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心意 ...
-
第十四章佛幡心意
宁杨白依邱莹莹所言,对外宣称邱才人因连日抄经劳累,风寒旧疾复发,咳喘不止,需绝对静养,短期内不宜见客,亦无法参与太后冥诞祭礼。
消息传出,后宫反应各异。
万贵妃闻讯,抚掌轻笑,对秋纹道:“看来那‘美人醉’果然有效。她倒是识相,知道称病躲开。也罢,省得在祭礼上出了丑,反倒不美。”她自觉计策得逞,心头畅快,只待冥诞过后,再寻机慢慢收拾那个碍眼的邱才人。
妮项棠则是又妒又恨,只觉邱莹莹运气太好,每次都能逢凶化吉。此番虽未能让她在祭礼上出丑,但能让她错过在陛下和宗亲面前露脸的机会,也是好事一桩。
其余妃嫔,大多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或同情,或幸灾乐祸,觉得这位风头正劲的邱才人,终究是福薄,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恩宠。
唯有皇后在坤宁宫听闻后,沉默良久,对身边心腹嬷嬷叹道:“这后宫,是越发不太平了。邱氏……也是个可怜人。”她虽不喜邱莹莹风头过盛,但对其屡遭暗算,亦生出几分兔死狐悲之感。
绛雪轩内,却是另一番景象。邱莹莹虽因吸入花粉,肺络受损,需要静养,但远未到不能下床的地步。她谢绝了一切探视,紧闭宫门,除了按时服药,便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那幅佛幡的绣制上。
那匹御赐的云锦,质地柔软,光泽内敛,是极为难得的贡品。邱莹莹选了其中最为素净的月白色底料,亲自描摹图样。她并未选择繁复华丽的纹饰,而是以深青色丝线,绣制一幅简洁庄重的《心经》全文,字字工整,笔笔虔诚。佛幡的四周,则以金线勾勒出连绵的莲花缠枝纹,寓意清净无染,超脱轮回。
挽春和拂冬在一旁帮着分线、递针,看着自家才人苍白着脸,却神情专注,一针一线,倾注心血的模样,心中又是敬佩,又是酸楚。
“才人,您身子还未好利索,何必如此劳神?这等绣活,交给尚衣局的绣娘便是了。”拂冬忍不住劝道。
邱莹莹手中针线未停,轻声道:“尚衣局的绣娘手艺自是精湛,但那是宫里的份例,是规矩。而这佛幡,是我的心意。为太后尽孝,心意若假手于人,便失了真诚。”
她顿了顿,抬眼看向窗外,目光悠远:“况且,如今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绛雪轩。我越是‘病重’,越是要做出姿态。这幅佛幡,不仅要绣,还要绣得尽善尽美。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邱莹莹即便病卧在床,对太后的孝心,对陛下的忠忱,也丝毫不减。”
挽春闻言,恍然大悟:“才人深谋远虑,奴婢明白了。这幅佛幡,便是才人的‘护身符’。”
“不错。”邱莹莹颔首,“在这深宫,有时候,姿态比事实更重要。”
主仆三人不再多言,只在静谧的轩内,听着针线穿过锦缎的细微声响。时光在指尖流淌,那幅凝聚着心血与智慧的佛幡,也逐渐显露出庄严宝相。
\\\\**
养心殿内。
焉孔咏批阅着奏折,林武庚如常侍立一旁。
“邱才人的病,怎么样了?”皇帝头也未抬,忽然问道。
林武庚躬身回道:“回陛下,宁太医诊断,确是旧疾复发,兼之吸入些许不洁之物,引发咳喘。需静养些时日。邱才人自病后,闭门谢客,只在宫中静养,并……亲手绣制一幅佛幡,预备在太后冥诞时,进奉慈宁宫小佛堂,以表孝思。”
焉孔咏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吸入不洁之物?亲手绣制佛幡?他放下朱笔,端起茶杯,眸色深沉。
“可知是吸入了何物?”
“宁太医语焉不详,只说是可能抄经时,墨锭或纸张有些许霉变,引发了咳喘。”林武庚谨慎地回答。他虽掌握更多情报,但无确凿证据前,不会妄言。
焉孔咏冷哼一声。霉变?哪有那么巧的事!他焉能不知这后宫伎俩?上次是炭火,这次是笔墨!一次比一次阴毒!看来,有人是迫不及待想要除掉他这个刚刚提起点兴趣的“棋子”了。
他心中愠怒,并非全然为了邱莹莹,更多的是因为有人竟敢在他眼皮底下,屡次三番兴风作浪,挑战他的权威!万氏……看来是这些年太过顺遂,忘了自己的本分!
“她倒是乖觉。”焉孔咏语气听不出喜怒,“知道躲起来,也知道该做什么。”
“邱才人行事,确有分寸。”林武庚客观评价。
“佛幡……”焉孔咏指尖轻叩桌面,“绣的什么?”
“据闻是《心经》全文,配以莲花缠枝纹。”
“《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焉孔咏低声念了一句,嘴角勾起一抹似有似无的弧度,“她倒是会选。在此时绣《心经》,是向朕表明她心无旁骛,只知尽孝静养,还是……另有所指?”
他挥了挥手:“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是。”
林武庚退下后,焉孔咏独自坐在御案后,目光幽深。邱莹莹的应对,再次出乎他的意料。没有哭诉,没有告状,甚至没有试图追查凶手,而是选择了最隐忍,也最高明的方式——称病不出,潜心绣制佛幡。
这既避开了冥诞祭礼可能存在的更大风险,又以一种无可指摘的方式,彰显了她的孝心与沉静。这幅佛幡,一旦献上,落在知情者眼中,便是无声的控诉与最高明的反击。
“懂得隐忍,知道借势,更明白如何保护自己……”焉孔咏喃喃自语,“邱莹莹,你果然没让朕失望。只是,这盘棋,朕还没下完。”
他需要她继续在这漩涡中挣扎,磨砺出更锋利的棱角。至于那些暗中下黑手的人……焉孔咏眼中寒光一闪。时候未到,且让她们再得意几日。
\\\\**
太后冥诞祭礼,如期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举行。皇后率后宫妃嫔、宗室命妇,于慈宁宫正殿行大礼。万贵妃作为主持者,风光无限,举止得体,赢得了不少赞誉。
祭礼结束后,各宫妃嫔按例将抄写的佛经献于慈宁宫偏殿佛堂,由专人登记造册,日后供奉。
就在众人以为一切尘埃落定时,邱莹莹派挽春带着那幅精心绣制的云锦佛幡,来到了慈宁宫。
挽春恭敬地对负责接收的管事嬷嬷道:“奴婢奉邱才人之命,献上才人亲手绣制的佛幡一幅。才人因病未能亲至祭礼,心中万分愧疚,日夜赶工绣成此幡,愿供奉于佛前,聊表对太后娘娘的哀思与孝心,祈求太后娘娘早登极乐,护佑我大雍江山永固。”
那幅佛幡一展开,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月白底料清雅脱俗,深青色的《心经》字字珠玑,笔力遒劲,金线勾勒的莲花缠枝纹熠熠生辉,整体庄重而不失华美,更难得的是那一针一线间透出的虔诚与心血。
管事嬷嬷亦是见多识广之人,见此佛幡,也不禁动容,赞道:“邱才人真是有心了!病中仍不忘孝道,此幡绣工精湛,心意更诚!老奴定会妥善供奉于佛前。”
在场的妃嫔命妇们见状,亦是议论纷纷。有感叹邱莹莹孝心可嘉的,有惊讶其绣艺高超的,当然,也不乏心中泛酸,觉得她故作姿态的。
万贵妃远远看着那幅耀眼的佛幡,脸上的笑容险些维持不住。她千算万算,没算到邱莹莹会来这一手!这幅佛幡,简直像一记无声的耳光,狠狠抽在她脸上!对比之下,她主持祭礼的风光,似乎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消息很快传到了养心殿。
焉孔咏听闻后,只淡淡说了一句:“知道了。”
但当日傍晚,一道赏赐再次送到了绛雪轩。这次不是给邱莹莹的,而是赏给宁杨白的,表彰他“医术精湛,照料嫔妃有功”。同时,皇帝还下旨,太后冥诞,后宫同沐恩泽,特赐各宫份例加倍,以示嘉奖。
这两道旨意,看似寻常,但落在明眼人心中,却别有深意。赏宁杨白,是肯定他救治邱莹莹的功劳;普赐六宫,是彰显皇恩浩荡,但起因却是太后冥诞,而邱莹莹恰在冥诞之际“病”中献幡,孝心可表……
一时间,后宫众人对邱莹莹的态度,又变得微妙起来。陛下这心思,真是越来越难测了。
绛雪轩内,邱莹莹接过赏赐的旨意,神色平静。她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对挽春和拂冬道:“把灯点上吧。我们的路,还长着呢。”
她知道,这场风波暂时过去了,但她与万贵妃,与这后宫暗流的斗争,才刚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她必须更加小心,更加智慧,才能在这九重宫阙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