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同学打我 ...

  •   一、课间的“战争”

      “被遗忘的掌声”带来的失落,像夏日的阵雨,来得猛烈,去得也快。轩宝的注意力很快被另一件更直接、更让他感到困扰和委屈的事情占据了——他的前座,一个名叫小雅的女生。

      小雅个子比轩宝还高半头,性格爽利,甚至有些泼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课间十分钟成了轩宝需要小心翼翼度过的“危险时段”。

      也许是因为轩宝不小心碰到了她的头发,也许只是两人争论一道题的答案,小雅的“回击”总是迅捷而直接——伸手就打。有时是捶一下肩膀,有时是重重地拍在背上,虽然不至于受伤,但那突如其来的力道和当众的难堪,让轩宝又恼火又无助。

      “妈妈,小雅又打我了!”这天放学,他一见到我,就撅着嘴告状,撩起袖子给我看其实并不存在的“伤痕”,小脸上写满了愤愤不平。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我教过他:“你是男孩子,要让着点女生。”“她打你,你就躲开,或者告诉老师。”他也试过。躲,往往躲不开;告诉老师,老师批评小雅后,最多平静一两天,冲突又会以新的形式爆发。轩宝的忍耐似乎快到极限了。

      二、“告状”与“反击”的困局

      晚上,我和轩爸认真讨论了这件事。

      爸爸的态度比较直接:“男孩子不能老是挨打不还手啊!下次她再动手,你就狠狠打回去!要让她知道你不是好欺负的。”

      我则倾向于更柔和的方式:“要不要我私下联系一下小雅妈妈?孩子们之间的事,大人介入会不会反而激化矛盾?”

      轩宝听着我们的讨论,眼神更加迷茫了。告老师?好像效果不大。打回去?他内心似乎并不想真的对同学动手,而且万一打不过怎么办?让妈妈去找对方家长?他隐隐觉得这有点像“搬救兵”,不够“男子汉”。

      三种方案,似乎都各有利弊,但又都不能彻底解决他的困境。他陷入了“告状”与“反击”之间的两难地带。

      三、周五晚上的“意外爆发”与转机

      今天是周五晚上,吃完晚饭后,轩宝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写作业。可没过一会儿,房间里突然传来他的抽泣声。我赶忙走进房间,只见他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小嘴一撇,委屈地说道:“妈妈,小雅又打我了,她打得很疼!”

      原来,下午课间讨论手工课安排时。轩宝反驳了小雅的提议。当时周围同学很多,小雅觉得轩宝让她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一时气急,抬手就打了轩宝一下。轩宝憋了一肚子气,一直忍到了现在。结果写作业的时候,越想越委屈,忍不住哭了出来。

      我心头一动,意识到这是一个引导他解决问题的机会。我用平静的语气对他说:“宝贝,你说要告诉小雅妈妈?现在正好有机会,妈妈可以帮你拨通电话,你自己把发生的事情,和你心里的感受,清清楚楚地告诉阿姨,好吗?”

      轩宝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我会提出这个建议。他有点紧张,但眼神里又有一丝跃跃欲试的勇气。他犹豫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我拨通了小雅妈妈的电话,简单说明情况后,把手机递给了轩宝。他深吸一口气,像个小大人一样,开始陈述:“阿姨好……我是轩轩。今天下午我们在学校讨论事情,她不同意我的想法,就……就打了我一下……阿姨,她经常这样,我有点害怕,也有点生气……我希望她能不要再打人了,我们可以好好说话……”

      他的表达虽然带着稚气,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不是告状,而是陈述事实和表达感受。电话那头,小雅妈妈非常通情达理,她先是替女儿道了歉,然后郑重地对轩宝说:“轩轩,谢谢你告诉阿姨。阿姨会认真跟小雅谈的,打人绝对是不对的。阿姨向你保证,她会改正的。”

      四、“外交官”的胜利

      挂了电话,轩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小胸脯挺了起来,脸上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彩。那不仅仅是因为问题可能得到解决,更是一种凭借自己清晰、勇敢的表达,赢得了对方家长尊重和理解的自豪感。

      “妈妈,我自己说的!”他兴奋地向我汇报,“我没有哭,也没有骂人,我就把事情说清楚了!”

      我紧紧抱住他:“宝贝,你做得非常棒!你刚才就像一个解决矛盾的小外交官,用语言而不是拳头,保护了自己,也表达了希望和平共处的愿望。这比打回去或者默默忍受,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这次“直接对话”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小雅妈妈显然进行了有效的干预。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轩宝回来报告:“小雅没有再打我了!她今天还借给我橡皮用了!”他的语气里,有轻松,有惊喜,甚至还有一点点“化敌为友”的萌芽。

      五、比打赢更重要的

      晚饭时,我们复盘这件事。轩宝颇有心得地说:“妈妈,我现在知道了,告状不是打小报告,是说明情况。找对方家长也不丢人,就像……就像两国吵架,要找大使一样!”他为自己这个新奇的比喻感到得意。

      爸爸也笑着摸摸他的头:“儿子,处理冲突,不是只有‘忍’和‘狠’两种选择。你今天找到了第三种方法——‘沟通’,爸爸给你点赞!”

      我看着眼前这个小小少年,心中欣慰。这一次,他没有用拳头维护尊严,而是学会了用理智和沟通来保护自己,表达边界。他体验到了,真正的力量,有时并不在于肢体上的胜负,而在于能否清晰、冷静、有尊严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感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同学打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