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人间烟火与星辰 ...
-
沈亦舟那番发自肺腑的告白,如同在林清颜冰封的心湖上投下了一颗暖石,涟漪荡开,逐渐融化了坚冰。
虽然博士学业的压力依然客观存在,文献依旧浩繁,挑战依旧艰巨,但她的心态已然不同。
她不再将自己困在“我不行”的牢笼里,而是开始尝试带着沈亦舟赋予她的那份对自身力量的认知,去重新审视面前的困难。
她调整了学习计划,不再追求不切实际的阅读量,而是允许自己慢下来,精读、深思。
她主动与导师沟通,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困惑与思路,将导师的“凝练选题”的意见,视为攀登前的路线优化,而非对能力的否定。
她甚至开始尝试将沈亦舟那种解决问题的逻辑,应用于自己的研究——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逐一攻克。
心态转变带来的是效率的提升和内心的安宁。
那种焦灼的、自我消耗的状态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虽然缓慢但却坚定向前的踏实感。
就在这种平稳的节奏中,一个普通的午后,林清颜在H大文学院机房查阅资料时,习惯性地刷新了一下邮箱。
一封来自研究生院办公室的邮件静静地躺在收件箱最上方,标题是”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心,在那一刻骤停了一瞬,随即剧烈地跳动起来。
她深吸一口气,指尖微颤地点开邮件。
熟悉的校徽,正式的公文格式,还有那句最关键的——“恭喜您已被我校文学院当代文学专业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巨大的喜悦如同温润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她。
没有想象中的狂喜呐喊,她只是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反覆将那几行字看了又看,眼眶微微发热。
这不仅仅是一纸通知,更是对她过去所有努力、所有挣扎、以及最终没有放弃的自己的最好嘉奖。
这条路,她终于又稳稳地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她第一个想分享的人,毫无疑问是沈亦舟。
她拿起手机,几乎是本能地拨通了他的号码。
电话几乎是立刻被接起,那边传来他惯常平静的声音:“清颜?”
“亦舟……”林清颜开口,才发现自己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我收到了……博士录取通知书。”她将“正式”两个字咽了回去,觉得在此刻显得有些多余。
电话那头有片刻的沉默,并非意外,而是一种了然的、为她感到高兴的静默。
随即,他清晰的声音传来,带着毋庸置疑的温和与肯定:“恭喜你,清颜。这是你应得的。”
他的祝贺总是这样,简洁,真挚,直击核心。没有过多的渲染,却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安抚她激动的心绪。
“晚上过来吃饭吧。”沈亦舟接着说道,语气自然得像是在安排一件寻常小事,“我来做。”
林清颜愣住了。沈亦舟……做饭?在她的认知里,沈亦舟的生活技能点几乎全都点在了学术和独立生存上,对于烹饪,他向来是外卖或者食堂的忠实拥趸。
他那个公寓的厨房,干净得像样板间,使用频率极低。
“你……做饭?”她下意识地重复,语气里满是惊讶。
“嗯。”沈亦舟应了一声,似乎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庆祝一下。可能会比较简单,别期待太高。”
他的坦诚让林清颜笑了出来,心里那点因为巨大喜悦而产生的漂浮感,仿佛瞬间找到了落地的牵引。
“好。”她应道,声音里带着满溢的甜意,“我大概六点左右到。”
挂了电话,林清颜依然沉浸在双重的喜悦里——梦想达成,以及爱人那份笨拙却真挚的心意。
晚上六点,林清颜准时敲响了沈亦舟公寓的门。
门一打开,一股与往常不同的、混合著食物香气的温暖气流便扑面而来。
沈亦舟穿着居家的灰色T恤,腰间……居然系着一条崭新的、看起来甚至有些格格不入的深色围裙。
他额前的碎发似乎比平时凌乱一些,脸上表情依旧镇定,但细看之下,耳根处似乎有一抹极淡的红晕。
“来了。”他侧身让她进来。
林清颜走进屋内,目光立刻被餐桌上已经摆好的两菜一汤吸引。
番茄炒蛋,色泽鲜亮,蛋块略显碎小,但看起来汁水充盈;
清炒西兰花,翠绿诱人;
还有一碗紫菜蛋花汤,汤汁清澈,蛋花细碎漂浮。
都是最家常的菜色,卖相也谈不上精美,却透着一股让人心安的烟火气。
厨房里还残留着一丝油烟的气息,灶台上摆放着尚未来得及归位的调料瓶,水槽里有清洗过的锅具。
这一切,都与沈亦舟平日里极简、整洁到近乎刻板的空间风格形成了奇妙的对比,却又莫名地让这个原本有些清冷的公寓,充满了生活的温度。
“你……什么时候学会的?”林清颜惊讶地看着餐桌,又看向沈亦舟。
“网上查的菜谱。”沈亦舟语气平静,仿佛在陈述一个实验步骤,“第一次做,可能味道一般。”他拉开椅子,示意她坐下。
林清颜坐下,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番茄炒蛋送入口中。
番茄的酸甜和鸡蛋的嫩滑融合得恰到好处,虽然炒得有些过火,蛋块不够蓬松,但对于第一次下厨的人来说,已经堪称惊喜。
“很好吃。”她抬头看他,眼睛亮晶晶的,由衷地赞叹。
沈亦舟看着她满足的表情,紧绷的嘴角似乎柔和了些许,自己也坐了下来,拿起筷子。“你喜欢就好。”
这顿饭吃得安静却温馨。
没有烛光,没有音乐,只有碗筷轻碰的细微声响,和窗外渐次亮起的万家灯火。
他们聊着各自白天的工作,聊着对未来博士生活的简单规划,话题平常,气氛却异常融洽。
林清颜看着对面这个平日里与复杂公式和精密仪器打交道的男人,此刻略显笨拙却又无比认真地为她准备着一餐一饭,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暖流。
他或许永远也无法说出动人的情话,但他用他的方式,将这份祝贺与陪伴,融入了这最朴素的人间烟火里。
他守护了她的星辰大海,也愿意为她坠入这凡俗的厨房灶台。
饭后,林清颜主动收拾碗筷,沈亦舟也没有拒绝,只是在一旁帮忙擦拭灶台。
两人并肩站在水槽前,水流声哗哗作响,配合默契。
收拾停当,林清颜从随身的包里,郑重地拿出了那张打印出来的博士录取通知书,递给沈亦舟。
沈亦舟接过,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抬头,目光专注地看着她:“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清颜。
就像当初那个第三排的座位一样。”
林清颜用力点头。是的,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但这一次,她不再是一个人心怀忐忑地前行。
她的星图上,有了最坚定的同行者,他们将在学术的天空下继续并行,也在这人间的烟火气里,相互依偎,共同成长。
当晚,林清颜在博客上写道:
**“在收到梦想通知书的这天,他系上围裙,为我点燃了灶火。
番茄炒蛋的色泽或许不够完美,清炒西兰花或许火候稍过,但那是我尝过最温暖的庆功宴。
原来,极致的浪漫,不仅是并肩仰望星空,更是愿意为你俯身,沾染一身人间烟火。
我们的星图,从此不仅有学术的坐标,更有了厨房灯光这个最温暖的原点。”**
沈亦舟在日程本上记录:
**“事件:林清颜博士录取确认。
庆祝方式:自制晚餐(菜谱来源:网络,实践次数:1)。
结果:就餐体验良好,情绪反馈积极。
意义:标志着双方学术路径进入新阶段(均为在读博士/博士后)。
观察:日常生活的共同参与(如烹饪)有助于增强关系的稳定性和归属感。
后续可考虑将此类活动纳入常规互动模块。”**
在他的理性分析框架下,这顿饭同样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它象征着他们的关系,在经历了学业压力和外部挑战的洗礼后,更深地融入了彼此生活的肌理,变得更加坚韧而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