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第 52 章 ...


  •   第五十章凤栖梧桐

      时光荏苒,自邱莹莹正位中宫,已悄然过去两年有余。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在春去秋来中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也见证着这位年轻皇后如何从最初的步履维艰,到如今的步履沉稳。两年多的时光,足以磨去许多棱角,也足以沉淀下真正的力量。

      坤宁宫早已不再是那个需要靠紧闭宫门来维系安全的所在。如今的坤宁宫,气象肃穆而祥和。宫人各司其职,进退有度,处处彰显着井然的秩序与不容侵犯的威仪。每日清晨,妃嫔命妇的请安已成定例,无人敢怠慢,也无人再敢心存侥幸地试探。邱莹莹端坐凤座之上,无需疾言厉色,只需一个平静的眼神,便足以让殿内鸦雀无声。她的威严,已内化于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气场。

      后宫在她的治理下,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清平景象。以往盘根错节的势力网络或被剪除,或主动收敛。内务府经过几番整顿,风气大为好转,各项用度开支清晰透明,克扣盘剥之事几近绝迹。低位妃嫔和普通宫人的日子好过了许多,对皇后的感念之心与日俱增。即便是景仁宫的贤妃,这两年来也愈发深居简出,除了必要的场合,几乎不与外界往来,仿佛真正成了一位方外之人。至于幽居长春宫偏殿的万嫔(原德妃),早已成了宫中的一抹淡影,无人再提及。

      \\\\**

      这一日,正值春末夏初,御花园内百花争艳,绿树成荫。皇帝焉孔咏难得有闲,兴致颇高,传旨在中宫设家宴,只邀了皇后、几位高位妃嫔(主要是贤妃)以及几位年幼的皇子公主,意在享天伦之乐。

      傍晚时分,坤宁宫后殿的庭院中张灯结彩,虽不似国宴那般隆重,却也布置得精致温馨。焉孔咏坐于上首,邱莹莹陪坐一侧,贤妃坐在下首,几位皇子公主则由乳母嬷嬷带着,在特意辟出的软毯上玩耍嬉戏,一派和乐融融的景象。

      焉孔咏看着眼前的情景,神色颇为放松。他饮了一口酒,对身旁的邱莹莹道:“皇后近日操持宫务,抚育皇子,辛苦了。朕瞧这后宫如今井井有条,皇子们也茁壮成长,皇后功不可没。”

      邱莹莹微微欠身,谦逊道:“陛下谬赞了。此乃臣妾分内之事,岂敢言功?全赖陛下圣明烛照,宫中上下方能同心协力。贤妃妹妹平日里对皇子们也是多有照拂,臣妾不敢独揽其功。”她适时地将贤妃也带入了话题,既显大度,也免了贤妃的尴尬。

      贤妃闻言,抬起一直微垂的眼帘,淡淡道:“皇后娘娘过谦了。娘娘统领六宫,事事妥帖,臣妾不过是略尽心意,何足挂齿。”她的语气依旧平淡,但比起两年前的疏离,多了几分难以察觉的……认命般的平静。

      焉孔咏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正在玩耍的孩子们,最后落在了由邱莹莹亲自抚养的皇子稷儿身上。稷儿如今已三岁有余,活泼可爱,正摇摇晃晃地拿着一个布老虎追着姐姐(贤妃所出的三公主)跑,小脸红扑扑的,十分惹人怜爱。

      “稷儿似乎又长高了些。”焉孔咏语气中带着一丝为人父的温和。

      邱莹莹看着稷儿,眼中流露出自然的慈爱:“是,这孩子近日胃口好,也爱动。前儿个还跟着师傅学认字,虽还懵懂,却也有模有样了。”

      “嗯,皇后教导有方。”焉孔咏赞了一句,随即看似随意地问道,“朕听闻,皇后近日还在督促内务府整理宫中旧籍,可是有何打算?”

      邱莹莹心中微动,知道皇帝并非真的随意一问。她放下筷子,恭敬回道:“回陛下,臣妾闲暇时翻阅旧档,见宫中许多典籍年久失修,甚至有所散佚,实在可惜。便想着能否组织人手,系统整理誊抄一番,分门别类,妥善保存。一来可免典籍湮没之憾,二来也可供皇子公主们日后阅览学习,知古鉴今。此外,臣妾还想着,能否将一些关于农桑、医药、女红等实用之学的书籍,择其精要,编印成册,赏赐给宗室命妇或地方诰命,也算是一点教化之功。只是此事工程浩大,尚在筹划之中,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她这番话,既说明了缘由,又点明了此举的文化意义和教化作用,姿态放得很低,只说是“一点心意”。

      焉孔咏听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整理典籍,惠及皇子教育,甚至想到教化命妇,这已超出了寻常后宫妃嫔的眼界,颇有母仪天下的胸怀。他点了点头:“皇后此议甚好。文化传承,教化之功,皆是善举。朕准了,所需人手银两,你可与内务府商议着办。”

      “臣妾谢陛下恩准!”邱莹莹起身谢恩。她知道,皇帝的支持,意味着她可以名正言顺地做这件事,这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她的声望,也能让她更深入地接触到宫中的文化资源,意义非凡。

      贤妃在一旁静静听着,自始至终未发一言,只是握着酒杯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些许。

      \\\\**

      家宴散后,邱莹莹送走皇帝和贤妃,回到殿内。挽春一边伺候她卸下钗环,一边轻声道:“娘娘,今日陛下似乎很是高兴呢。对娘娘提议整理典籍之事,也一口应允了。”

      邱莹莹对着铜镜,看着镜中那张褪去了稚嫩、多了几分沉稳与威仪的面容,淡淡道:“陛下高兴,是因为后宫安宁,皇子康健。至于整理典籍……陛下是明君,自然知道此事有益无害。我们只需将事情做好,不必多想。”

      “是。”挽春应道,又有些犹豫地说,“只是……贤妃娘娘今日,似乎格外沉默。”

      邱莹莹目光微凝。贤妃的沉默,她自然也感受到了。那是一种认清了现实、放弃了争竞后的沉寂,或许,也夹杂着一丝不甘与落寞。但无论如何,贤妃选择了安分守己,这对目前的后宫格局而言,是好事。

      “贤妃妹妹性子素来清静,不必在意。”邱莹莹语气平和,“只要她安守本分,我们便以礼相待便是。”

      \\\\**

      接下来的日子,邱莹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整理宫中典籍的事情上。她亲自遴选了几位学问扎实、做事稳妥的老翰林和女官,组成了一个小的编修班子,在坤宁宫附近的文渊阁开始工作。她并不事事亲力亲为,但定期会过问进度,对编修方向和大原则进行把握。

      这一日,她正在文渊阁翻阅初步整理出来的书目清单,拂冬进来禀报,说宫外邱夫人递牌子请见。

      邱莹莹心中一喜。自父亲冤案平反、升任知府后,邱家已重回正轨。母亲因恪守规矩,加之邱莹莹刻意避嫌,入宫探望的次数并不多。此次前来,想必是家中有什么喜事或要事。

      她立刻吩咐准备,在坤宁宫偏殿接见了母亲。

      两年多未见,邱夫人气色红润了许多,衣着打扮也更显端庄,可见家中光景确实好了。见到女儿,邱夫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依礼参拜后,母女二人执手相看,皆有千言万语。

      “母亲快请坐,家中一切可好?父亲身体如何?”邱莹莹拉着母亲坐下,关切地问道。

      “好,都好!”邱夫人抹着眼泪笑道,“你父亲身体硬朗,在任上兢兢业业,去年底吏部考绩还得了个‘优’呢!他总念叨,说沾了娘娘的光,定要更加勤勉,不能给娘娘丢脸。”

      邱莹莹心中欣慰,道:“父亲为官清正,那是他自己挣来的前程,与女儿何干?只要二老身体安康,女儿在宫中便安心了。”

      邱夫人又细细问了皇后在宫中的起居,得知一切顺遂,皇子也乖巧,更是喜不自胜。她压低声音道:“娘娘,此次入宫,除了探望,你父亲还让为娘带句话。他说,如今朝中看似平静,但暗地里……尤其是关于立储之事,已有一些风声。让娘娘在宫中,务必万事谨慎,切不可行差踏错。”

      立储?邱莹莹心中一震。皇子稷儿日渐长大,立储之事确实已提上日程。虽然稷儿由她抚养,但终究非她亲生,其生母万嫔虽废,但皇子身份摆在那里。此事关乎国本,极其敏感!父亲这是在提醒她,越是地位稳固,越要警惕来自各方势力的目光和算计。

      “女儿明白了,请母亲转告父亲,女儿定会谨记在心。”邱莹莹郑重道。

      母女二人又说了好些体己话,直到宫人提醒时辰不早,邱夫人才依依不舍地告退。

      送走母亲,邱莹莹独自站在殿中,心中波澜微起。父亲的提醒,像一记警钟。凤栖梧桐,看似安稳,实则这棵“梧桐树”下,从来都不乏风雨。立储之争,将是未来朝堂后宫最大的漩涡。她这个抚养皇子的皇后,必将被卷入漩涡中心。

      她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那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目光沉静而悠远。两年的经营,她已不再是那个需要靠运气和急智求生的少女。如今的她,羽翼渐丰,根基渐稳。然而,未来的路,依然挑战重重。但她无所畏惧,因为她深知,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方能在这九重宫阙之巅,真正地凤栖梧桐,笑看风云。深宫的长卷,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