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两年前的那个时节,好像是三月吧。
那样的阳春三月,却并不是艳阳天,霪雨霏霏的午后,陵州城外的沧浪江边。
这条河横跨祁连千年雪山,分割南北,南地西康,北地武朝,自古沧江天险,易守难攻,加上祁连山终年积雪,翻过祁连山,越过沧浪江方能进入西康国土。
西康朝历经十三代皇帝,位居黍米之地的江南水乡,物泽丰厚,四季如春,守得一方净土,纵使历代帝王无所作为,依赖这些天然屏障,倒也消遥自在,和其他几国相安无事。
反观武朝,地处寒极,一年之中大部分时光冰雪覆地,春夏极短,物产贫瘠,西康对于武朝数代在位者来说一直是觊觎却不得的存在。
武朝在位的是第七代帝王,武珣在位已有17年,膝下五子一女,长公主昭庆公主早已嫁出。
大皇子昭贤王崇贤终年常伴皇后身侧,青灯习佛,不闻世事。
二皇子是曾被立为太子的昭孝王崇德。崇德在五年前潜入西康,因细作泄露了消息,被活捉,凌迟处死。卒时19岁,刚被册立太子不足一年,那年太子被杀的惨事阴云般笼罩王宫,四皇子重晏每每想起都历历在目,武王追谥太子德大功复兴烈圣明安孝王。
武朝几个皇子里,长子次子都是皇后所生,但在武王眼里,长子却是最不成器,王室子弟必备的骑射等技能一无所好,遗传了皇后的温厚、慈悲,年纪轻轻就一心向佛,想云游四方,遍访佛门名师,王和后不允,无奈在皇宫更深一重的贡院内辟片地方弄了个佛堂,整日里和僧侣打成一片,起卧行走不分彼此。
太子死的那年,重晏十二岁,武朝的皇家子孙超过十岁就移去了宫外的自己的行宫了,唯独他还在皇宫里陪伴在皇后身边,身为皇室子弟,是感觉不到父母的慈爱的,但皇后对他的关爱的确是胜过其自己所出的孩子。
那时他对这个太子兄长他没有太多印象,皇室孩子都被分开长大,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宗师教导,更惶恐像寻常百姓的孩子般手足情深,但当有一天自己处在太子这个位置时候,再去想那时候前太子惨死的场景,却有些悲凉意味,崇德的死法惨烈之极,武朝甚至没有办法将其尸身带回故土。
武王誓言,有生之年踏平西康,以告慰太子天灵,雪武朝国耻。
三子,不得不提下,据说出生即夭折。
重晏曾在太庙里见过一个长生牌位,上面的名字是重信,皇后说过,这是重晏的同胞兄长,重晏不禁想,这个哥哥才是自己最亲的兄长,可惜了,自己再没有这么亲的哥哥了。
这样的孩子按祖宗之法是不可能进太庙的,就连老百姓家,这么小的孩子,也不会进祖宗祠堂,但是这个孩子的生母和别人不同,这个孩子自然未出生已贵过其他王子,几年后,又一个至若珍宝的孩子出生了,这次这个孩子很康健。
若干年后,重晏他有了自己的孩子,皇后说,“你出生那天,你的生身母亲就去了。皇上把你抱到我的寝殿,你是我见过最漂亮的孩子,虽然你不是我所出,但胜过一切。”
皇后说这话时候脸上悲喜交加。
她没有说出的故事是,凭这个孩子,她抱着他从昭阳殿走进了从没有去过的昭德殿,那是历来皇后的寝殿。
从此后她的富贵荣华都和这孩子息息相关。
皇后亲手抚养长大的孩子,只此一个,她生的两个儿子,刚生出就被乳母抱到别宫抚养,帝王家的孩子,是不许太亲近自己母亲的。
但重晏最特别,一点点的长大了,皇后就发现四王子的性格最像生母,虽然他生母没有陪过他一天,他在妇人之手里,并没有长成一个懦弱骄横的孩子。
自他在昭德殿,皇后本以为,武王会常来,像以前一样,但并不是,自从重晏出生后,武王很少到这个寝殿来。
四子渐渐长大,骑射天资过人,宫里的武师已经没有人是小王子的对手了,不得已,武王想起了一个人,当朝的骠骑将军严寿。
再后来,重晏自十五岁起,有了自己的护卫和行宫,有了封号,开始随严寿出征,收服西地、东土,战功赫赫,坊间传言交战时,对方看到武朝有持银枪者无不闻风丧胆。
银枪弯刀是武朝四王子的标志武器,战场上他从不以真面目示人,蒙面隐目,能见其真颜者甚少,或者说曾见过其面目,却也不敢确信是否是真容。
四王子训练了一批死士,这些死士擅长野战,西地的国家边疆地处沙漠,高寒地带,他们常会没有任何食量,潜伏数不食不眠,勇猛如常,东地地处大小战役百场,堪称以一敌百,未尝一败.武国的疆域已扩大到历史之最。
四王子的表现,更是让日后被封为越王的严寿赞叹,“快如风,烈如火,武朝百年难得的一将。”
武王曾和越王相谈今天下大势,自然提到西康,这个武朝南方的小国,和武地仅凭一座雪山隔断,被武朝列将鄙视的小小弹丸之地,却成了一个攻不破打不败的劲敌。
这些年为了那片沃土,不但武朝太子丧命此处,历代命陨西康的将军大大小小的也很多。
四王子曾请缨多次被拒,越王只以为是有了太子的前车之鉴,武王惜子,岂不知,武王称,当年太子之事事出突然,武朝得到消息时已经被斩身亡,无从救起,只因潜伏西康是这个意气风华的太子逞匹夫之强,武朝并无知情。
拍着越王肩膀,对这个半子,敞开心扉,“有一天太子登位,有这样一个不顾黎民百姓和武朝危亡的皇帝,简直是百年武朝的灾难,他们的命是武朝的,不是武王的,死不足惜,但要死得其所,眼下四王子尚且年少,勇有余谋不足,需要历练,倘若……”
倘若如何?武王没有再提,只说了句,“武家男丁兴旺,琅琊王(武王的二弟)有二子,恭靖王(武王长兄)有三子。”
这些话已经不言而喻,武朝不会只是武王自己子嗣的天下。
这一历练,过去了五年
重晏15岁以后在宫外有了自己的行宫,加上沙场征战,生在帝王家自然早熟,没有一般孩子的天性,他谦和,沉稳豁达,已具备帝王气度,但从内心而论,重晏不知道的是,自己从一出生注定是武王最爱的一个孩子,也是唯一一个武王最不希望登上王位的孩子,可是生在帝王家,有些事就算是天子也身不由己。
于是22岁这年,四皇子再次请命,为武朝大业他认为最好的时机已到,武王应允,允诺三年期限,里应外合,攻克西康。
重晏喜欢三年的期限,无论是他花了三年在南山师从无机学成而归,花了三年收复东西列国,现在他要花三年时间一雪武朝国耻,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尝试历代武王从没有经历过的成功,这次,他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