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第三排的回响 ...

  •   秋去冬来,校园里的梧桐树落,尽最后一片叶子,光秃的枝桠指,向灰濛蒙的天空,预示着严冬的临近。

      林清颜的硕士论文,选题在沈亦舟那份及时雨般的文献梳理帮助下,终于拨云见日。

      她最终将目光聚焦于“现当代文学中‘物’的记忆承载功能”,从一个极具体的微小切口入手,探讨日常物品如何成为个人与时代记忆的容器。

      这个方向既契合,她对细节的敏感,又拥有足够的理论挖掘空间,导师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她如同一个寻宝者,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藏宝图,开始了沉浸式的文献阅读与框架搭建。

      然而,就在她学业步入正轨之际,沈亦舟却面临着博士阶段的一次重要机会——前往德国一所顶尖研究所,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短期访学交流。

      项目与他正在攻关的量子传输难题高度相关,机会难得,对他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学术发展都至关重要。

      离别再次来临,但这一次,没有了初次的慌乱与不安。

      他们都已在之前的短暂分离中,证明了距离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反而能让某些连接变得更加清晰坚韧。

      沈亦舟离开的那天,是个干冷的清晨。

      没有过多的儿女情长,林清颜送他到校门口预订的车前。

      “照顾好自己。”她将一盒精心挑选的、标注了英文说明的常用药塞进他的背包侧袋。

      “按时吃饭。”他点头,将一个系着蝴蝶结的长方形礼盒递给她,声音平静:“圣诞礼物。提前给你。”

      车子远去,林清颜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条柔软的燕麦色羊绒围巾,和一副同色系的触屏手套。
      没有卡片,但他的细腻和实用主义风格尽在其中。

      她将脸埋进围巾,柔软的触感带着阳光的味道,仿佛他无言的陪伴。

      沈亦舟离开后的日子,林清颜的生活节奏依旧。

      图书馆第三排靠窗的位置成了她最坚固的堡垒。

      她将更多精力,投入论文资料的研读,笔记本上逐渐填满了密密麻麻的心得与灵感。

      偶尔抬头,看着身旁空荡的座位,心里会有一瞬的失落,但很快又被一种奇异的充实感取代。

      她知道,在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时区,他也正埋首于他的公式与数据中,他们在以各自的方式,向着共同的未来努力。

      那份连夜整理出的文献资料,不仅是学术上的指引,更像一个锚点,提醒着她他们之间那种超越物理距离的精神联结。

      转眼到了圣诞夜。

      校园里节日气氛浓厚,随处可见装饰着的彩灯和圣诞树,情侣们手牵手漫步,空气中洋溢着温馨与甜蜜。

      图书馆比平日冷清许多,大多同学都去参加各种派对或约会了。

      林清颜婉拒了室友的邀请,依旧背著书包来到了图书馆。

      三楼阅览室空旷安静,只有零星几个埋头苦读的身影。

      暖气开得很足,将窗外的寒意隔绝。

      她走到老位置坐下,摊开书本和笔记。

      熟悉的环境让她安心,但节日的氛围还是让一丝淡淡的孤独感悄然侵袭。

      她戴上沈亦舟送的那副淡蓝色降噪耳机,隔绝了外界若有若无的欢笑声,准备将自己投入文字的世界。

      就在这时,放在桌面的手机屏幕忽然亮起,提示收到一条新消息。

      发件人是沈亦舟。

      这个时间,德国应该是下午。

      她点开消息,没有文字,只有一张图片。

      图片的光线有些暗,背景是一个极具现代感、充满设计线条的图书馆内部。

      镜头对焦在靠窗的一个位置上——那是第三排,一个类似他们老位置的方位。

      桌面上,放着两杯咖啡,氤氲着热气。

      一杯显然被人喝过一口,另一杯满满的,静静地放在对面空着的位置前。

      窗外是异国他乡的街景,霓虹闪烁,与图片内部的宁静形成对比。

      照片的构图带着一种沈亦舟式的精准与克制,却又蕴含着无尽的言外之意。

      他没有说“圣诞快乐”,没有说“我想你”,甚至没有留下一个字。

      但这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

      他在告诉她:即使身在万里之外,即使身处完全陌生的环境,他依然找到了那个象征着他们连接的“第三排”,他依然为她留了一个位置,仿佛她随时会推开那扇陌生的门,走到他对面坐下。

      那杯满满的、为她准备的咖啡,是无声的邀请,也是笃定的等待。

      一股强烈的、温热的情感,瞬间涌上林清颜的心头,驱散了所有节日里独处的微凉。

      她放大图片,仔细看着每一个细节:他电脑屏幕一角反射出的模糊光影,那杯咖啡杯沿细微的纹理,对面空椅子上搭着的一件疑似是他外套的衣物……仿佛能透过像素,感受到他拍摄时专注的神情,和那片空间里流淌的、只属于他们两人的静谧。

      她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将手机轻轻放在那杯“不存在”的咖啡对应的自己桌面的位置。

      然后,她端起自己的保温杯,喝了一口温水,像是隔空与他碰杯。

      她低头,重新看向自己的书本,嘴角却抑制不住地向上弯起。

      孤独感奇迹般地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比安稳和甜蜜的联结感。

      他们不在同一个空间,却共享着同一个“位置”,同一种宁静,同一份为未来拼搏的心境。

      这种默契,比任何烛光晚餐或浪漫礼物都更让她感到踏实和幸福。

      她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轻轻画了一个简笔的小桌子,两边各划一个小圈代表咖啡杯。

      然后在下面写下一行小字:“圣诞夜,第三排的回响,跨越七个时区,清晰可闻。”

      那个晚上,她学习的效率奇高。

      心里装着那份远方的牵挂与默契,文字似乎也变得更加亲切可爱。

      闭馆时,她给沈亦舟回了一条消息,同样没有文字,只拍了一张自己桌面的照片:摊开的书本,写满笔记的纸页,还有那副他送的耳机。背景是窗外寂静的校园夜景。

      几秒后,收到回覆,依旧简洁,是一个系统自带的微笑表情。

      林清颜笑着收起手机,裹紧了那条燕麦色的围巾,走入圣诞夜的寒风中。

      心却是滚烫的。

      她知道,最好的圣诞礼物,并非藏在袜子里的惊喜,而是这种即使远隔重洋,也能被对方稳稳放置在生命“第三排”的确定感。

      爱情的模样有千万种,而属于他们的这一种,安静,恒常,且充满了回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