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京华 ...
-
第四章名动京华与暗流汹涌
西苑觐见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京城。一个破落旗女,竟因“善营生”、“通格物”而得蒙天子召见,并获准继续经营,这在恪守“重农抑商”、“女子无才便是德”规范的清朝,堪称石破天惊。
邱莹莹的小院,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宁静。
第一节:声名鹊起与新的危机
最先到来的是好奇的窥探。往日门可罗雀的胡同,如今时常有华丽的马车缓行而过,车帘微掀,露出各色探究的目光。邻里街坊的态度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以往的轻视嘲讽,变成了敬畏与巴结,送点心、拉关系的妇人络绎不绝,让李嬷嬷应接不暇,忧心忡忡。
“姑娘,这……树大招风啊!”李嬷嬷私下里焦急地劝道。
邱莹莹何尝不知。皇帝的关注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也让她彻底暴露在各方势力的目光之下。她苦心维持的低调荡然无存,如今每走一步,都可能被无数双眼睛放大解读。
果然,麻烦接踵而至。
首先是生意上的“模仿者”和“刁难者”。“莹心”产品迅速出现了仿制品,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凭借低价抢占了一部分市场。更麻烦的是,税务衙门的小吏突然变得“认真”起来,开始以各种名目前来核查、索要“例钱”,语气虽客气,背后的刁难意味却很明显。这背后,显然有眼红者或是对她不满的势力在推动。
其次是社交上的压力。一些原本瞧不上钮祜禄家的中等旗人府邸,开始发来请帖,邀请邱莹莹参加花会、茶会。这看似是抬举,实则是更进一步的审视和试探。接受,则意味着卷入更复杂的社交网络;拒绝,则会得罪人。
最让邱莹莹警惕的,是来自内务府满德坤的第二次“问候”。这次来的不再是管事,而是一位更高级别的师爷,态度客气了许多,但话里话外却更加意味深长。
“邱姑娘蒙皇上赏识,真是给咱们镶黄旗增光了。”师爷捋着胡须,笑眯眯地说,“满大人十分欣慰,说姑娘有什么难处,尽管开口。另外,大人听说姑娘对经营之道颇有见解,正好内务府下有些皇商事务,不知姑娘可否拨冗,帮忙参详参详?当然,绝不会让姑娘白忙。”
这一次,不再是强取豪夺,而是更危险的“合作”邀请。一旦沾上内务府和皇商,就等于半只脚踏入了官场斗争的浑水,再想脱身就难了。这满德坤,见硬的不行,便来软的,想把她绑上他的战车。
邱莹莹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谦恭:“师爷言重了。莹莹些许微末伎俩,岂敢妄议内务府大事?皇上仁厚,许我小打小闹,已是天恩浩荡,莹莹万万不敢逾越,当以备选为重。”她再次祭出“皇上”和“备选”作为挡箭牌,滴水不漏地婉拒了。
送走师爷,邱莹莹感到一阵疲惫。名声带来的不仅是风光,更是无处不在的算计和陷阱。她必须更加小心。
第二节:盟友的深化与裂痕
在这纷至沓来的关注中,几位男配角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长孙炳来得更勤了,眼神中的倾慕之外,更多了几分与有荣焉的激动和难以掩饰的忧虑。他带来了更多书籍,不仅限于诗书,还包括一些地理杂记、农政全书,甚至还有几本浅显的算学著作。
“莹妹妹,陛下既然认可你于此道有天赋,你或可更深地研习一番。”长孙炳温言道,“或许……或许将来真能如你所愿,不必困于深宫之内。”他似乎比邱莹莹自己更相信,这条“格物”之路能改变她的命运。他带来的书,是无声的支持,是试图为她构建一个符合世俗规范(才女)的护身符。然而,他偶尔流露出的、对“商贾之事”隐隐的不认同,也让邱莹莹意识到,这位青梅竹马的温润君子,与自己骨子里的现代灵魂,终究存在着难以逾越的时代隔阂。
左丘刀 依旧沉默,但行动却更为直接。他调班次更勤了,巡逻时“恰好”经过邱莹莹家附近的次数明显增多。他虽不言不语,但那挺拔的身影和偶尔扫过可疑人等的锐利眼神,构成了一道无声的防护网。他还私下提醒邱莹莹,最近有些来历不明的人在打听她的事情,让她出入小心。这种默默守护,踏实而令人安心,让邱莹莹在复杂的局势中感到一丝温暖。
徐异的反应最为有趣。他再次登门时,依旧是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但看着邱莹莹的眼神,却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欣赏和……兴奋?
“小莹儿,可以啊!不声不响,直接捅到天听了!”他围着邱莹莹转了一圈,啧啧称奇,“这下可好,满京城都知道咱们镶黄旗出了个‘女财神’。怎么样,现在想找你合伙做买卖的,怕是要踏破门槛了吧?”
他似乎完全不在意邱莹莹可能入选宫廷,反而对她展现出的“搞事”能力极为赞赏。“要不要少爷我帮你摆平那些眼红的蠢货?或者,咱们玩票更大的?”他压低了声音,眼中闪烁着冒险的光芒。徐异代表的,是一种打破规则的、充满刺激和不确定性的可能。与他合作风险极高,但收益也可能超乎想象。邱莹莹暂时按捺下心动,依旧保持着谨慎的距离。
最让邱莹莹看不透的,是伊尔根成格。他再次来访时,带来了几件更精巧的西洋物件,包括一个单筒望远镜和一块怀表。他没有过多谈论西苑觐见本身,而是与邱莹莹进行了一场更深入的、关于海外贸易和西洋科技的对话。
“邱姑娘的见识,每每令伊某惊叹。”伊尔根成格意味深长地说,“陛下既然对‘格物’感兴趣,或许……正是一个契机。有些东西,若以‘奇技淫巧’之名献上,或会遭拒;但若以‘利国利民’之实呈现,结果可能不同。”他似乎在暗示,可以通过邱莹莹这条“非正式”的渠道,向皇帝传递一些信息和物品。这个神秘的商人,图谋甚大,他似乎将邱莹莹视为了一个潜在的、极具价值的“桥梁”。
第三节:抉择与“病”
面对日益复杂的局面和选秀的日益临近,邱莹莹知道,必须做出决断了。皇帝的关注是一道护身符,也是一道催命符。她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试图完全规避选秀。那样做,等于公然抗旨,之前的种种努力都会化为泡影,甚至招来灾祸。
既然无法避开,那就只能利用它。她要主动塑造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形象,从一个“有点小聪明的待选秀女”,转变为一个“有特殊价值、不适合禁锢于后宫的人才”。
伊尔根成格关于“病”的提议,给了她关键启发。装病退出,是下策。但如果在选秀过程中,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而“不得不”退出,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一个计划在她心中逐渐成型。她需要一场“恰到好处”的“病”,这场病要满足几个条件:
1. 必须在选秀流程中、在官方记录的环节发作。
2. 病症要特殊,最好是某种看起来有碍观瞻、不适合侍奉御前,但又并非不治之症、不会留下严重后遗症的“奇症”。
3. 最好能与她之前展现的“格物”特长有所关联,从而强化她“技术型人才”的标签,而非“妃嫔”的标签。
她想到了自己正在研制的“肥皂”。是否可以制造一场“意外”?比如,在体检前,因为接触了某种正在试验的“新材料”(她可以自行调配),导致皮肤出现暂时的、明显的但无害的红疹或过敏?这可以解释为“钻研格物过于痴迷所致”,既能体现她的“专注”和“价值”,又能合理地让她因“仪容有损”而退出复选。
这个计划风险很大,需要精确控制“病情”,更需要打点好查验的嬷嬷,确保她们按照自己的预期上报。这需要钱,也需要人脉。
钱,她现在有一些了。人脉……她将目光投向了伊尔根成格和徐异。伊尔根成格有他的渠道,或许能接触到内务府负责选秀事务的中下层官员;而徐异,则擅长处理那些“不上台面”的事情。这是一个危险的平衡游戏,但也是目前唯一的破局之道。
就在邱莹莹暗中筹划之际,道光帝的赏赐到了。赏赐不算丰厚,是一些绸缎、笔墨和一小盒宫廷点心,但意义非凡。这等于向全京城宣告,皇帝记住了这个叫钮祜禄·莹的女子。
捧着那盒精致的点心,邱莹莹心情复杂。这点心,是恩宠,也是枷锁。它让她的计划变得更加紧迫,也让她意识到,自己与那位深宫中的帝王,已经产生了一种无法割舍的、奇特的联系。
她站在窗前,望着紫禁城的方向。那里是权力的中心,也是风暴的源头。选秀大幕即将拉开,她这个来自未来的灵魂,将主动走入那扇宫门,不是为了成为妃嫔,而是为了上演一场精心策划的“意外”,为自己搏一个不一样的、相对自由的前程。
这是一场豪赌。赢了,海阔天空;输了,万劫不复。
“道光皇帝……”邱莹莹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我们就来看看,在这场游戏里,到底谁能棋高一着。”
------
(第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