刻“石破天惊”积蓄能量。

      成长,常常是这样,在不被期待的地方,悄无声息地开花结果,然后给世界一个惊喜。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棋盘上的“黑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