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破局者 ...

  •   晨光再次铺满“欢腾娱乐”的会议室,却带不来昨日的宁静。光线斜斜地切入,在昂贵的胡桃木长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区域,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的讨论本身。长桌两侧,张菁、王明远等人面前都摆着刚打印出来的资料,纸页边缘还残留着打印机的微热,散发着淡淡的墨粉气息。何欢走进来时,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比平时更清晰。她没有立刻坐下,而是站在主位后,双手轻轻按在椅背上,目光如同精准的探照灯,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的脸。原本细微的交谈声和纸张翻动声瞬间消失,所有人都下意识地调整了坐姿,空气仿佛被抽紧。
      她在主位坐下,动作流畅而沉稳,目光最后落在右手边的王明远身上。这位在娱乐圈沉浮多年的老将,此刻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在摊开的文件夹边缘敲击着,透露出内心的不平静。“王总,”她开口,声音清晰平稳,打破了凝固的空气,“蓝海卫视那边,我们暂时不去了。”王明远拿着文件夹的手指倏然停住。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但很快被职业素养压了下去,只化为一个略微抬眉的动作:“何总是有了新的考虑?”他的声音比平时低沉了几分,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不是新的考虑,是既定的备选方案。”何修长的手指将面前的平板电脑轻轻转向众人,屏幕上清晰地展示着北极光平台的用户画像和市场分析数据。“北极光平台,虽然传统收视份额略低于蓝海,但他们的核心受众更年轻,付费意愿更强,活跃度更高,这与《雪暴危城》悬疑、创新的定位高度契合。”
      坐在何欢左侧的张菁已经打开了专用的记事本,笔尖悬在纸页上方,闻言立刻问道:“何总,需要我这边准备什么样的具体对接方案?”“两个方向。”何欢的指尖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一点,发出微不可闻的声响,却让所有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第一,通过可靠的行业渠道,适度放出风声,就说《雪暴危城》在慎重考虑网络优先,甚至网络独播的播出模式。注意,是‘考虑’,不是‘决定’。”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压抑着的吸气声。市场总监李薇抬起头,扶了扶眼镜,眼中带着明显的犹豫:“何总,网络优先……这个信号会不会太强了?这可能会让其他传统平台产生顾虑,甚至影响我们未来的合作。”“就是要让他们有顾虑。”何欢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来,那目光里没有责备,只有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顾虑,才会带来重视。我们要让所有人知道,欢腾的选择很多,我们不依附于任何单一渠道。平台的席位从来不是施舍,而是基于双方价值匹配的合作。”她的话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的涟漪在每个人心中扩散。李薇张了张嘴,最终点了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起来。
      何欢的视线重新回到王明远身上,语气不容置疑:“《破局者》的进度要提前了。原定的筹备期压缩三分之一。首期嘉宾,去联系陈楷导演。”王明远微微一怔,身体不自觉地前倾:“陈楷?那位刚刚从星耀独立出来的纪录片导演?”他语气里带着确认,也有一丝不解。陈楷虽然业内口碑极佳,但并非流量型人物。“正是他。”何欢的唇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那弧度极浅,却带着洞察一切的锐利,“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什么样的创作者,会选择欢腾,信任欢腾。陈楷导演离开星耀,本身就是一个‘破局’的信号。我们要做的,是放大这个信号,让它成为我们品牌宣言的第一声。”
      她环视全场,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星耀可以靠人脉和资本设置障碍,但无法垄断真正的才华和人心。我们要走的,就是一条聚集才华、赢得人心的路。这条路或许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步,都必须踩在我们的标准上。”
      会议在何欢精准而有力的指令中结束。众人收拾文件起身时,脚步都比来时快了几分,交谈声低而密集,每个人的脸上都混合着凝重与一种被点燃的兴奋。他们清晰地意识到,这不再是寻常的商业运作,而是一场已经拉开序幕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他们的领袖,已经指明了进攻的方向。
      王明远是最后一个离开会议室的。他站在门口,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长桌和主位上似乎仍在沉思的何欢,眼神复杂。他想起昨天在“听竹”包间里,何欢说的“大运河”。今天,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年轻的掌舵人,是如何在风浪初起时,毫不犹豫地调整航向,甚至不惜以看似激进的方式,为自己开辟新的航道。这份魄力与决断,让他这个老江湖也不得不心生佩服,同时,肩上的压力也陡然增加。
      何欢没有在意身后的目光,她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室。陈宁紧随其后,低声汇报着接下来的日程安排。走廊的灯光将两人的身影拉长,预示着更加繁忙的一天即将开始。北极光平台并非坦途,提前《破局者》更是巨大的挑战,但何欢的步伐没有丝毫迟疑。对她而言,障碍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被跨越。
      何欢离开“欢腾娱乐”大楼时,已是午后。她没有让周雯开车,而是自己坐进了驾驶座。黑色的库里南平稳地汇入车流,穿过大半个城市,最终停在一栋外观极简的银灰色建筑前。这里与娱乐圈的浮华截然不同,连空气都带着冷静的秩序感。
      量子科技的实验室需要经过三道身份验证。当最后一道气密门无声滑开时,何欢看见了站在全息投影前的秦越。他穿着实验室标准的白色外套,身形挺拔,正专注地调整着控制板上的参数,甚至没有察觉到她的到来。
      实验室里没有窗户,光线全部来自各种仪器屏幕和中央那个巨大的全息投影。无数细小的光点在空气中流动、重组,形成复杂而富有韵律的图案,像一场无声的交响乐。何欢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光影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明明灭灭,金丝眼镜后的目光专注而锐利。
      过了大约两分钟,秦越才像是感知到什么,转过头来。“你来了。”他的语气很自然,仿佛早就知道她会在这个时间出现。“这就是你邮件里提到的可视化方案?”何欢走近几步,目光被那变幻的光影吸引。秦越点头,手指在控制板上轻点,调出一组新的参数:“基于分子振动的频率模拟。不同的物质,不同的情感状态,都会产生独特的振动图谱。”他侧身让出视野,“不过要完美应用到电影中,还需要大量的算法优化和渲染支持。”
      投影中,一道透明的屏障开始若隐若现。它既清晰得能看见其上的能量流动,又模糊得仿佛随时会消融在空气中,恰如其分地呈现出“存在于虚实之间”的特质。何欢静静地看了片刻。实验室很安静,只有仪器运转的轻微嗡鸣。她忽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雪暴危城》可能要在北极光播出了。”秦越调整参数的手指顿了顿。他关掉投影,实验室瞬间陷入一片黑暗,只有各种仪器指示灯像星子般在黑暗中闪烁。几秒后,他打开了基础照明,柔和的灯光从头顶洒下,在他镜片上反射出细碎的光。“我记得你们最初的首选是蓝海卫视。”他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
      “情况有变。”何欢的语气依旧平淡,像是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星耀和蓝海的关系,比我们想象中更密切。”
      秦越从控制台前转过身,倚在桌沿,目光透过镜片落在她脸上:“蓝海卫视的播出系统,”他缓缓开口,“用的是我们三年前提供的核心模块。他们最近正好在洽谈下一阶段的系统升级。”何欢挑眉:“这么巧?”“确实很巧。”秦越的嘴角微微上扬,形成一个极淡的弧度,“或许,一份关于未来视听技术标准的联合倡议,会比单纯的商业谈判更有说服力。”他走向旁边的办公桌,从一堆文件中抽出一份装订整齐的资料,递到何欢面前:“这是我们正在起草的技术白皮书初稿。里面详细阐述了下一代媒体技术的标准框架,包括实时渲染、自适应码率、沉浸式音频这些北极光一直在关注的方向。”何欢接过文件,指尖在光洁的封面上停留片刻。这份白皮书的重量,远不止于它的页数。“秦总这是在给我提供解题思路?”她抬起眼,直视着他。秦越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深邃:“我只是觉得,”他的声音里带着实验室特有的冷静质感,“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应该懂得如何利用所有可用的资源。”他走向旁边的咖啡机,接了两杯黑咖啡,将其中一杯递给何欢:“北极光的CTO是我在MIT的学长。上周我们通电话时,他正好提到他们在寻找有能力实践新标准的合作伙伴。”何欢接过咖啡,浓郁的香气在两人之间弥漫。她轻轻晃动着纸杯,看着深色的液体在杯中形成小小的漩涡:“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份白皮书。”“这是一张门票。”秦越抿了一口咖啡,“通往一个更高维度的谈判桌。在那里,人脉关系的影响力会大打折扣,技术和标准才是真正的通行证。”
      何欢的指尖轻轻摩挲着温热的纸杯。她想起刚才会议室里众人的表情,那些隐藏在职业面具下的担忧和不确定。而此刻,在这个冰冷的实验室里,一个全新的可能性正在展开。
      “我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她问得直接。秦越似乎早就料到她会这么问:“《归途》项目。我们需要一个真实的、高要求的应用场景来测试这些新技术。你的科幻史诗,恰好是最完美的试验田。”“你想让《归途》成为你们的技术展示窗口。”“互利共赢。”秦越纠正道,“我们会成立一个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全程参与《归途》的后期制作。这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机会。”何欢沉默了片刻。实验室里只能听到仪器运转的轻微声响。她低头看着手中的白皮书,然后又抬头看向秦越:“这份文件,我可以带走?”
      “当然。”秦越点头,“不过有些技术细节还处于保密阶段。”
      “我明白。”何欢将文件小心地收进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三天后,我会让张菁联系你,商讨具体的合作方案。”她端起咖啡,将最后一口饮尽:“谢谢你的咖啡,还有,”她顿了顿,“你的解题思路。”秦越的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随时欢迎你来讨论新的题目。”
      何欢离开实验室时,外面的天色已经开始转暗。她坐进车里,没有立刻发动引擎,而是拿出手机,给张菁发了条简短的信息:“准备与量子科技深度合作的方案,重点关注技术标准共建。”发完信息,她靠在椅背上,看着实验室大楼在渐深的暮色中亮起灯火。在这个看似不利的局势中,秦越为她打开了一扇她从未预料到的门。而她要做的,就是毫不犹豫地走进去。
      回程的车上,窗外的城市正在完成从白天到夜晚的交替。何欢靠在后座,指尖轻轻翻动着秦越给的那份技术白皮书。陈宁从副驾驶座稍稍侧过身来,声音打破了车内的宁静:“何总,北极光平台那边已经正式回复了。他们对合作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希望能尽快安排一次高层会面,详细探讨《雪暴危城》的播出计划,以及技术标准合作。”何欢的视线没有从文件上移开,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示意她继续。“不过……”陈宁的语气微顿,这个转折让何欢终于抬起了眼。
      “不过什么?”“橙子视频那边的态度变得很微妙。”陈宁斟酌着用词,“他们原本对我们提出的网络优先播出模式很感兴趣,但今天下午突然改口,说需要‘进一步评估市场风险’。负责对接的王副总私下暗示,他们收到了一些‘老朋友的建议’。”
      何欢合上手中的白皮书,目光投向窗外。车子正驶过跨江大桥,江对岸的霓虹灯依次亮起,在她沉静的瞳孔里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那些光影流转,却照不进她眼底深处的思量。“知道了。”她说,声音平静无波,仿佛这早在预料之中。
      车内重新陷入沉默,只有轮胎碾过路面的低沉声响。何欢的手指在白皮书的封面上轻轻敲击,节奏稳定得像在计算什么。这份来自秦越的“解题思路”与星耀方面迅速作出的反击,几乎同时到来,让她更加确信自己选择的道路——只有掌握别人无法轻易复制的核心优势,才能在这场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陈宁再次开口,这次声音里带着一丝谨慎,“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零星的讨论,主要在一些行业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话题围绕着新入局的影视公司能否保证项目的顺利播出,质疑我们缺乏行业积累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虽然规模不大,但导向性很明显。”
      何欢的唇角勾起一个极淡的弧度,像是嘲讽,又像是了然。这确实是林月微擅长的手段,不直接攻击,而是利用行业的排外性和不确定性来制造疑虑,动摇潜在合作者的信心。直到库里南驶入“水墨云庭”所在的那条静谧小巷,将都市的喧嚣彻底隔绝在外,何欢才再次开口。她的声音在安静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通知项目组,明天上午九点,我要看到《破局者》完整的执行方案,包括嘉宾邀约的详细进度、录制场地的备选方案,以及首期节目的内容脚本大纲。”“好的,何总。”陈宁迅速记下。
      车子平稳地停在大宅的将军门前。何欢下车时,带着青草气息的晚风拂面而来,驱散了车内的沉闷。她抬眼,看见苏青已经安静地等候在门廊下,身后宅邸内透出的暖光,将她沉稳的身影勾勒得格外清晰。“何小姐,”苏青上前一步,声音一如既往的平和,却带着一丝需要特别提醒的意味,“客厅有一位姓姜的女士在等您。她说有重要的素材一定要亲自给您过目,已经等了近两个小时了。”何欢的脚步几不可察地一顿,眼底掠过一丝微讶:“姜悦?”她记得这个名字,《破局者》那个眼神倔强的策划人。“是的。我按照惯例请她留下资料改日再约,但她坚持要等到您回来,说这些素材必须当面交接。”苏青的语气里没有评判,只是客观地陈述,“我请她在客厅等候,备了茶点。”何欢点了点头,目光投向那扇透着光的客厅窗户。姜悦的坚持超出了她的预期。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机,一个节目策划人带着“重要素材”深夜等候,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她原本打算今晚仔细研读秦越那份白皮书,但现在,她改变了主意。“请她再稍等片刻,我马上过去。”何欢对苏青说道,随即转向陈宁,“你先把这份白皮书扫描归档,重点标注出与北极光平台技术需求相关的章节。”“明白。”陈宁接过文件。
      何欢不再多言,迈步向宅内走去。她的步伐从容,脑中却在快速梳理着今天发生的一切:北极光的积极、橙子视频的退缩、网络上的暗流、秦越提供的破局思路,以及现在,姜悦这个意外的等待。这些碎片正在拼凑成一幅更加复杂的图景,而她,必须从中找出那条通往“大运河”的最优路径。姜悦带来的“素材”,或许就是下一块关键的拼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