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第 36 章 ...


  •   第三十四章坤宁初立

      册后诏书颁布后的日子,对邱莹莹而言,如同行走在刀尖之上。每一道投向她的目光都饱含深意,每一句看似恭谨的问候背后都可能暗藏机锋。她虽暂居永和宫,未即刻迁入坤宁宫,但皇后的身份已然加身,凤印在手,再也无法像从前那般偏安一隅。

      每日清晨,她需在永和宫正殿接受高位妃嫔的请安。德妃称病不来,贤妃倒是来了,却面色苍白,神情淡漠,行礼问安一丝不苟,却透着疏离的冰冷。其余妃嫔则战战兢兢,言语间极尽恭维,眼神却闪烁不定。邱莹莹端坐主位,身着符合皇后身份的明黄色常服(虽未行册封大典,但已可按制穿戴),面容沉静,应对得体,既不显得过分亲热,也不失中宫威仪。她深知,这每日的晨昏定省,便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请安过后,便是处理繁杂的宫务。内务府每日送来成堆的账册、请示文书,从各宫份例发放、器物修缮,到宫女太监的调配、赏罚,事无巨细,皆需她过目定夺。邱莹莹不敢有丝毫懈怠,白日里处理事务,晚间便挑灯夜读,细究宫规旧例,核对账目出入。她发现,后宫积弊甚多,以往万贵妃(德妃)掌权时,任人唯亲,克扣低位妃嫔用度已是常态,内务府中更是关系盘根错节,许多账目含糊不清。

      她没有急于大刀阔斧地改革,那无异于引火烧身。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稳妥的策略:对于明显不合规的用度,坚决按制纠正;对于模糊不清的旧例,则暂缓处理,暗中查证;对于内务府的人员,恩威并施,既敲打震慑,也给予一定的信任空间,逐步甄别可用之人。她深知,水至清则无鱼,眼下稳定压倒一切。

      这日,宁杨白依约前来请平安脉。诊脉完毕,他照例叮嘱了些保养事项。邱莹莹示意挽春奉上茶点,屏退了左右。

      “宁太医近日辛苦,本宫瞧太医院往来各宫,甚是繁忙。”邱莹莹端起茶杯,语气温和,如同闲话家常。

      宁杨白何等聪明,立刻明白皇后是有话要问,恭敬答道:“回娘娘,近日天气反复,偶有风寒之症,故而忙碌些。所幸各位主子凤体均安。”

      “那就好。”邱莹莹颔首,看似随意地问道,“听闻太医院有位姓孙的太医,医术颇为精湛,尤其擅长儿科,不知贤妃娘娘处的三公主,近日可是由他调理?”

      宁杨白心中微动,答道:“正是。孙太医于儿科一道确是权威,三公主此番病愈,多亏他尽心竭力。贤妃娘娘对孙太医也颇为倚重。”

      邱莹莹点了点头,不再多问,转而道:“本宫新掌宫务,于宫中旧人旧事所知甚少。太医院乃紧要之处,关乎六宫安康,宁太医是院判,又是宫中老人,日后还需太医多多提点才是。”

      这话已是极其明显的示好与倚重。宁杨白沉吟片刻,谨慎答道:“娘娘言重了。臣职责所在,定当尽心竭力,为娘娘分忧。太医院中,诸位同僚大多恪尽职守,唯有几位……与长春宫过往甚密,娘娘需稍加留意。”他点到即止,并未明言。

      邱莹莹心中了然,知道这是宁杨白能给出的最大限度的提醒了。她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本宫明白了,多谢太医。”

      送走宁杨白,邱莹莹心中稍定。通过宁杨白,她至少对太医院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也确认了贤妃那边因三公主之事,对太医院有所掌控。这对于平衡德妃的势力,或许是一个潜在的借力点。

      \\\\**

      就在邱莹莹小心翼翼地梳理宫务、稳固根基之际,一场针对她的风暴正在暗中酝酿。

      长春宫内,德妃的怒火与日俱增。禁足的屈辱、立后失败的打击,让她对邱莹莹恨之入骨。她绝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个贱人坐稳后位!

      “娘娘,如今那邱氏看似沉稳,实则战战兢兢,不敢行差踏错半分。我们若从明面上硬攻,恐难奏效。”心腹嬷嬷阴恻恻地道。

      德妃冷笑:“硬攻?本宫还没那么蠢!她不是喜欢装贤德吗?本宫就让她‘贤德’之名,毁于一旦!”她压低声音,“你去,找几个绝对可靠的人,散播消息,就说……新皇后表面节俭,实则暗中克扣各宫用度,中饱私囊,尤其是对那些曾经与她有过节的妃嫔,更是极力打压!还有,就说她与太医院宁太医过往甚密,藉由诊病之机,行苟且之事!”

      这谣言极其恶毒!不仅污蔑邱莹莹的品行,更直指她与宁杨白的关系,这是宫中大忌!

      “娘娘高明!此计定能让那邱氏身败名裂!”嬷嬷狞笑道。

      “记住,要做得隐秘,要让流言像是从各处自然滋生出来的,绝不能追查到长春宫头上!”德妃眼中闪着狠毒的光。

      \\\\**

      流言如同瘟疫,悄无声息地在后宫蔓延开来。起初只是窃窃私语,渐渐变得有鼻子有眼。有人说看见内务府送往永和宫的东西,比送往其他各宫的都要精致贵重;有人说静皇后(私下已有人如此称呼)对妮项棠等位份较低的妃嫔极为苛刻;更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曾见宁太医深夜从永和宫出来,神色慌张……

      这些流言传到邱莹莹耳中时,挽春和拂冬气得浑身发抖。

      “娘娘!这是哪个黑心肝的在造谣!奴婢去撕了他们的嘴!”拂冬哭着道。

      挽春也急道:“娘娘,此事必须立刻澄清!否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啊!”

      邱莹莹听完, initially 也是心头一震,一股寒意直冲头顶。这谣言比之前的更加阴险,直指她的清廉和妇德!但她很快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愤怒和恐慌解决不了问题。

      “澄清?如何澄清?我们去找每个人对质吗?”邱莹莹冷笑一声,目光锐利,“那只会越描越黑,显得我们心虚!这正是对方想要的结果!”

      她沉吟片刻,吩咐道:“挽春,你立刻去内务府,调取最近三个月各宫份例发放的详细记录,尤其是永和宫和长春宫、景仁宫的,要清清楚楚,一笔都不能差!拂冬,你去查一下,最近宫里夜间值守太医的记录,看看宁太医究竟何时当值,何时出宫!”

      她要的不是口头辩解,而是实实在在的证据!

      “是!”两人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邱莹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她并未紧闭宫门,反而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众人面前。她去寿康宫给皇太后请安时,态度更加恭谨,言语间对太后凤体关怀备至;她召集几位负责宫务的管事嬷嬷,当面询问各宫情况,态度平和,并无丝毫打压之意;甚至,她还在一个午后,亲自去了一趟景仁宫探望大病初愈的三公主,带去了一些精致的玩具和补品,对贤妃说话也十分客气,绝口不提过往恩怨。

      她的这些举动,落在有心人眼中,是故作镇定;但落在大多数明眼人眼中,却是一种无声的宣告:我行得正,坐得直,不怕流言蜚语!

      \\\\**

      养心殿内,焉孔咏自然也听到了那些不堪的流言。他面色阴沉,将手中的奏折重重摔在御案上。

      “查!给朕查清楚,源头在哪里!”他厉声对林武庚道。这次流言比上次更加恶毒,不仅攻击邱莹莹,更隐隐有将他拖下水的意味(暗示他识人不明),这已触犯了他的逆鳞。

      林武庚躬身道:“陛下息怒,臣已派人暗中查探。只是……此次流言散布甚广,源头似乎不止一处,查起来需要时间。”

      焉孔咏冷哼一声:“朕看他们是活腻了!”他顿了顿,问道,“皇后那边有何反应?”

      林武庚回道:“皇后娘娘并未有任何过激举动,依旧如常处理宫务,探望太后,甚至……还去景仁宫看了三公主。此外,娘娘派人调取了内务府的份例记录和太医值守档案。”

      焉孔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赞赏。调取记录?她这是要……用事实说话?在这种时候,不哭不闹,反而如此冷静地搜集证据?这份定力和智慧,再次超出了他的预期。

      “好!很好!”焉孔咏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朕倒要看看,是她搜集证据快,还是朕揪出幕后黑手快!传朕口谕,让皇后不必顾忌,宫中一应记录,皆可调阅,任何人不得阻拦!”

      “臣遵旨!”

      \\\\**

      就在后宫因流言而暗流汹涌之际,册封皇后的大典吉日终于临近。内务府和礼部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迁宫之事,也提上了日程。

      尽管流言未息,但皇后的册封大典乃是国之大典,不容有失。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场即将到来的盛典上,这既是邱莹莹正式母仪天下的加冕礼,也无疑是她面临的一次巨大考验。能否在册封大典上展现出应有的威仪气度,能否顺利入住坤宁宫并稳住局面,将直接决定她这个皇后能否真正立得住。

      永和宫内,邱莹莹看着内务府送来的册封大典流程和坤宁宫布局图,心绪复杂。她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前方的路,遍布荆棘,但她已无路可退。

      她合上图册,对侍立一旁的挽春和拂冬道:“准备一下,三日后,迁宫坤宁。”

      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凤舞九天,终究要历经烈焰洗礼。坤宁宫那至高无上的宝座,正在等待它的新主人。而邱莹莹,即将踏上那最后的台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