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对称与观测 ...
-
周澜的“咖啡试探”过去一周后,图书馆三楼的气氛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林清颜能感觉到,某种微妙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沈亦舟依然每天坐在她对面,但现在他们之间不再有那层若有似无的隔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暖的默契。
这天清晨,林清颜比平时更早来到图书馆。
她轻车熟路地走向物理学区,在沈亦舟常借阅的《量子力学导论》前停下脚步。
这本书的书脊已经磨损,见证了主人无数次的翻阅。
她从笔记本里取出一张浅蓝色的便签,上面是她昨夜反复斟酌后写下的一行字:
“对称性破缺也能产生美,一如打破沉默的常规。”
这句话既是对量子力学概念的引用,也是对他们关系的隐喻。
曾经完美对称的沉默被打破,却产生了更加丰富的情感连结。
她小心地将便签夹在书中关于“自发对称性破缺”的章节页面,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到自己的座位。
上午十点,沈亦舟准时出现。
他今天穿着一件深灰色的毛衣,看起来比平时柔和许多。
当他在林清颜对面坐下时,两人的目光短暂交汇,嘴角都不自觉地扬起微小的弧度。
一切如常,直到沈亦舟起身去书架区取书。
林清颜假装专心看书,余光却紧跟着他的身影。
她看见他准确地抽出那本《量子力学导论》,翻开的动作突然顿住。
他站在原地阅读了很长时间,长到林清颜开始担心自己的举动是否太过冒昧。
但当他回到座位时,脸上没有任何不悦,反而带着一种深思的表情。
整个下午,沈亦舟比平时更加沉默。他不时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偶尔停笔沉思,目光会不自觉地飘向林清颜的方向。
有一次,他们的视线在空中相遇,他没有像从前那样立即移开,而是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她看不懂的情绪。
傍晚时分,沈亦舟提前收拾书包。
离开前,他轻轻放了一张折叠的纸条在林清颜的笔记本上。
“实验室有点事,明天见。”他低声说,手指在纸条上轻轻按了一下。
林清颜等他离开后才打开纸条。上面没有过多的文字,只有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
Ψ(x,t) = ψ(x) e^(-iEt/?)
这是薛定谔方程的解。下方还有一行小字:“波函数已经坍缩。”
她的心猛地一跳。
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坍缩,意味着从概率到确定的转变。
这是他对她早晨那张便签的回应吗?
当晚,沈亦舟在实验室的休息室里翻开他的观察笔记本。
这本曾经记录着林清颜一举一动的笔记,如今已经演变成他们之间独特的对话空间。
他在新的一页写下:
“第215天,她在《量子力学导论》中留下关于对称性破缺的便签。
这不仅是物理概念的引用,更是对我们关系的精准描述。”
笔尖在纸面上停留片刻,然后继续写道:
“观测者效应:在量子体系中,观测行为本身会改变被观测对象的状态。而她的存在,早已改变我的实验预期。”
写到这里,他停下笔,想起今天下午无意中听到的一段对话。
当时他正在实验室角落整理数据,周澜和另一个师妹的谈话声从走廊传来。
“...你真的放弃了?”一个声音问。
周澜的语气平静:“不是放弃,是终于明白了。感情不是实验数据,不能靠计算和观察来获得。”
“可是你之前不是还...”
“那是我的错。”周澜打断对方,“我以为通过研究林清颜就能了解沈亦舟,但实际上,我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做到。”
沈亦舟合上笔记本,心里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
他感激周澜最终的醒悟,但也为林清颜曾经受到的困扰感到心疼。
第二天清晨,林清颜在座位上发现了一本崭新的《诗经译注》。扉页上,沈亦舟的字迹清晰有力:
“对称性破缺产生的美,需要两个观测者共同见证。”
她忍不住微笑起来。
这是对她便签的再次回应,也是他们之间独有的浪漫——用学术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
随后的几天,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继续着。
林清颜在沈亦舟的草稿纸角落,划一个杨-米尔斯场的示意图,他就在她的笔记本里,夹一张写有规范对称性注解的便签。
他们用物理学的语言编织着只有彼此能懂的情话,每一个公式、每一个概念都承载着特殊的意义。
周五下午,图书馆阳光明媚。
沈亦舟突然合上书本,轻声对林清颜说:“出去走走吗?”
他们并肩走在校园的银杏道上,金黄的叶片在脚下沙沙作响。
沈亦舟突然开口:“周澜申请了国外联合培养项目,明年春天出发。”
林清颜愣了一下:“因为我们吗?”
“不完全是。”沈亦舟摇头,“她说需要一个新的环境,重新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人生方向。”
“你会想她吗?”问题脱口而出后,林清颜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多余。
沈亦舟停下脚步,转身面对她:“我唯一会想念的,是每天在图书馆等我的人。”
这句话如此直白,让林清颜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沈亦舟身上,他的眼神专注而真诚。
“清颜,”他第一次如此亲昵地称呼她,“我从来不擅长表达感情。
但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感觉自己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
林清颜感觉自己的心跳快得不像话。
她低下头,看见两人的影子在落叶上交叠,亲密无间。
“我也是,”她轻声说,“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
回图书馆的路上,沈亦舟自然地牵起了她的手。
这个动作如此流畅,仿佛他们已经这样走过了无数个春秋。
林清颜没有挣脱,只是轻轻回握,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
那天晚上,沈亦舟在笔记本上写下最后一条记录:
“第220天,波函数完全坍缩。观测结果显示:我们处于纠缠态。”
而林清颜在日记本上画了两个纠缠的量子态,旁边写着:“不可分割的系统。”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两个曾经孤独的灵魂,终于在对称性破缺的美丽中找到了彼此的归宿。
而他们的爱情,就像最精妙的物理定律,既符合逻辑,又超越了一切预期。