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瓦尔登湖畔的共鸣 ...

  •   图书馆一楼的报告厅难得热闹。

      为迎接世界读书日,馆方策划了一场读书分享会,主题是“改变我的一本书”。

      林清颜原本只是观众,却在活动开始前被学习部长临时拉来凑数——有个报名者突然生病无法出席。

      “就简单分享几句,”学妹双手合十拜托,“学姐文笔那么好,随便说说都精彩。”

      林清颜推辞不过,只好随手从背包里抽出最近在读的《瓦尔登湖》。

      她没想到的是,当她走上台时,发现下一位分享者正是沈亦舟,而他手中拿着同一个译本的《瓦尔登湖》。

      台下已经有细微的骚动。

      两个平时在图书馆三楼安静学习的人同时出现,还选了同一本书,这巧合太过明显。

      林清颜深吸一口气,打开麦克风:“我选择梭罗的《瓦尔登湖》,是因为它让我明白了内心秩序的重要性。”

      她的声音起初有些颤抖,但随着讲述逐渐稳定下来:“梭罗在湖畔独居的两年,看似是与世隔绝,实则是在混沌的世界中建立自己的秩序。

      这种秩序不是封闭,而是一种选择——选择什么值得进入自己的生活,什么应该保持距离。”

      她讲到梭罗如何记录湖水的结冰与融化,如何观察蚂蚁的战争,如何从最简单的生活中提炼哲理。

      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实则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瓦尔登湖,”她总结道,“不是物理上的隐居,而是内心的澄明之境。

      在那里,我们可以听见自己真实的声音。”

      台下响起掌声。

      林清颜鞠躬时,目光与沈亦舟相遇。

      他微微点头,眼中是她熟悉的赞许。

      轮到沈亦舟时,他走上讲台的步伐从容不迫。

      调整麦克风的高度时,他看似不经意地朝林清颜的方向看了一眼。

      “巧合的是,我也选择了《瓦尔登湖》。”开场白引起台下善意的笑声,“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分享——孤独中的共振。”

      他谈到梭罗并非真正的隐士,瓦尔登湖离镇子只有一点六公里,经常有访客。“梭罗的孤独是一种主动选择的孤独,是为了在静默中听见更深层次的共鸣。这种共鸣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

      沈亦舟的声音平静而有力量:“物理学告诉我们,共振需要两个频率相同的物体。而人与人之间的共振,需要灵魂的频率契合。梭罗在孤独中寻找的,正是与世界、与读者、与未来的那种深层共振。”

      说到这里,他再次看向林清颜:“真正的共鸣不需要喧哗,它在静默中最为清晰。就像湖面的涟漪,轻轻扩散,却能触及最远的岸边。”

      两人的发言无缝衔接,仿佛经过排练。

      台下观众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默契,掌声比之前更加热烈。

      在角落里,周澜静静地坐着。

      她原本是来还书,被热闹吸引而来,却意外见证了这场默契十足的分享。

      看着台上台下目光交汇的两人,她脸上闪过复杂的神色——有苦涩,有释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祝福。

      分享会结束后,组委会宣布自由交流时间。

      许多人围住林清颜和沈亦舟,好奇他们为何会选择同一本书。

      “纯属巧合,”沈亦舟应对得体,“好书的魅力就在于能吸引不同的读者。”

      林清颜在一旁微笑不语。

      她知道这不是巧合——上周她曾在便签上写过自己在读《瓦尔登湖》,而沈亦舟显然记在了心里。

      人群逐渐散去时,周澜走上前来。

      她的表情已经恢复平静:“很精彩的分享。”

      “谢谢,”林清颜真诚地说,“你的项目申请顺利吗?”

      “已经通过了,明年三月出发。”周澜转向沈亦舟,“师兄,谢谢你的推荐信。”

      沈亦舟点头:“应该的。你的实力值得这个机会。”

      简短的对话后,周澜借口有事离开。

      转身时,她轻声对林清颜说:“你们很配。”

      这句话不再带有试探或苦涩,而是真诚的祝福。

      傍晚,林清颜和沈亦舟并肩走在图书馆后面的小路上。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长,交织在一起。

      “你什么时候开始读《瓦尔登湖》的?”林清颜好奇地问。

      “上周看到你的便签后,”沈亦舟诚实回答,“我去借了这本书。没想到会这么巧。”

      林清颜微笑:“不是巧合,是共鸣。”

      这句话让沈亦舟停下脚步。

      夕阳下,他的眼睛闪着温暖的光:“清颜,下周末你有空吗?市里有个科学与人文的对话论坛,我想你会感兴趣。”

      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约会邀请。

      林清颜感觉心跳加速,脸上泛起红晕:“好,我有空。”

      “那我来接你,”沈亦舟的声音轻柔,“论坛结束后,我们可以去吃你上次说想尝试的那家素菜馆。”

      这种细致的体贴让林清颜心里涌起暖流。他记得她随口提过的每一件小事,就像她曾经默默关注他的一切。

      回到宿舍后,林清颜在日记本上写下:“今天,我们的瓦尔登湖有了交汇的河口。”

      而沈亦舟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了新的观察:“第225天,我们在公开场合,有了第一次『共鸣』。
      发现与她共享一个思想空间的感觉,比任何实验成功都令人满足。”

      夜深了,林清颜收到沈亦舟发来的照片——是他书桌上摊开的《瓦尔登湖》,旁边放着她今天分享时用的那支笔。

      配文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共鸣。”

      她回了一张自己窗台上的月光,以及摊开的《量子力学导论》。

      在这个平凡的夜晚,两个灵魂通过书页与月光,继续着他们无声的对话。

      而瓦尔登湖的涟漪,已经悄然扩散,将两个世界紧密相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