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邀约 ...
-
魏哲铮掀起的金融风暴终于尘埃落定。
苏昭质靠在办公椅上,午后阳光透过落地窗,带来一种久违的倦意。
楚瑜敲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果然如此”的笑意,将平板电脑轻放在桌上。
“苏总,真是树倒猢狲散。”她语气轻松,带着点看透世情的调侃,“魏哲铮在股市一败涂地,之前那些被他搅和得心神不宁的各方,立刻见了风使舵。枢视科技王总的电话第一时间就打了过来,语气热络得像换了个人,签约流程火速重启;还有那位端着架子、待价而沽的李工,也立马消停了,绝口不再提什么‘单独面谈’,团队气氛一夜之间和谐得不得了。”
苏昭质闻言,唇角微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知道了。”她淡淡应道。
楚瑜离开后,办公室重归宁静。
手机屏幕适时亮起,是温澈礼的消息,内容简洁而直接:
「苏总,关于‘绎礼’项目下一阶段的媒体沟通方案,有一些初步想法,需当面沟通。不知明晚七点,‘览昔阁’是否方便?」
下面附着一个定位。
理由充分,地点也合适。苏昭质回复:「可以。」
次日晚,车在旧城街口停下。
前方深巷狭窄,青石板路在渐深的夜色中蜿蜒,两侧是老旧的院墙,偶有灯火和模糊的人语声。
苏昭质下车,独自走进巷子。她穿着一件燕麦色羊绒裹身长裙,裙摆轻软地拂过小腿。脚上一双浅灰色软底平底鞋,步履轻盈,踏在石板上悄无声息。愈往深处走,人声愈稀,只有风过墙头枯草的细响。
巷子尽头,一盏孤零零的复古街灯晕开暖黄的光圈,将览昔阁那扇斑驳的木门温柔笼罩。
门廊的灯光早已亮起,与街灯的光晕在浓重的夜色中交融,在青石板路上投下静谧而温暖的光影。
光圈下,温澈礼斜倚在门框上,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粗框眼镜,为他平添了几分沉静的书卷气。他微低着头,侧脸线条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柔和,目光透过镜片专注地望着巷口方向,带着一种安静的期待。夜风轻轻拂过他额前细软的碎发,他双手插在大衣口袋里,姿态放松。
这场景有种说不出的宁静与专注。
他站在无人知晓的深巷灯下,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温暖。
苏昭质从昏暗的巷子走入那片光晕,在他面前几步外站定。
他抬起头,见到她的瞬间,嘴角自然扬起一个清晰的笑意,直起身迎上来。
“等很久了?”苏昭质走近,目光扫过略显冷清的小路。
“刚到。”他答得自然,随即像是猜到她的顾虑,镜片后的眼睛弯了弯,语气带着点轻松的调侃,“这地方偏,人烟稀少。再说——”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种介于自嘲和自信之间的微妙意味:
“我偶尔骑个共享单车,戴个帽子在城里瞎转,也没人认出来。这种事,看运气。”
苏昭质闻言,唇角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看来温老师运气一向不错。”她顺着他的话,语气也轻松了些。
“但愿今天也是。”他笑着接话,侧身为她推开沉重的木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踏入的瞬间,时光仿佛骤然放缓。
高耸的楠木书架带着旧木特有的沉香扑面而来,暖黄的灯光经手工纸灯罩过滤,在青石地板上投下柔和光晕。空气里氤氲着旧纸、墨香与一缕极淡的冷冽沉香的混合气息,沉静而安宁。室内空间开阔,书架布局疏朗有致,书籍数量并不多,但每一本都装帧考究,分类也极具个性,如“宋元美学”、“器物考”、“手稿集”等,如同静谧的策展。
侍者无声地颔首致意,引领他们穿过两排书架,走向一处更为私密的区域。那里用一道月洞门隔开,里面是一间独立的茶室。一面是整墙的书,另一面是巨大的落地窗,枯山水庭院浸在浓重的夜色里,只有几盏石灯在角落晕开温润的光。一张宽大的原木茶台占据中央,台上茶具素雅,一旁的小炭炉正温着水,壶嘴无声地吐着缕缕白汽。
温澈礼脱下大衣搭在椅背上,露出里面柔软的白色毛衣。他为她拉开座椅,动作自然。
两人在茶台旁落座,他取出平板电脑,屏幕上是精心准备的媒体沟通方案。
苏昭质专注听着,他提出的每一点都切中要害,逻辑严谨,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她偶尔提出见解,他总能迅速领会,并给出更深入的补充。约莫半小时后,一套清晰可行的方案已然成形。
“就这样定吧。”苏昭质将目光从平板屏幕上移开,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你的方案很周全。”
他收起设备,唇角微扬:“是苏总前期铺垫得扎实。”
正事谈完,空气有片刻的松弛。
窗外的夜色已浓,一弯细月已悄然爬上庭院的竹篱,清辉落在白沙上,漾开一片朦胧的虚白。
他目光掠过茶台一侧陈列的建筑类典籍,语气自然地转向平和:“每次来这里,都会翻翻这些营造法式的古籍。上次看到一本关于徽州梁架结构的解析,非常精妙。”
苏昭质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眼底泛起一丝真实的兴趣:“徽州老宅的架构,有一种含蓄的力道,不张扬,却能将整个空间稳稳地支撑起来。”
“尤其是那些斗拱的层次,”他接话,眼中带着欣赏,“最妙的是‘偷心’的造法,恰到好处的留白,让光影和风都有了穿行的余地。”
交谈间,苏昭质的目光被书架更高处那本《徽州民居营造法式注释》吸引——正是他方才提及的那本。
她下意识地起身,伸手去取,指尖却差了一点距离。
她正想踮脚,身侧的灯光已被一道身影轻轻笼罩。
温澈礼站到她身后,距离很近,近到她能感觉到他身影带来的暖意。
他伸出手臂,从她肩侧的空隙越过,轻松地取下了那本书。
他的气息从身后温和地覆上来,沉静的檀木香若有若无地萦绕在她的发间和耳畔。
她能清晰地感觉到他胸膛的温度隔着微薄的空气传来,能听到他平稳的呼吸声近在咫尺。
他身形修长,立在身后,灯光将两人的影子交叠,投在书架与地板上,仿佛一个无声的拥抱。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全感和悸动同时席卷了她。
苏昭质背脊微微一僵,呼吸滞住了。
时间,仿佛被拉得很长,很长。
他递过书,低声问:“是这本吗?”他的声音因为距离太近,比平时更低沉,像耳语一样轻轻敲在她的心上。
当他将书递过来时,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背。
那一触很轻,却带着清晰的暖意,与她微凉的皮肤形成对比。
“谢谢。”她接过书,声音如常,耳根却控制不住地微微发热。
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在寂静的室内,那声音响得让她心惊。
就在这心跳声震耳欲聋的寂静里,他喉结微不可察地滚动了一下,耳廓泛起的一丝淡红,清晰地映入了她的眼帘。
他退开一步,目光在她微凉的手指上一顿,随即无比自然地提起小炭炉上的铜壶,为她续上滚烫的热水。“当心烫,”他低声说,“但捂着会舒服些。”
苏昭质捧起白瓷茶杯,温热的触感瞬间从掌心蔓延开。
她垂下眼帘,看着杯中氤氲的热气。
片刻的沉默后,温澈礼望向窗外。夜色中,石灯的暖光静静笼罩着庭院,白沙上映出的光影柔和稳定。
他的语气带上了一丝平日里罕见的、卸下防备后的真实:“每次在这样的夜里,待在这样安静的地方,就特别向往那种有檐有廊、有根有底的生活。像我这样常年泡在剧组和机场的人,最缺的就是这种‘落地感’。”
苏昭质抬起眼,看到他镜片后目光中那份不常流露的向往。
她沉默片刻,仿佛下了一个决心,声音平静却清晰:“我在西郊山里有一处旧院,白墙黛瓦,还算清静。周末若空,可以来坐坐。”
话音落下,空气有片刻的凝滞。
温澈礼骤然抬眼,像是不敢置信。随即,眼底像被点燃的烛火,倏然亮起温暖的光,那光芒迅速漾开,汇聚成纯粹的欣喜。
“好。”他应道,声音低沉而郑重,“我一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